布依族文学

✍ dations ◷ 2024-09-20 17:56:14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布依族

贵州布依族人民的文学,包括古歌、叙事诗等体裁。

布依族最早的文学是神话与古歌。这些神话在长期的流传中,经过了许多后来人的加工,体现出后来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开辟神话是神话中最早形成的,它们通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讲述宇宙的生成,富含对自然的惊奇、恐惧、崇拜、赞美、思索和征服等各种感情。

《混沌王》和《盘果王》:
在远古时代,宇宙间一片混沌。混钝王哈气成雾,扇气成风,宇宙仍然天地不分、东西南北不辨。这时盘果王出现了,他用鞭子把宇宙劈成两半,在上者为天,在下者为地,之后出现了日月星辰和河流山川。这两则神话流传于黔西南和黔南大部分地方,是布依族地区出现的较早的开辟神话。神话中展现了布依族原始宗教中万物有灵的观念,富于浪漫主义精神。

《力戛撑天》、《勒叉戛日和葫芦救人》和古歌《十二个太阳》、《卜丁射日》、《辟地撑天》:
《力戛撑天》主要讲述远古时,力戛率众撑开了天地,为了不使天重新靠拢,他拔牙当钉把天钉牢,牙齿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又掐出自己的眼瞎,右眼化为太阳,左眼化为月亮。在劳累了九九八十一天后,终于精疲力竭而死。《辟地撑天》讲布依人祖先翁夏用大柏竹撑开天地,创造日月,用蓝被来染淡天空,用火烙红太阳,又用水洗白了月亮。

《十二个太阳》是布依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古歌,讲述洪荒时代本来有十二个太阳,晒裂岩石,爆死草木,动物惊慌,人类难以生存。领袖年王带头与大自然斗争,用箭射落了红、绿太阳各五个。最后留下两个,“一个晒谷子”、“一个亮天下”,这便是现在的太阳和月亮。《卜丁射日》、《辟地撑天》与之类似,通过想象在落后的生产工具和宏大事业之间搭起了桥梁,展现了布依先民的探索精神和民族自信。

接下来的是反映人类起源的神话和古歌,它们常常是与洪水的故事紧密联系,反映出远古时代该地区水患对人造成的巨大影响。布依族先民对人类起源的解释一般是,洪水过后,成了洪水遗民的兄妹结婚,再造人烟,且人类和万物同源,这与苗族、侗族、水族的神话颇为类似。其中兄妹结婚是原始社会血缘婚习俗的反映。一些作品中出现了雷公、太白金星、玉皇大帝,体现出汉文化的影响。

《洪水潮天》和《十二层天、十二层海》:
《洪水潮天》叙述天地开辟后,万物滋荣,但雷公懒惰,久不下雨,导致大旱。布杰上天将它捉到人间囚禁。雷公趁布杰外出,诱使布杰幼小的孩子伏哥、羲妹为他拿水,得以挣破囚笼逃回天上。雷公逃走时送了伏哥、羲妹一粒葫芦种表示酬谢,表示葫芦能躲过洪水。雷公发洪水淹没人间,伏哥、羲妹逃得一劫,在神仙劝说下成亲,繁衍出了人类。

相关

  • 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肌病是一种由线粒体的代谢缺陷脱引起的肌病,属于线粒体病。这种疾病也是一种母系遗传病,可根据临床不同症候群再细分为几种疾病。1962年,Luft首次采用改良戈莫理氏染色法
  • 脱氧鸟苷去氧鸟苷(Deoxyguanosine)是一种属于核苷的化合物,与鸟苷相似,但少了一个位于核糖2'位置上的氧原子,因此称为去氧鸟苷。若是在3'位置加上一个磷酸基团,可转变成为去氧鸟苷单磷酸。
  • 双园大桥双园大桥,为台湾台17线上横跨高屏溪的桥梁,联络高雄市林园区至屏东县新园乡两地,因两端地名皆有“园”字,故取名“双园大桥”,此桥为最靠近高屏溪出海口的桥梁。双园大桥于1975年
  • 苏木精-伊红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又称苏木素-伊红染色或“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 stain),是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这种染色方法的基础是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
  • 马介休马介休(来自葡语:Bacalhau),是鳕鱼经盐腌制而成,是不少葡萄牙菜与澳门葡式美食的主要材料,不少茶餐厅都有马介休菜式供应,较著名的菜式有西洋焗马介休、薯丝炒马介休、炸马介休球、
  • 三重交通三重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日语:三重交通/みえこうつう  */?),简称三重交通或三交,是总部位于日本三重县的一家公共交通公司,经营三重县全境以及爱知县、和歌山县以及奈良县的部分路
  • 复杂网络在网络理论的研究中,复杂网络是由数量巨大的节点和节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共同构成的网络结构。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个有着足够复杂的拓扑结构特征的图。复杂网络具有简单
  • 桶烯桶烯(Barrelene)是一个双环烯烃类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8H8,系统命名为双环-2,5,7-辛三烯。桶烯因含有三个互相平行的双键,外观如三个乙烯分子箍成的桶状而得名。首次被化学家
  • 奥斯瓦尔多·乌尔塔多奥斯瓦尔多·乌尔塔多·拉雷亚(Osvaldo Hurtado Larrea, 1939年6月26日生)是厄瓜多尔总统(1981-1984)。乌尔塔多是海梅·罗尔多斯的副总统,1981年5月24日罗尔多斯总统在坠机事
  • 闹伴娘闹伴娘,又或称为耍伴娘,指调戏或逗弄伴娘,是中国婚礼中闹洞房的一部分,始见于清代,当时为口头嘲笑、调戏伴娘,或男宾与伴娘相互畅饮等。中国传统社会奉行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大防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