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行政区划描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惠州市1988年及之后的行政区划沿革,并列出惠州市及其境内各个县级及类似单位、乡级行政区的基本资讯,包括各行政区区划代码、名称及由来、人口与面积资料。这条目同时还会列出惠州市境内各县区全面撤区设乡镇后被撤销的乡级行政区的基本资料;而为了确保本列表的完整性,本表亦会列出各社区、行政村及办事处(仅杨侨镇,该镇体制与惠州市其他乡级单位不一致)的名称,尽管村级区划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底,惠州市境内共设有5个县级行政区、71个乡级行政区及1280个村级行政区划单位。5个县级行政区包含2个市辖区及3个由惠州市代管的县,此外还有2个县级行政管理区。71个乡级行政区包含22个街道、48个镇和1个民族乡。1280个村级行政区划单位则包含225个社区、1043个行政村及杨侨镇内的12个办事处。
本表格中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据单独列出,分别不计入惠城区及惠阳区数据之内。此外,不设社区、行政村的乡级行政区类似单位,以及除杨侨镇内的12个办事处之外的其他村级区划类似单位,均不予在本条目列出,具体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及城乡划分代码”。各行政区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数据均截止至2017年底;因各级行政区计算方法的差异,表中一个行政区的面积不一定等于其管辖范围内所有下一级行政区的面积和。
1988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广东省惠阳地区,分设惠州、东莞、河源、汕尾等四个地级市。原惠阳地区管辖的惠阳县、博罗县、惠东县被划入地级惠州市,原县级惠州市则改为地级惠州市所辖的惠城区。同时,地级惠州市还接管了原广州市龙门县。此时,惠州市管辖1区、4县,境域与今相同。市人民政府初时驻惠城区桥西街道环城西二路,后于1996年5月6日迁至惠城区江北街道云山西路6号。
1994年5月6日,惠阳县撤县设市,此后惠州市辖惠城区及博罗、惠东、龙门3县,并代管县级惠阳市。2003年6月10日,惠阳市撤市设区,成为现今的惠阳区,惠州市便管辖惠城、惠阳2区及博罗、惠东、龙门3县,迄今未变。
在地级惠州市建市之前,今惠州市境内各县级行政区已在1987年3月全面撤销县辖区,乡级行政区划统一为乡(含民族乡)、镇建制。这时惠州市(县级,后改惠城区)辖3街道办事处、5镇,惠阳县辖15镇、5乡,惠东县辖16镇、6乡:355,博罗县辖20镇、2乡,龙门县辖12镇、2乡、1民族乡。
1988年3月14日及1990年1月,惠阳县沙田乡、惠东县宝口乡分别撤乡设镇。此后,1992至1995年间,惠州市境内各乡除蓝田瑶族乡外,其余乡逐渐被改为行政建制镇。此后惠城区辖5街道、5镇,惠阳市辖20镇(其中澳头、霞涌两镇全境及淡水镇部分地区实际由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惠东县辖22镇,博罗县辖22镇,龙门县辖15镇、1民族乡。
2002至2005年间,惠州市境内的乡级行政区划再有较大变动。这期间,有数十个镇或被并入其他行政建制镇,或“撤镇设街道”。此外,在惠阳市撤市设区的同时,惠城区接管了原惠阳市管辖的陈江、沥林、水口、横沥、马安、潼湖、潼侨、芦洲、矮陂、大岚10镇,并将原博罗县仍图镇并入惠城区汝湖镇。截至2007年,惠城区辖10街道、8镇,惠阳区(含大亚湾)辖4街道、6镇,博罗县辖16镇,惠东县辖1街道、12镇,龙门县辖1街道、8镇、1民族乡。
2008至2009年间,惠阳区西区街道挂牌,在上一轮乡级行政区划大变动期间被裁撤的惠东县黄埠镇、博罗县横河镇先后被复设。2010年3月1日,惠城区将陈江、惠环2街道及沥林、潼湖、潼侨3镇的社会、行政事务交由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2014年8月25日,与惠阳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的惠阳区三和街道成立。2017年底,惠东、博罗、龙门三县实现“一城两街道”格局,惠东县多祝镇亦划出部分地区至平山街道。现时,惠城区实际管辖8街道、5镇,惠阳区实际管辖3街道、6镇,博罗县实际管辖2街道、15镇,惠东县实际管辖2街道、12镇,龙门县实际管辖2街道、7镇、1民族乡,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管辖2街道、3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管辖3街道。
为节约空间,本章各区划代码仅列出尾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