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线

✍ dations ◷ 2025-11-12 09:43:00 #台北捷运路线,1998年启用的铁路线

中和线为台北捷运营运中的路线,属于高运量系统,全线皆为地下化路线;端点站部分与已经废止的原台湾铁路管理局中和线相同。路线南起中和的南势角站,大致沿景安路、中和路、永和区永和路,穿越新店溪下方经师大路到罗斯福路古亭站,全长5.4公里,共设5站。中和线是中和新芦线(又称为“橘线”)的一部分,与同为中和新芦线的新庄线、芦洲线直通行驶。

中和线版于1975年开始规划。一如其他台北捷运路线,早期曾有多个比较案。行政院于1986年3月27日第1976次院会(同年4月4日以台七十五交6753号函核复交通部、台北市政府)决定由古亭出发,经中正桥、永和路、中和路、末端弯入景平路设终点站(今中和站址),长约6.5公里之路线。

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成立后,重新评估此路线,认为拆迁过多,遂调整路线,古亭以南绕过市区大楼。另外末端因与未来环状线重叠,故终点改设于台铁中和车站。另外亦减少车站数量,并以此定案。

本线于1998年通车时,曾与淡水线及新店线的部分路段(中正纪念堂-古亭)直通营运(在新店线全线通车前采“淡水-南势角”方式营运,而在新店线全线通车后改为“北投-南势角”的路线配置);自2012年9月东门站通车后,芦洲线、新庄线与中和线衔接直通营运至今,由南势角发车,往回龙、芦洲交替运行。在先前新芦线先行通车期间,由于新芦线与中和线标色同为橘色,成为首宗路线同色、营运区间却两两不相连的案例。在东门站通车前,因本线与新店线直通淡水线营运,故常将本线与淡水线及新店线合并简称为淡新中线。

中和线是台北捷运施工难度较高的路线。由于其在中永和段行经之处均为道路狭窄、高楼拥挤、人口密集的路段,又必须跨越河川下方,在台北市部分路段下方又有沼气,也导致该线成为各线中平均每公里(约62.49亿元)造价最高的路线。

中和线各车站的列车关门警示音,曾经采用一小段柔和的音乐,此乃来自东京地下铁南北线的发车音乐,与其他路线车站的制式“哔哔哔”警示音不同。自2015年5月25日起,原本发车音乐取消,改为与其他车站相同的“哔哔哔”警示音。

本线于东门站通车后开始采用列车入站广播提示,2014年中增加往南势角的广播。

旅客可以在服务台或咨询服务台询问站务员,站务员会拿出纪念印章供旅客使用盖印。本线于2015年2月11日开始采用“车站专属纪念章戳”,各站的纪念章如下:

相关

  • 天神天主,为中国古代齐国地区祭祀的八神之一,和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日主、月主、四时主并列,其后秦始皇、汉武帝皆于祭祀八神同时寻访仙人以求长生不老,至汉成帝时则因匡衡、张
  • 威廉·萨克雷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年7月18日-1863年12月24日)是一位与狄更斯齐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小说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名利场》(一译《名利场》
  • 冈瓦纳大陆在地质学中,冈瓦那大陆(英语:Gondwana,/ɡɒndˈwɑːnə/,或Gondwanaland),也称冈瓦纳古陆、南方大陆,是存在于新元古代至侏罗纪前期(约5.73亿至1.8亿年前)的超大陆,它是从罗迪尼亚大
  • 程朱理学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李滉 · 王仁 · 李齐贤 
  • 副馆长使领馆副馆长(美式英语:Deputy chief of mission,DCM;英式英语:Deputy head of mission,DHoM)是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外交代表机构中职位第二高的外交官,仅次于馆长(英语:Head of
  • 永仓新八永仓 新八( 1839年5月23日-1915年1月5日)新选组第二队队长,剑术师范,幼名荣吉、荣治。讳载之(のりゆき)。原籍松前藩(今北海道松前郡),为担任松前藩江户定府代理永仓勘次的次男。弘
  • 于 琏于涟,字清漪,山东文登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著有《霞园诗草》。《晚晴簃诗汇》收其诗。。
  •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英语:World Anti-Doping Agency,法语:Agence mondiale antidopage,简称WADA,或称为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发起成立的独立国际组织。总部位于加拿
  • 纽曼式纽曼投影式(英语:Newman projection),简称纽曼式,是表示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一种方法,由美国化学家梅尔文·斯宾塞·纽曼于1952年命名。它是沿碳-碳键的键轴的投影,以交叉的三根键
  • 评判评判,是一个比赛的公证人,他们给予参赛者评分,最后决定谁胜谁负。评判可能是一个人,称为评判员;或者是一个群体,称为评审团,或称评判团;又或者用公众投票来评议打分数,称为公众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