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测性

✍ dations ◷ 2025-10-23 04:09:09 #自2011-10月需要澄清文字的条目,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中的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是指系统可以由其外部输出推断其其内部状态的程度。系统的可观察性和可控制性是数学上对偶的概念。可观察性最早是匈牙利裔工程师鲁道夫·卡尔曼针对线性动态系统提出的概念。若以信号流图来看,若所有的内部状态都可以输出到输出信号,此系统即有可观察性。

若以正式的定义来看,一系统具有可观察性当且仅当,针对所有的状态向量及控制向量,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只根据输出信号来识别目前的状态(此定义比较接近状态空间的表示方式)。比较不正式的说法,就表示可以根据系统输出来判断整个系统的行为。若系统不可观察,表示其中部分状态的值无法透过输出信号来判定。这也表示控制器无法知道这个状态的值(此时就要透过其他的估测技术才能知道其状态)。

在用状态空间表示的线性时不变系统中,有一个简单的方式来确认系统是否可观测。考虑一个有 n {\displaystyle n} 个状态的单一输入单一输出系统,若以下可观测性矩阵(observability matrix)中的行秩

等于 n {\displaystyle n} ,则此系统为可观测系统。此一测试的原理是若 n {\displaystyle n} 个行是线性独立的,则 n {\displaystyle n} 个状态可以透过输出变数 y ( k ) {\displaystyle y(k)} 的线性组合来得知。

有些系统会利用对输出的量测来估计系统的状态,这类功能的模组称为状态观测器(state observer)或简称为观测器(observer)。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可观测性指数(Observability index) v {\displaystyle v} 是满足 rank ( O v ) = rank ( O v + 1 ) {\displaystyle {\text{rank}}{({\mathcal {O}}_{v})}={\text{rank}}{({\mathcal {O}}_{v+1})}} 的最小自然数,其中

线性系统(A,,C)不可观测子空间N是线性映射G的核

其中 C ( t 0 , t 1 ; R n ) {\displaystyle {\mathcal {C}}(t_{0},t_{1};R^{n})} 是连续函数 f : R n {\displaystyle f:\to R^{n}} 的集合,且 Φ ( t 0 , t 1 ) {\displaystyle \Phi (t_{0},t_{1})} 是和A相关的状态传递矩阵。


若(A,,C)是自主系统(autonomous system),N可以改写为

例子:考虑以下的A和C:

若可观测性矩阵定义为 O := ( C T | A T C T ) T {\displaystyle {\mathcal {O}}:=(C^{T}|A^{T}C^{T})^{T}} ,可以计算如下:

因此可以计算可观测性矩阵的核。

O v = 0 {\displaystyle {\mathcal {O}}v=0}

K e r ( O ) = N = s p a n { } {\displaystyle Ker({\mathcal {O}})=N=span\{{\begin{bmatrix}1\\0\end{bmatrix}}\}}

若Rank( O {\displaystyle {\mathcal {O}}} )=n,n为可观测性矩阵中独立行的个数,表示系统可观测。在此例中det( O {\displaystyle {\mathcal {O}}} )=0,因此Rank( O {\displaystyle {\mathcal {O}}} )<n,此系统不可观测。

因为不可观测子空间为 R n {\displaystyle R^{n}} 的子空间,因此以下的性质成立:

可侦测性(detectability)是比可观测性略弱一些的条件。若系统内所有不可侦测的状态都是稳定的,此系统即具有可侦测性。

考虑连续时间下的线性时变系统

t ; {\displaystyle t\in ;} 的时间内, A , B {\displaystyle A,B} C {\displaystyle C} 矩阵都已知,而输入及输出 u {\displaystyle u} y {\displaystyle y} 也都已知,可以透过一个额外在 M ( t 0 , t 1 ) {\displaystyle M(t_{0},t_{1})} 核之内的向量来确认 x ( t 0 ) {\displaystyle x(t_{0})} M ( t 0 , t 1 ) {\displaystyle M(t_{0},t_{1})} 定义如下

其中 ϕ {\displaystyle \phi } 为状态转换矩阵。

M ( t 0 , t 1 ) {\displaystyle M(t_{0},t_{1})} 为非奇异方阵,可以找到一个唯一的 x ( t 0 ) {\displaystyle x(t_{0})} 。而且若 x 1 x 2 {\displaystyle x_{1}-x_{2}} 是在 M ( t 0 , t 1 ) {\displaystyle M(t_{0},t_{1})} 的核内,不可能由 x 2 {\displaystyle x_{2}} 找到对应的启始状态 x 1 {\displaystyle x_{1}}

上述定义的 M {\displaystyle M} 有以下的特性:

系统在可观测,当且仅当在存在区间 \in R {\displaystyle \mathbb {R} } ,使得矩阵 M ( t 0 , t 1 ) {\displaystyle M(t_{0},t_{1})} 为非奇异方阵。

A ( t ) , C ( t ) {\displaystyle A(t),C(t)} 可解析,则系统在可观测的条件是存在 t ¯ {\displaystyle {\bar {t}}\in } 以及正数k使得

其中 N 0 ( t ) := C ( t ) {\displaystyle N_{0}(t):=C(t)} ,而 N i ( t ) {\displaystyle N_{i}(t)} 可用以下方式递回定义

考虑一个在 ( , ) {\displaystyle (-\infty ,\infty )} 内解析的时变系统,矩阵为

A ( t ) = {\displaystyle A(t)={\begin{bmatrix}t&1&0\\0&t^{3}&0\\0&0&t^{2}\end{bmatrix}}} , C ( t ) = . {\displaystyle C(t)={\begin{bmatrix}1&0&1\end{bmatrix}}.} = {\displaystyle {\begin{bmatrix}N_{0}(0)\\N_{1}(0)\\N_{2}(0)\end{bmatrix}}={\begin{bmatrix}1&0&1\\0&-1&0\\1&0&0\end{bmatrix}}} ,因为矩阵的秩为3,因此在 R {\displaystyle \mathbb {R} } 内所有非平凡区间内都是可控制的。

假设系统 x ˙ = f ( x ) + j = 1 m g j ( x ) u j {\displaystyle {\dot {x}}=f(x)+\sum _{j=1}^{m}g_{j}(x)u_{j}} , y i = h i ( x ) , i p {\displaystyle y_{i}=h_{i}(x),i\in p} ,其中 x R n {\displaystyle x\in \mathbb {R} ^{n}} 为状态向量, u R m {\displaystyle u\in \mathbb {R} ^{m}} 为输入向量,而 y R p {\displaystyle y\in \mathbb {R} ^{p}} 为输出向量。 f , g , h {\displaystyle f,g,h} 都是光滑的向量场。

定义可观测空间 O s {\displaystyle {\mathcal {O}}_{s}} 为包括所有李导数及多重李导数的空间。此空间在 x 0 {\displaystyle x_{0}} 可观测当且仅当 dim ( d O s ( x 0 ) ) = n {\displaystyle {\textrm {dim}}(d{\mathcal {O}}_{s}(x_{0}))=n}

d O s ( x 0 ) = s p a n ( d h 1 ( x 0 ) , , d h p ( x 0 ) , d L v i L v i 1 , , L v 1 h j ( x 0 ) ) ,   j p , k = 1 , 2 , . {\displaystyle d{\mathcal {O}}_{s}(x_{0})=\mathrm {span} (dh_{1}(x_{0}),\ldots ,dh_{p}(x_{0}),dL_{v_{i}}L_{v_{i-1}},\ldots ,L_{v_{1}}h_{j}(x_{0})),\ j\in p,k=1,2,\ldots .}

Griffith及Kumar,、Kou、Elliot及Tarn及Singh是早期发展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可观测性准则的先驱。

可观测性也可以用来描述稳态系统(一般会用代数方程及不等式来定义),甚至是 R n {\displaystyle \mathbb {R} ^{n}} 内的集合。就像可观测性准则可以预测动态系统中卡尔曼滤波或其他观测器的行为一様, R n {\displaystyle \mathbb {R} ^{n}} 内集合的可观测性准则也可以预测data reconciliation(英语:data validation and reconciliation)及其他静态观测器的行为。在非线性的例子中,可以针对个别变数或区部特性来判断可观测性,不需针对全域特性来判断。

相关

  • 内质网内质网(英语: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由膜围成的隧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实际上内质网是膜被折叠成一个扁囊或细管状构造,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
  • 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又称弱力或弱核力)是自然的四种基本力中的一种,其余三种为强核力、电磁力及万有引力。亚原子粒子的放射性衰变就是由它引起的,恒星中一种叫氢聚变的过程也是由它启动
  • 混种优势杂种优势(Heterosis)是一个用在遗传学和人工育种上的术语。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通过继承其父母的不同的优势,可能获得一个更好的生物特性(但是也可能杂交后只继承了父母各自的缺
  • 成宗元贞:1295年-1297年二月元成宗铁穆耳(蒙古语: ᠲᠡᠮᠦᠷ,鲍培转写:Temür,西里尔字母:Төмөр;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是元朝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六位大汗,1294年5月10日—
  • 吴佩孚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省蓬莱县人。晚清秀才,北洋军阀中曾经为实力最雄厚的军阀之一,并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官至直鲁豫巡阅使。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3月7日
  • 内华达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简称UNLV),是内华达州立大学系统的一个成员。这所公立大学位于内华达州南部的大城市拉斯维加斯附近,以酒店管理、美
  • 柏林音乐厅柏林音乐厅(德语:Konzerthaus Berlin)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米特地区的一座音乐厅。柏林音乐厅的建筑修建于1818年至1821年,当时是一座歌剧院。二战之后改为音乐厅。坐标:52°
  • 罗克兰坐标:44°06′34″N 69°06′53″W / 44.10944°N 69.11472°W / 44.10944; -69.11472罗克兰(英语:Rockland),是美国缅因州诺克斯县的一座城市,也是该县的县治。位于佩诺布斯科特
  • 细胞潜能细胞潜能(Cell potency)是指一个细胞可以分化为其他种细胞的能力。一般来说,一种细胞可以分化成越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就可以认为这种细胞的细胞潜能越大。细胞潜能从大到小可以
  • 次开央元音次开央元音是元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说语言当中,国际音标以⟨ɐ⟩代表此音,而X-SAMPA音标则以⟨6⟩代表此音。国际音标中的此符号为一个倒转的印刷体a。事实上,国际音标中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