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瓦西列夫

✍ dations ◷ 2025-04-04 23:32:27 #1867年出生,1953年逝世,拜占庭学家,苏联脱逃者,俄罗斯裔美国人,苏联科学院成员,俄罗斯历史学家,美国历史学家

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列夫(英语:Alexander Alexandrovich Vasiliev,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Васи́льев,1867年10月4日-1953年5月30日)被认为是20世纪中期拜占庭历史与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权威。他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史》(1928年)与爱德华·吉本以及弗奥多尔·乌斯宾斯基(英语:Fyodor Uspensky)的作品齐名,至今仍是少数几部全面记载整个拜占庭历史的著作。

瓦西列夫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在圣彼得堡大学,他师从最早的专业拜占庭学家之一——瓦西里·瓦西里耶夫斯基(英语:Vasily Vasilievsky),之后在学校里开始教授阿拉伯语。在1897年至1900年间,他在巴黎继续深造。1902年,他陪同尼古拉·马尔前往西奈半岛上的圣凯瑟琳修道院。

在塔尔图大学期间(1904年-1912年),瓦西列夫筹备并出版了一部有影响力的专著《拜占庭与阿拉伯人》(Byzantium and the Arabs,1907年),他还在弗奥多尔·乌斯宾斯基建立于君士坦丁堡的俄罗斯考古研究所(英语:Russian Archaeology Institute)进行工作。1912年,他搬到圣彼得堡大学,担任教授。1919年,他被选入俄罗斯科学院。

1925年,在其访问巴黎期间,被米哈伊尔·罗斯托夫采夫说服移民到西方。后者为其确保了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职位。几十年后,瓦西列夫搬到敦巴顿橡树园从事研究。在其生命接近尽头时,他被选为布拉格尼科季姆·孔达科夫(英语:Nikodim Kondakov)研究所以及世界拜占庭研究会(英语: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Études Byzantines)主席。


相关

  • 莱昂·傅科让·伯纳德·莱昂·傅科(法语:Jean Bernard Léon Foucault,宽式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
  • span class=nowrapEuClsub3/sub/span三氯化铕又称氯化铕(III)、氯化铕(化学式:EuCl3),是稀土金属铕(III)的氯化物。氯化铕是黄色的固体,低于或等于熔点时会分解生成氯化铕(II)(EuCl2)。它有强烈的吸水性,无水物暴露在潮
  • 等轴晶系立方晶系,也叫等轴晶系,它有4个三重对称轴以及3个互相垂直的4次对称轴或者3个相互垂直的二重对称轴。其中的3个互相垂直的4次对称轴或者3个相互垂直的二重对称轴是晶体结晶轴
  • 台湾路竹会台湾路竹医疗和平会(英语:Taiwan Root Medical Peace Corps),简称:台湾路竹会、路竹会、TRMPC,是在台湾发起医疗志愿服务的社会团体,为非宗教性、非营利性之民间非政府组织。路竹会
  • 互联网标准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英文缩写为STD),是指关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与方法论的技术规范,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创建与发布。互联网标准可以是一个或一组特殊的RFC。RFC在成
  • 固有安全在化学工业及流程工业(英语:process industries)中,固有安全(inherent safety)是指若出现异常情形时,其危险程度也很低的情形。固有安全和一些有高度危险性,但利用保护系统控制,避免
  • 热液硫化物块状硫化物矿床(Volcanogenic massive sulphide ore deposits, 或作 VMS)是种由海底火山活动与热液活动产生之金属硫化物矿,以铜与锌化物矿为主。它们多为经热液沉淀析出在海床
  • 马雷克·格雷彻塔马雷克·格雷彻塔(英语:Marek Michał Grechuta,1945年12月10日-2006年10月9日)出生于波兰扎莫希奇,逝于波兰克拉科夫,是一位波兰歌手、编曲、作曲、填词人,作品以诗歌咏唱(英语:Sung
  • 欧洲文化之都欧盟每年指定若干欧洲城市为欧洲文化之都(英语: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以推广该城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发展。欧洲文化之都最开始被称为,它于1983年由梅利纳·梅尔库里构思,
  • 京八件京八件,是一种北京式风味糕点,最初的京八件出现在清朝宫廷典礼中的节日食品,后来流传到民间变成京城百姓礼尚往来的礼品,也成为老北京人拜年串门子必不可少的礼物。现在的京八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