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子宫颈癌
✍ dations ◷ 2025-02-23 06:29:05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又称宫颈癌(英语:Cervical cancer),为发生在子宫颈的癌症
,源自于不正常细胞的生长,甚至能侵袭或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早期通常并不会有症状,而晚期时可能有不正常的阴道出血(英语:Vaginal bleeding)、骨盆腔疼痛(英语:Pelvic_pain)。超过90%的子宫颈癌患者曾被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
;但相对而言,大部分感染的人并不会发展成癌症。其他风险因素包括抽烟、免疫不全、常使用避孕药、不安全性行为、多重性伴侣等,但皆不如人类乳突病毒感染重要。典型的子宫颈癌由为期10至20年的癌前病变(英语:Precancerous_condition)发展而来。子宫颈癌可分为几种型态,90%为鳞状细胞癌,10%为腺癌(英语:Adenocarcinoma),而其他型态仅占少数。诊断通常借由子宫颈抹片筛检(英语:Cervical_screening),再进一步切片检查。医学影像则用于察看是否有癌症转移。人类乳突病毒有分为许多子型,其中两型的感染特别容易造成子宫颈癌的产生。人类乳突病毒疫苗可保护受施打者不受两型病毒的侵犯,因而可预防65%至75%的子宫颈癌。然而因为尚有部分的罹癌风险,预防指引仍建议持续规则接受子宫颈抹片检查。其他预防方法包括不从事性行为及使用保险套。子宫颈癌筛检透过抹片检查、或使用醋酸来辨别癌前病变,若针对癌前病变进一步治疗可预防其发展成癌症。子宫颈癌的治疗包含合并手术、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在美国,五年整体存活率为68%,影响预后的关键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在全世界,子宫颈癌是第四常见的癌症,也是女性第四常见癌症死因。在2012年,预估有528,000例的子宫颈癌,并造成26.6万人死亡,分别占癌症发生率与死因的8%。大约70%的子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在低收入国家则为最常见癌症死因。在发达国家,因为子宫颈抹片筛检的普及,大大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医学研究中,著名的细胞株─Hela细胞,便是从名为海莉耶塔·拉克斯(英语:Henrietta Lacks)这位女性身上的子宫颈癌细胞所培养出来。子宫颈癌是由于人类乳突病毒长期慢性感染子宫颈上皮细胞,导致上皮细胞化生不良(Epithelial cell dysplasia),进而癌化。其中第十六型人类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鳞状细胞癌;第十八型人类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腺癌。流行病学上,第十六型人类乳突病毒感染的盛行率高于第十八型人类乳突病毒感染,是故临床上子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表现为主,腺癌则相对少见。以阴道内诊可发现病灶处出现如草莓表面般的punctation pattern,严重时这些punctation pattern甚至会相连成Mosaic pattern的血管网。子宫颈切片显微镜下可发现细胞化生不良(dysplasia,依化生不良的上皮细胞厚度决定CIN classification)。子宫颈抹片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癌细胞常见的高核质比(High N/C ratio)及病毒感染常见的细胞挖空现象(koilocytosis)。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分为三个级别。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I(I级)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II(II级)不典型增生细胞占宫颈上皮层的下部2/3,病变部分与正常细胞层分界清楚。CIN III(III级)不典型增生细胞几乎浸及全上皮层,仅剩表面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病情可能会判定为子宫颈原位癌。一般认为,人类乳突病毒感染、多重性伴侣、太年轻发生性经验、抽烟、长期使用避孕药,是子宫颈癌的危险因子。人类乳突病毒感染是最根本、最重要原因。常见的高危险株包含第16、18、31、33型等,而以第16型和第18型最为重要。人类乳突病毒的E6与E7基因被认为和致病最有关系,他们抑制了p53以及Rb两个肿瘤抑制基因。人类乳突病毒会从受伤的子宫颈上皮、以及子宫颈上皮的“鳞状柱状上皮过渡区”(即transformation zone或称squamous-columnar junction)感染细胞。虽然绝大部分的感染属急性感染,惟一旦演变成慢性感染便容易癌化。多重性伴侣者会增加感染频率,使得慢性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女性的子宫颈口“鳞状柱状上皮过渡区”在年轻时分布在靠外侧处,随着年龄、生产数增加,这个过渡区会往子宫内部移动。过渡区分布越靠外侧,则受人类乳突病毒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所以越早有性行为的女性,其往后的岁月里发生子宫颈癌的几率也越高。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年龄等流行病学的资料因国家民族而异。在子宫颈抹片筛检普及的国家,癌前病变(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及早期子宫颈癌的诊断较多,是以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早期的子宫颈癌可能完全没有症状,可能的表现有阴道出血、接触出血甚至肿块等。后期的子宫颈癌的症状则因侵入或扩散的器官而异。子宫颈癌以子宫颈抹片作为筛检工具,子宫颈抹片异常再进一步做其他的检查或是追踪。子宫颈切片通常先以子宫颈镜检查,目视或是靠醋酸辨识病变处,再予以切片,也常配合子宫内颈刮搔。子宫颈的癌前病变有一些分类系统:通常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以追踪为主。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由于与子宫颈癌的相关度高,通常需要手术切除。LEEP或是圆锥形切除法是常用的方式,但仍须综合病人的临床状况而决定。分期子宫颈癌的分期通常是用FIGO系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分期和子宫颈上皮内内赘瘤的分级经常被大众或媒体混淆,实则截然不同。一般来说,子宫颈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接近100%的第16、18型人类乳突病毒感染。但是子宫颈癌大约6~7成是由第16、18型人类乳突病毒感染导致,此疫苗无法有效预防剩下3~4成子宫颈癌'之病因。所以即便有施打过子宫颈癌疫苗,建议有过性行为之妇女,仍然需要每年进行子宫颈抹片筛检。上述二者也可考虑LEEP或是圆锥形切除法
相关
- 免疫缺陷免疫缺陷(英语:immunodeficiency)是指免疫系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失常或欠缺。免疫缺陷还可能降低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缺陷多为继发性(secondary)免疫缺陷,不过也有些人生来就有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胺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是具有氨基糖与氨基环醇(英语:aminocyclitol)结构的一类抗生素,在临床主要用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等感染的治疗,1960年代到1970年代曾经非
- 抗生素抗细菌药(英语: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 由微
- 原虫传染原虫传染是指由以前归类于原生动物界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传统上统称为“原生动物”的物种彼此之间并不密切相关,只有表面上的相似性(如都是真核生物和单细胞生物,具有移动性
- 链球菌性咽炎链球菌性咽炎(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strep throat)是一种喉部后方含扁桃腺感染化脓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疾病,是咽炎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有发热、喉咙痛、扁
- 小病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 第一手文献一次文献,又称初级资料、首次资料、一级来源或称第一手资料,是文献学、图书馆学、地理学中指用来做为证据的引文资料, 写作者将其来源方式可以区分成:依据研究资料及方法的不同,
- 二次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醋酸菌A. aceti A. cerevisiae A. cibinongensis A. estunensis A. indonesiensis A. lovaniensis A. malorum A. nitrogenifigens A. oeni A. orientalis A. orleanens
- 逆转录酶结构 / ECOD(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逆转录酶是一类存在于部分RNA病毒中具有逆转录活性、能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由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合成的DNA称为互补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