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球辐射平衡
✍ dations ◷ 2025-04-04 06:28:13 #地球辐射平衡
地球能量收支或全球能量收支预算(英语:Earth's energy budget)指的是入射大气系统的来自太阳的能量减去散失到外层空间的能量后留在地球和地球大气层中的能量。对于地球能量收支变化的的量化测量值准确地和全球变暖相联系。由于赤道接收的来自太阳的能量较两极多,入射太阳短波辐射在地球不均匀地分布。入射能量被大气圈和水圈吸收,通过地表水的蒸发、对流、降水、风和洋流进一步分布。当入射的太阳辐射与散发到外层空间的能量相同时,地球属于辐射平衡(英语:Radiative_equilibrium),全球气温相对稳定。当例如温室气体增加时,地球辐射平衡被改变,全球气温也会改变。然而,地球能量平衡和热量的变动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大气层中化学各物质的占比(主要有气溶胶、温室气体的占比)、地表物体的反照率、云量、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地球表面温度的改变并不是紧随着地球能量收支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海洋和冰雪圈对于新能量收支反应的滞后性。净热流量变化在辐射强迫和相应的气候响应达到新的平衡态之前,主要受到海洋热含量(英语:Ocean_heat_content)的缓冲。全球平均每340 W/m²的入射短波辐射有75 W/m²被云层反射回外层空间,30 W/m²被地表反照反射,大约235 W/m²被地球吸收。来自地球的地热能量约为47太瓦(47,000,000,000,000瓦)。平均为0.087 W/m²,只占地球表面总能量收支的0.027%,相对于主要的入射太阳辐射(约173,000太瓦(173x1015瓦))十分微小。另外也有其他微小的能量来源会影响地球能量收支,但由于数值过于微小而通常忽略不计。例如星际物质的堆积、来自其他行星的光和太空热辐射。虽然这些辐射经常被忽略不计,但是约瑟夫·傅里叶认为这些辐射对于地球能量收支存在一定影响,同时在他的论文中常将其引用为温室效应的诱因之一。地球长波辐射指的是地球到外层空间的低能量辐射红外线。当长波辐射离开地球表面后,会先受到大气层的吸收和云层的反射,其余的热量将传导到外层空间。当入射能量和散失的热辐射不相等时,地球能量不平衡将会产生,导致净热通量增加或减少。由Argo计划提供的地球能量不平衡数据测量了近十年的累计海洋热含量。在2005至2010年间的太阳极小期,不平衡量的估算值被测量得0.58 ± 0.15 W/m²。而更新的研究估算这个数据已经增长至0.60 ± 0.17 W/m²。为了研究地球能量不平衡,一些卫星也被发射到了地球轨道用以间接测量地球吸收和散失的能量,从而推断出地球能量不平衡,这些卫星包括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地球辐射收支实验(英语:Radiation Budget Experiment (ERBE))的卫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系统(英语:Earth Observing System (EOS))的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英语:Clouds and Earth's Radiant Energy System (CERES))的卫星专门设计为测量大气顶到地面的太阳反射辐射和地球放出辐射而设计。
相关
- 病原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拉斯维加斯拉斯维加斯(英语:City of Las Vegas),简称赌城,是美国内华达州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内华达州克拉克县的县治,有着以赌博业为中心庞大的旅游、购物、度假产业,是世界知名的度假地之一
- 陆军美国陆军(英语: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军的分支,美国联邦八个制服部队之一。美国陆军的前身是大陆军,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参与独立战争。战争结束后,大陆会议在1784年6月3日成立
- 热岛现象热岛效应是一个自1960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所发现的一个地区性气候现象。具体来说,无论从早上到日落以后,城市的气温都比周边地区来得高,并容易产生雾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
- 同塔省同塔省(越南语:Tỉnh Đồng Tháp/.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棘冠海星棘冠海星(学名:Acanthaster planci),又名魔鬼海星,其触手有六只或八只,表层上有棘刺。生活在浅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主要食物为珊瑚,偶尔有时会以甲壳类或海参为食。毒棘有毒胞,是神
- 立陶宛立陶宛国家图书馆,正式称作马尔蒂纳斯·马日维达斯立陶宛国家图书馆(立陶宛语:Lietuvos nacionalinė Martyno Mažvydo biblioteka),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为一国家级文化机构,
- 生命力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
- 科特·考夫卡科特·考夫卡(Kurt Koffka,1886年3月18日-1941年11月22日)是一位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1886年3月18日,科特·考夫卡出生在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身材瘦小,性格内向古板。1909年,他获
- 固体力学固体力学是力学中研究固体机械性质的学科,连续介质力学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研究固体介质在温度、形变和外力的作用下的表现,是连续介质力学的一个分支。一般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