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 dations ◷ 2024-12-22 21:16:40 #神秘学,冥想,新纪元运动,心灵哲学,蔷薇十字会,灵性,Shabd,神智学,金刚乘佛教,眼睛

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

注意如果条目名称是繁体字要使用繁体的“消歧義”,简体字要使用简体的“消歧义”;名称繁简混用的页面将会被快速删除,但如果条目名称的繁简写法是相同的话,可任选其一。

第三只眼(或称内在眼、天眼)是东西方某些神秘主义与神秘学的概念,探讨眉间轮的特殊潜能。第三只眼被认为是通往深层内在与高层意识的门路。新纪元思想认为第三只眼象征着开悟或心像的深层灵性启发。第三只眼也代表着意义深长的心理现象。第三只眼常与下列事物相关连:异象、透视(能透视脉轮与灵气)、预知以及出体经验。能够运用这些能力的人便是“透视者”。

现代科学并不认为人类有第三只眼,过去松果体曾被称为第三只眼,但在现今,提及第三只眼时,一般指的是在演化上与松果体相关且存在于鲨鱼、七鳃鳗、一些种类的硬骨鱼、青蛙、蝾螈、喙头蜥、蜥蜴等一些动物种类身上,但不存在于人类等哺乳动物身上的颅顶眼(Parietal eye)。松果体并不是第三只眼,人类并无第三只眼。

在印度教和佛教里,第三只眼象征着开悟(参见解脱与涅盘)。在印度传统里,第三只眼被称作“智慧之眼”(gyananakashu),是“内隐导师”(antar-guru)的所在。第三只眼是人体的眉心轮。印度及东亚的神明或开悟者的图像上经常绘有第三只眼,例如湿婆、佛陀或是瑜珈士、圣者、菩萨。在佛教里,第三只眼被称为白毫。印度教相信湿婆的第三只眼能够毁灭整个宇宙。白教强调修气脉明点。

许多印度教徒在眉心上装饰著提拉克,象征第三只眼。

《奥义书》指出,人类如同一座拥有十道门的城市。九个门(眼睛、鼻孔、耳朵、嘴、尿道及肛门)通往外在的感官世界。第三只眼是第十道门,通往无限的内在意识。

玫瑰十字会成员韩德尔的著作提出,人体的脑部有个小器官,一个是脑下垂体,另一个是松果腺。医学上又称松果腺为“萎缩的第三只眼”;韩德尔的理论认为不管是脑下垂体还是松果腺都没有萎缩:它们至今都还没有演化,但也没有退化,只是处于潜伏状态。他认为,当远古的人们接触了内在世界时,这两个器官提供了途径。它们连接着交感神经,并借由连结中枢神经系统进入内在世界(唤醒脑下垂体与松果体)。当脑下垂体与松果体启动之后,人就能感知到高层世界的存在(如透视)。

Samael Aun Weor的诺斯底主义著作提出,《启示录》不仅象征性地描述第三只眼,也多次描述其功能。这个解释与亚洲七大教会的第六个教会费城教会所讲的毫无二致。

许多冥想与武术团体都运用第三只眼,如瑜珈、气功、中国武术、禅宗、空手道与合气道等也是。

相关

  • 伞护种伞护种(英语:umbrella species)是保护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那些生存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生存环境需求的物种。布鲁斯·威尔科克斯(Bruce A. Wilcox)最早于1984年提出这
  • 榕树榕亚属(学名:Ficus subg. Urostigma),是桑科榕属的亚属之一,由于多为常绿乔木及细节分冶不易被人分辨,因此也统称榕树。有“正榕”、“鸟榕”、“老公须”或“戏叶榕树”等别名。
  • 海流能海流能是一种利用海洋的海流(洋流),即海水流动的动能来产生电力。由于海流能规律性强、能量可预测、不同期间的发电量较稳定,加上不占用陆地面积、不影响景观,对海洋生态影响有限
  • 昨天昨日,又称昨天,泛指今日之前的一整日,已经成为过去,是历史的一部分。“昨日”原本仅指“昨日的日出至日落时段”,而“昨日夜晚”则概称为“昨晚”。
  • 黑莓黑莓树,或总称黑莓,是多个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合称,可以长到3米(10英尺)高,并生产软质的果实——常用作甜点、果酱、无子果冻,有时也用来制水果酒。有多种悬钩子属植物称作黑莓,而
  • 蒋经国政府蒋经国政府是指在蒋经国担任中华民国总统期间的中华民国政府。蒋经国主政期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各部门首长全部为中国国民党党员;此时期的政府仍属于一党专政政府,台湾省戒严令
  • 信宜信宜市(邮政式拼音:Sunyi)是中国广东省茂名市下辖县级市。信宜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毗邻广西,是广东省肉类生产第一大、中国第11大县市。信宜现有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53万人,归
  • 段落段落(英语: paragraph)简称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单位。从内容上说,它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在文章中,段与段通常会隔一行。段是由句子或句群组成的,在文章中用于体现作者的思路
  • 诗艺《诗艺》,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作品,是《书札》这部名著之中的名作。贺拉斯的代表性作品有:《讽刺诗集》2卷、《歌集》4卷、《长短句集》、《书札》。《书札》分作2卷,第一卷主要
  • 阿德里安·范马纳恩阿德里安·范马纳恩(荷兰语:Adriaan van Maanen,1884年3月31日-1946年1月26日),荷兰-美国天文学家,也是范马南星的发现者。阿德里安·范·马纳恩出生在荷兰弗里斯兰省一个富裕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