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家庙追远堂,是位于台湾宜兰县宜兰市的一处祠堂,该建筑为林氏宗族的祠堂,也是宜兰县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目前已指定为宜兰县县定古迹。
追远堂的兴建可追溯至道光15年(1835年),林氏开台始祖林禄的后代,移垦兰阳地区的福建漳州府七县之林氏宗族因应举办公共祭祀,因而组织兰阳林姓兴德会,选定于噶玛兰厅城南侧,头围下埔地区购置田产兴建祠堂,因此该祠堂自落成后也成为宜兰地区举办文人聚会及公共事务的重要场所。咸丰7年(1857年)期间,该祠堂曾由族人林国翰、林文跳捐资重修,以及于同治8年(1869年)由1129人共捐资7千4百余元进行重修,然而随着19世纪后期,因社会时势变迁,原先的祠堂建筑在无人管理下逐渐倾颓,光绪17年(1892年),林氏家族在追远堂开设义塾,聘林时英主持。
台湾日治时期初期,,追远堂曾作为明治31年(1898年)之宜兰厅护乡兵调查事务所使用,也曾作为仰山吟社的定期聚会之所使用。同为林家成员的林以时、林元弼于大正12年(1923年)7月决定进行追远堂的重修工程,金额则由由兰阳林姓兴德会所得筹募2万日圆承担,最终追远堂于同年12月完工,,前栋与两廊则于大正13年(1924年)7月完工,建筑物的整体工程最终在大正14年(1925)年底落成,并在该年12月31日举办落成式。
1960年9月,林家曾分期修复祠堂及粉刷全庙,并在1962年12月修建林氏家庙前面墙垣,并兴建牌楼,后则在1980年7月于园区内新建办公厅及托儿所教室。
2020年年7月,经董监事会通过提出古迹指定的申请,宜兰县政府文化局于同年12月5日通过并指定追远堂为县定古迹,目前建筑物由“财团法人兰阳林姓兴德会”管理。
林氏家庙共分为前殿、正殿、两廊及后殿系统,周边空地合计约300多坪,整体形制为传统合院型家庙格局,具有二进二廊二护龙的构造,其中前殿是追远堂装饰最为丰富的建筑物,龙虎两边小港间拥有“螭虎团炉”结合“博古架”的木雕花堵构图,该建筑内部则保存功名匾额,包括“彤管扬休”、“公正和平”、“经元”、“进士”、“文魁”、“新修长荐”、“荻训贻徽”等匾额。殿内保存香炉、重修林氏家庙石碑与门前则有象征荣耀的四座旗竿座等其他古物。
其正殿目前为1980年代运用钢筋混凝土所见之仿木构造建筑,然而建筑部分结构仍使用原本日治中期兴建的正殿构件。
当前祠堂于农历元月初七定为闽林始祖安郡王禄公圣诞,元月十五日是开林始祖坚公圣诞,历年都在正月初七合并办理新春团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