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特洛布·贝格尔

✍ dations ◷ 2025-04-29 02:08:50 #戈特洛布·贝格尔

戈特洛布·克里斯蒂安·贝格尔(德语:Gottlob Christian Berger,1896年7月16日-1975年1月5日),德国纳粹党高级官员,党卫队上级集团领袖及武装党卫队上将(相当于陆军上将),二战期间担任党卫队行政部部长,负责为党卫队招募新兵。战后被判为战犯,在监狱里服刑六年半。贝格尔于一战期间在德意志帝国陆军中服役,因四次受伤获一级铁十字勋章。一战后,贝格尔成为老家北符腾堡民兵组织“居民卫队”(德语:Einwohnerwehr)领袖。1922年,加入了纳粹党,但不久对右翼政治失去兴趣后,退出了纳粹党,随后受培训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

1920年代末,贝格尔再次入党,1931年加入纳粹准军事组织冲锋队。然而,由于和其他冲锋队领导人发生冲突,贝格尔于1936年加入了一般党卫队,最初负责给地区党卫队教授体育。不久受调为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工作,担任体育办公室的主任。1938年,担任党卫队行政部征募办公室主任,次年接任行政部部长。贝格尔可被视为武装党卫队之父。这是因为他不仅实施了有利于武装党卫队绕过国防军对征兵的控制的征募方案及政策,还扩大了武装党卫队的征募人选——首先,他允许了斯堪的纳维亚和西欧的“日耳曼人”志愿者加入武装党卫队;其次,他又把武装党卫队开放给德国境外的全体德意志裔人;最后,就算是与希姆莱的“种族纯洁”思想不符的人,也可以加入武装党卫队。他一向主张加强对武装党卫队的思想训练,但并不认为党卫队的思想可以取代宗教。他还为他的朋友奥斯卡·迪勒万格担保,让迪勒万格指挥一支由罪犯组成的部队——党卫队迪勒万格特别部队(英语:Sonderkommando Dirlewanger),后来,这支部队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贝格尔经常与国防军高级军官(甚至是武装党卫队高级军官)就他的征募方法一事产生争执,但他成功的抓住了机会,使得武装党卫队在战争结束时,扩充到了38个师。

战争后期,贝格尔除了继续担任党卫队行政部部长,还担任了其他几个职位。1942年中期起,他成为了东部占领区政府部(英语:Reich Ministry for the Occupied Eastern Territories)的要员,这就使党卫队可以指挥东部的大部分经济活动。担任这项职务时,他提出了一项绑架并奴役50,000名东欧儿童的计划,代号为干草行动(英语:Heuaktion)。该计划在后来得到了执行。1944年8月,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爆发,贝格尔因此被任命为斯洛伐克的军事指挥官,负责镇压起义,不过最初他并没能成功镇压起义。一个月后,他被任命为人民冲锋队的参谋长和战俘营的总管。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中,他前往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指挥军队,而在这支军队中,包括了他征募的几支武装党卫队师团的残余。他最终在贝希特斯加登附近向美军投降,然后当即被俘虏。接着,他在美国纽伦堡军事审判中的部长审判(英语:Ministries Trial)里接受审判,并被定为战争罪,判处有期徒刑25年。很快,他的刑期被减少到了10年,而最后他实际上只服刑六年半。出狱后,他主张为武装党卫队平反,又找了一份制造业的工作。他于1975年在家乡逝世。

人们把贝格尔描述为一个狂暴、愤世嫉俗的人和“希姆莱最有能力、最值得信赖的一位战时副手”。同时,贝格尔不但是个对反犹太主义充满热忱的人,而且是个训练有素又不择手段的官僚操纵者。贝格尔有着极强的组织和征募的能力,正因如此,他在整个战时一直担任着党卫队行政部的部长。


相关

  •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化学物理学报(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是一份科学学术期刊,发表化学物理各领域的论文,由美国物理协会出版,每年出版两卷,各24期。
  • 肉体 (神学)在基督教中,“肉体”用来隐喻罪的倾向。保罗在罗马书7:18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在宗教语言中,“肉体”特别隐指性方面的罪。
  • 洛伦兹力测速仪洛伦兹力测速仪(简称 LFV)的是一种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技术,尤其适用于液态金属,如冶金工业中钢液、铝液等。洛仑兹力测速系统被称为洛伦兹力流量计。洛伦兹力测速仪的基本原理如右
  • 贾布里德王朝贾布里德王朝(阿拉伯语:الدولة الجبرية、拉丁化:Jabrids)是15世纪至16世纪统治阿拉伯东部的一个贝都因人王朝。创立者是巴努阿米尔(Banu 'Amir)部族分支欧盖伊勒(Uqa
  • 井野濑久美惠井野濑久美惠(1958年-)是一名日本的历史学家、甲南大学教授。専门是英国近代史。出生于爱知县,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后、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西洋史学専攻)单位修得退学。追手
  • 丽莎·阿尤·库苏马瓦蒂丽莎·阿尤·库苏马瓦蒂(印尼语:Lisa Ayu Kusumawati,2000年1月15日-),印尼女子羽毛球运动员。2019年4月,丽莎·阿尤·库苏马瓦蒂出战芬兰羽毛球公开赛,与里汉·诺法勒·库沙尔扬托
  • 黄天衣黄天衣(1939年-),男,上海人,中国天体力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曾任南京大学天文系系主任。
  • 埃里克·罗默埃里克·罗默(法语:Éric Rohmer,1920年3月21日-2010年1月11日),本名莫里斯·谢雷(Maurice Schérer),是法国电影导演、影评人、记者、作家、编剧与老师。他是战后法国新浪潮指标人物,曾是杂志《电影笔记》的编辑。罗默是法国新浪潮导演中最后一个被熟知的。1957年到1963年间担任《电影笔记》编辑,杂志的同事包括尚卢·高达、法兰索瓦·楚浮,从杂志编辑开始,他们之后的事业获得了世界的瞩目。哲学家何内·谢黑是他的弟弟,而罗默的儿子何内·蒙扎特则是一名记者。1969年罗默凭借执导
  • 迈尔斯·贝尔维尔迈尔斯·贝尔维尔(英语:Miles Bellville,1909年4月28日-1980年10月27日),英国男子帆船运动员。他曾代表英国参加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联同克里斯托弗·博德曼、拉塞尔·哈默、查尔斯·利夫和伦纳德·马丁获得6米级金牌。
  • 阿梅代奥·安布龙阿梅代奥·安布龙(意大利语:Amedeo Ambron,1939年1月23日-),意大利前男子水球运动员。他曾代表意大利国家队参加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水球比赛,结果获得一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