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形干脐菇

✍ dations ◷ 2025-09-07 19:56:07 #口蘑科,食用菌,北美洲真菌,欧洲真菌,亚洲真菌

Fr.

钟型甘脐菇(学名:),俗称金色小号(golden trumpet)、钟形亚脐菇(bell Omphalina)或模糊的脚(fuzzy-foot),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干脐菇属。这种真菌分布于北半球,属口蘑科一种,色通常为橘黄色。另外,该种野菇也是木栖腐生的小型菇类,虽可食用,但是体积小,没有食用价值。

钟型甘脐菇最早是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53年描述的,其学名为脆弱伞菌()。后来,德国博物学家奥古斯特·巴奇于1783年将学名改为钟形伞菌()。最终,法国真菌学家勒内·迈尔(英语:René Maire)于1953年将其学名改为现名。其学名中的“”源自拉丁文词汇,意思是“钟形”,指的是其菌盖的外形。

钟形干脐菇的菌盖直径为0.3–3厘米,呈橙茶赭色或肉桂色,且表面光滑。其菌盖呈凸面状,但是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漏斗状。其之菌褶之间的间距很大,呈浅黄色或橙色,且子实层是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长的。其菌柄高1–5厘米,厚0.05–0.3厘米,顶端呈黄色,底部呈红褐色,表面光滑,且底部有密集的黄褐色毛。其孢子印呈浅黄色,而担孢子的大小则为5–10 x 3–4微米。其菌肉较薄,且有着苦涩的味道。

长叶干脐菇()与钟形干脐菇相似,但在腐烂的阔叶树木上生长。褐干脐菇()也与钟形干脐菇相似,但其气味、味道和菌盖颜色均与钟形干脐菇相异。

钟形干脐菇经常在腐烂的木头、树桩和针叶树木质残骸上出现,并且会以一大群的形式出现,数以百计。有时候,这种真菌甚至会几乎完全覆盖一个老树桩。这种真菌主要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出现。这种真菌会在一年中任何潮湿季节中出现。

虽然钟形干脐菇并没有毒,但是,其体积细小,且味道略苦,所以并无食用价值。美国真菌学家大卫·阿罗拉更认为这种真菌并不可供食用。尽管许多学者这种真菌不可食用,但作者比尔·拉塞尔却知道有人经常吃这种真菌。

相关

  • 肚腩赘肉肚腩赘肉俗称啤酒肚,泛指囤积在腰间的脂肪组织,在腹部外斜肌附近尤其常见。男性比女性较容易有肚腩赘肉,那是由于女性身体一般会把脂肪储备在臀部与大腿附近。人年纪愈步入中年
  • 豆类豆类指双子叶植物中离瓣植物豆科的泛称,因而概称为豆科植物,亦或称豆子,指其使用的种子。本文特指供作食用或作为动物饲料的种类。豆类植物种类极多,全世界有近二万种,大部分用作
  • 胞桥小体桥粒(英语:desmosome,亦称为胞桥小体、细胞膜吸著部或桥体)是一种相邻细胞之间连接的结构。根据桥粒连接形态,可分为点状桥粒、带状桥粒和半桥粒。桥粒是细胞连接的一种。桥粒有
  • 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是指孕期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生长缓慢。导致宫内生长受限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母亲营养不良或胎儿缺氧。 全世界每年有
  • 邱大洪邱大洪(1930年4月-),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于上海,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年就读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年毕业,此后一直在大连工学
  • 幸福川幸福川(二号运河)是一条位在台湾高雄市境内的小型河川,全长约5.3公里。河道两侧为高雄市的河南路及河北路,横跨三民区、前金区、新兴区、苓雅区,上游河段延伸至苓雅区,至民族路河
  • 753年王叔文:中国唐代中期政治人物。
  • 艾原道艾原道(英文名:Sylvester Joseph Espelage, O.F.M.,1877年3月24日-1940年10月25日),天主教武昌教区首任主教(1925-1940年)。1877年3月24日,艾原道出生于美国辛辛那提。1900年1月28日成
  • 维克多·麦尔-荀伯格维克多·麦尔-荀伯格(德语:Viktor Mayer-Schönberger,1966年-),牛津大学牛津大学网络研究院(英语: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网络监督及管理学教授。其研究领域有关网络经济(英语:Net
  • 卡亚俄大区卡亚俄大区(西班牙语:Gobierno Regional del Callao)是秘鲁西部的一个大区,西临太平洋,东为首都利马。面积146.98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大区。2007年人口810,568人。首府卡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