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猫肝吸虫
✍ dations ◷ 2025-09-29 22:45:04 #猫肝吸虫
猫肝吸虫(学名:Opisthorchis felineus)是一种吸虫纲寄生虫,可寄生在哺乳类动物的胆管和胆囊,以胆汁为食,可造成肝、胆病变。本物种于1884年首次由Sebastiano Rivolta在北意大利的猫肝发现。1891年,俄罗斯寄生虫学家(英语:parasitologist)Konstantin Nikolaevich Vinogradov (1847–1906)首度于人体发现,但当时未知乃同一物种,所以被命名为“西伯利亚肝吸虫”。 1931年,德国汉堡蠕虫学专家(英语:helminthology) 汉斯·福格尔(英语:Hans Vogel (scientist))(Hans Vogel)在期刊发表表物种的完整生活史。全球约有1700万人到感染,主要分布在环地中海地区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北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中欧的德国、瑞士和波兰,以及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成虫尺寸介于长7至12毫米、宽2至3毫米的范围,体型狭长而扁平,虫体一端具有口吸盘,其肠管自此延虫体两侧分叉延伸至尾端,在前端约五分之一界线处,另有一个与口吸盘约略等大的腹吸盘。此外泰国肝吸虫雌雄同体,两颗睾丸呈现深裂的分叶状,分布在口吸盘的另一端,约是虫体后端五分之一的区域,卵巢则位于中后段三分之一线上,子宫则在中段盘绕,分布在全长第一至第三个五等分线之间,两旁可见网点状的卵黄腺。猫肝吸虫的生活史与中华肝吸虫和泰国肝吸虫极为类似,以淡水螺为其第一中间宿主:虫卵必须在其中孵化。然后经过四个发育阶段后离开螺体,并寻找鲤科的淡水鱼作为第二中间宿主,在鱼鳞、皮肤、肌肉组织发育后,透过其他动物生吃、未完全熟食这些鱼,幼虫可在食用者体内脱去外囊,经过四周发育成虫,可在宿主体内活上40年之久,每日约产下1000至2500颗卵,可随胆汁一同进入消化道,最后随粪便排出,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以下为常见的第一中间宿主:常见的第二宿主鱼种计有:最终宿主包括所有会吃鱼的哺乳类动物,例如:狗、狐、猫、大鼠、猪、兔、海豹、狮子、狼獾、貂、臭鼬和人类。估算在俄罗斯约有150万人被猫肝吸虫寄生感染。在西伯利亚,当地居民习惯食用只是用盐稍微淹制过、未经煮熟的冰冻浸渍鱼。这很可能令他们受寄生在淡水鱼中的猫肝吸虫感染。Opisthorchiasis(英语:Opisthorchiasis)专指由本物种引起的疾病,其严重程度从没有明显病征到严重疾病,视乎能否及早检测和接受治疗。在人类,本物种感染的结果会影响肝脏、胰脏及胆囊。如感染者未能及早就医,病情可能会恶化至肝硬化,更会增加患上肝细胞癌的风险。不过,儿童受感染后可能没有明显病征。当猫肝吸虫进入体内两周后,会开始感染胆道。这时的病征包括发热、容易感觉疲倦、出现皮疹和胃肠道紊乱。严重时的病征会有贫血和肝脏受损,令感染者在1-2个月内失去能力。治疗通常会使用单次剂量的吡喹酮。Template:Helminthiases
相关
- 癌癌(Carcinoma),有翻译为恶性上皮细胞肿瘤,是癌症的一种。在医学上专指由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其它由结缔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只称作恶性肿瘤,如:肌肉或骨骼的恶性肉瘤(Sarcoma)、黑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因细菌外毒素引起的症候群。相关症状包含发烧、红疹、皮肤脱落(英语:skin peeling),及低血压等等。其它与特定病原菌相关的症状包
-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简称国药中生上海公司,或简称上生所)是一间国有的生物制品研究企业,隶属国药集团下属的中国生物技术股
- 统一资源标志符统一资源标识符(英语: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缩写:URI)在电脑术语中是一个用于标识某一互联网资源名称的字符串。该种标识允许用户对网络中(一般指万维网)的资源通过特定的协
- 天卫天王星是太阳系的第7颗行星,截至2014年7月,人类一共发现27颗天王星的卫星,所有卫星均以威廉·莎士比亚或亚历山大·蒲柏著作中的角色命名。威廉·赫歇尔于1787年发现了天卫三和
- 柯立芝效应在生物学及心理学中,柯立芝效应(英语:Coolidge effect)是指在动物的雄性(以及少数情况指雌性)对于新出现的异性有较高的交配意愿,即使它已与周遭旧有的异性有交配经验。柯立芝效应
- 范雄范雄(越南语:Phạm Hùng,1912年6月11日-1988年3月10日),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生于越南永隆省。1928年参加南圻学生联合会
- 清洗清洗可以指:
- NG片段NG,是指电影或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演员或剧组工作人员不慎出了差错、表现不够理想(通常由导演判断)而需再执行一次的镜头,通常在最后成为从正片中删减的镜头。该词也可用来表示在
- 吴 旻吴旻(1925年12月-2017年10月16日),江苏常州人,中国肿瘤遗传学家。195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61年获苏联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