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用户对维基百科进行编辑而得到直接利益就会构成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可以包括钱财、名誉或宣扬政见,而其动机则可以是维基百科条目的当事人或其雇员、合约者、政党或政府人士等。虽然这些编辑有不少是就事实的小修正,但新闻媒体关注到,其中的编辑有倾向是对条目的负面资讯进行淡化,同时又突显其正面的评价。
维基百科允许任何人自由编辑贡献条目,同时又坚持中立的观点政策;它的官方立场是:不鼓励任何有机会引起利益冲突嫌疑的编辑,因为编者有可能会有意或无意间作出偏袒、不中立的编辑。维基百科创始人之一吉米·威尔士表明,编者绝不应该直接编辑会带来金钱或政治利益的条目,而应该在讨论页提出编辑要求,寻求其他编者的意见或协助。
因为利益冲突编辑维基百科引起的丑闻有:2006年Gregory Kohs因为公开接受付费编辑维基百科,导致其维基百科户口遭到封禁。2007年,维基扫描器成立,专门调查匿名用户(IP地址会在编辑维基百科时被自动公开)的地理位置,发现美国中央情报局、梵蒂冈、索尼等组织与企业都有人编辑与他们相关的维基百科条目。有些公司亦会收费提供编辑和监视相关维基百科条目的服务,但由于陆续有新闻媒体对牵涉利益冲突的百科编辑进行负面报导,有公共关系专家寻求改善业界与维基百科的关系,甚至影响其方针及程序,冀望善意编辑能够得到接纳。
英文维基百科的利益冲突指引(COI)表明,涉及利益冲突是与维基百科提供中立、可查证百科的目标不相容的,这包括推销让编者直接得益的个人、公司或团体。当编者从编辑维基百科所获得的外部利益大于推动维基百科本身的目标,该编者的编辑即存在利益冲突。就实践这个指引,维基百科就曾经封禁相关团体、公司或政客的户口或IP地址,以阻止他们编辑与自身构成利益冲突的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