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房颤动
✍ dations ◷ 2025-04-26 13:15:11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英语: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Af 或 A-fib),又称为心房微颤、房颤、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房性纤颤等,是心脏不正常节律/心律不整的一种,特色是心脏快速而不规则的跳动。心房颤动一开始发生时持续的时间可能相当短暂,但发作时间有可能越来越长、甚至不会缓解。大部分发作时没有症状(英语:Asymptomatic),有时病患会感觉到心悸、昏厥、呼吸困难、胸痛 。心房颤动会增加心脏衰竭、失智症和中风的危险性。高血压和瓣膜性心脏病(英语:vavular heart disease)是造成心房颤动的两个最常见危险因子。其他和心脏相关、也会增加得到心房颤动的危险因子还有:心脏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症和先天性心脏病。在发展中国家,瓣膜性心脏病多半是因为风湿热所造成。和肺脏相关而会增加得到心房颤动的危险因子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症和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他危险因子尚有:过量饮酒、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然而,一半以上心房颤动的病人并没有上述所说的危险因子。当摸到紊乱的脉搏时可以推测可能患有此疾病,但确切诊断要靠心电图 ,心电图上会看到不规则的心室节律及找不到代表心房节律的P波(英语:P wave (electrocardiography))。心房颤动的治疗一般是用药物将心跳速度降至接近正常的范围(此治疗策略称为速度控制,英语:rate control)或是用药物将不规则的心律整流为正常的窦房节律(此策略称为心律控制,英语:rhythm control)。电极心脏整流(英语:Cardioversion)可用于将心律整流为正常的窦房节律,当病人生命征象不稳定时常使用这个方法。射频烧灼术(英语:Radiofrequency ablation)可用于防止心房颤动的再发。心房颤动会增加中风的危险性,而依据病患发生中风的危险性高低不同,会分别建议给予抗凝剂如华法林或阿司匹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虽然会减低中风的风险,但会增加大出血的风险。心房颤动是最常见之引发异常心脏跳动的原因。在欧洲以及北美洲,据2014年估计,约有2至3%的人口受到心房颤动的影响,相较于2005年的0.4至1 %人口,此疾病的患者人数有所增加。而在发展中国家,男性约有0.6 %患有此一疾病,而约有0.4%女性人口,亦受到心房颤动的困扰。患有心房颤动的人口比例随着年纪而增加,50岁以下的人口,仅有0.14 %;而60至70岁的年龄层,则提升为4%;而一旦超过80岁,则超过14 %的年长者会有心房颤动的问题。据统计,心房颤动和心室纤维颤动在1990年造成约29,000死亡病例,而在2013年,此数据增加为112,000名。而历史上首次记录脉搏异常的报告出自1749年法国外科医生尚巴提·德·塞纳(英语:Jean-Baptiste de Sénac);而首次利用心电图记录心房颤动过程者则是1909年,由英国的汤玛斯·路易斯爵士(英语:Thomas Lewis)所完成。
相关
- 放线菌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可栖息于水中或陆地上,虽然一开始被认定为土壤菌,但淡水中的种类可能比陆地上的更丰富,它们具有分支的纤维和孢子,依靠孢子繁殖,表面上
- 病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病理学(pathology)是医学领域的一门分支
- 顺势疗法下面是以同治同疗法的介绍,于中文顺势二字无太多相关性,建议移除此条目。 同质疗法、同种疗法(英语:Homeopathy i/ˌhoʊmiˈɒpəθi/)为一
-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英文:prokaryote)是通常由单一原核细胞形成的生物。相对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内膜、没有核膜包裹的成型细胞核,细胞内无染色体,DNA链未螺旋化,并以游离的形成
- 原生生物界超类群与门以及众多不同分类会包括的分类单元原生生物(学名:Protist,发音: /ˈproʊtᵻst/)统称真核生物域中,不属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一般个体微小、多数为单细胞、有细胞核和原生
- 巴斯德研究院巴斯德研究院(法语:Institut Pasteur)总部位于巴黎,是法国的一个私立的非营利研究中心,致力于生物学、微生物学、疾病和疫苗的相关研究,其创建者路易·巴斯德于1885年研发出第一剂
- 黑碳黑碳(Black carbon)是一种悬浮粒子,源自于含碳物质(主要是石油、煤、木炭、树木、柴草、塑料垃圾、动物粪便等)不完全燃烧和氧化形成的产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黑碳呈现出亚微米级
- 光敏感感光性亦称光敏感度或光敏性(英语:Photosensitivity),是指一个物体在接收光子(多数时候为可见光)时的作用量。在医药学领域,该属于被用作指代皮肤对于光的不正常反应,通常又分为光照
- 肿瘤标志物癌症标志物(英语:Cancer biomarkers)是指由肿瘤细胞直接产生或由非肿瘤细胞经肿瘤细胞诱导产生的物质。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对肿瘤存在、发病过程及预后作出判断。癌症标志
- 冷疗冷疗(cryotherapy)是降低组织的温度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冷却可以减少组织血液量及减慢组织的新陈代谢,因此,可降低出血及发炎的情况。对于痉挛,肌肉挛缩有一定的效果。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