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之子

✍ dations ◷ 2024-12-23 04:34:26 #耶稣的称号,圣经预言,以赛亚书第53章,基督教术语,拉丁文单字及词组

忧患之子,天主教思高本译为苦人(拉丁语《武加大译本》:;英语:Man of Sorrows;德语:Schmerzensmann)出现在《希伯来圣经》中的《以赛亚书》第53章第3节,被基督徒认为是对耶稣作为弥赛亚的预言:

3 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是忧患之子;祂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祂。

4 祂诚然担当了我们的忧患,背负了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祂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 5 那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创,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6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上主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

在欧洲,13世纪起,忧患之子像得到发展,在欧洲北部尤其流行。通常表现耶稣赤裸上身,带着受难的伤口,尤其是手部和身体一侧,通常戴着荆棘冠冕,有时还有天使出现。该图像持续传播,其复杂性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之后,但是其许多艺术形式,是中世纪晚期虔诚的最精确的视觉表现。。它和圣母怜子图(Pietà),是这个时期最流行的献身图像(Andachtsbilder)类型的图像。

这种像发展自拜占庭的Epitaphios 像,可能要追溯到8世纪。有一个神奇的拜占庭马赛克像称为怜悯的基督(),在12世纪被带到罗马主要的朝圣圣殿圣十字大殿。现在保存的只有复制品。到13世纪,忧患之子像(雕塑,绘画)作为供沉思的的对象,在西方越来越普遍。它的受欢迎程度继续增长,并受到1350年教宗克雷芒六世举行圣年大赦的推动。

忧患之子形象的各种版本都表现为基督带着受难的伤口,包括矛伤。尤其是在德国,耶稣的眼睛通常是睁开的,看着观众;在意大利,紧闭的眼睛,表现死去的耶稣。对有些人这代表了基督的两种性质 - 他作为人死了,但是作为神活着。全身像最初于13世纪出现在德国南部的壁画中,从14世纪初开始出现雕塑。有时也有不同的形式,包括其他元素,包括(“基督的武器”)、十字架、从耶稣的一侧或其他伤口的血流进的一个杯(强调圣体血)、拿着这些物体或托着耶稣本人的天使(梅斯特·弗朗克对两者都加以表现),以及哀悼者或崇拜者。“怜悯的宝座”是一幅三位一体的图像,通常将耶稣描绘得身材矮小,作为忧患之子,由他的父支撑。

《以赛亚书》第53章第2节也得到了艺术图解:耶西的本(“祂在上主面前生长如嫩芽,像根出于干地。”)和耶稣像(“祂无佳形华美叫我们观看祂,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

相关

  • 卫生福利部所属医院卫生福利部所属医疗机构,为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所管理的医疗机构,原为台湾省政府卫生处所属之各地省立医院,1999年7月1日精省后改隶行政院卫生署医院管理委员会(今卫生福利部附属
  • 坠饰坠饰(古法语:pendant),亦作垂饰或吊坠,是指一种可以宽松的垂吊在身上的珠宝或首饰。它不一定是作项链般穿戴,现时一些造型夸张的耳环也会用上坠饰,尽管这么可能令耳朵感到很沉重。
  • 2013年伊朗总统选举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伊斯兰伊朗建设者联盟哈桑·鲁哈尼 战斗教士协会2013年伊朗总统选举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11届总统选举,于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举行。本次选举报名
  • 吴郡吴郡是从东汉至唐朝的郡,治所吴县。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境。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阳羡人周嘉等人因会稽郡辖境广大,属县偏远,上书求分郡而治。于是分会稽郡钱塘江以
  • 那坡县那坡县位于广西西部。东界靖西市,北和西与云南省富宁县接壤。南和西南与越南为界。目前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230平方千米,2002年人口为19万。那
  • 西斯 (星球大战)西斯(Sith)是《星球大战》系列中的黑暗自由战士。它亦可以指两种不同但相联系的群体,一般为人所知的是第一种,即一群与绝地同样使用光剑作武器及共同具有黑暗原力信仰的原力使用
  • 古哈加尔古哈加尔(Guhagar),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勒德纳吉里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205(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205人,其中男性1651人,女性1554人;0—6岁人口310人,其中男156人,女154人;识字
  • 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1855年-1902年),阿拉伯文化复兴的提倡者。1875年曾任《幼发拉底报》编辑。后创办《灰城报》、《端正报》,批判土耳其当局。后流亡埃及,结识哲马鲁丁·
  • 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爱沙尼亚语:Toomas Hendrik Ilves,爱沙尼亚语发音:,1953年12月26日-)是爱沙尼亚第四任总统。他以前曾是外交官和记者。在九十年代领导社会民主党,曾当选
  •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法语:)是保罗·高更于1897年12月完成的一幅布上油画,仍然以塔希提岛为背景。此画是高更最大幅、最有名的杰作。据画家所言,它是“直接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