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

✍ dations ◷ 2025-09-09 10:05:11 #1870年出生,1964年逝世,魏玛共和国政治人物,德国将军,普鲁士将军,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物,八国联军人物,德国君主主义者,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德国贵族,萨

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德语:Paul Emil von Lettow-Vorbeck,1870年3月20日-1964年3月9日),德意志帝国陆军将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驻德属东非军的司令官。在四年东非战役中,他率领约一万五千人以寡敌众,牵制近25万英国、比利时、葡萄牙联军,而未曾遭受重大失败,更是一战当中唯一一位成功侵攻大英帝国疆土的德军将领。

莱托-福尔贝克出身自一支波美拉尼亚的军人世家,出生时其父正在萨尔路易驻扎。他在柏林接受教育后在波茨坦从军,1890年被任命为德意志帝国陆军中尉;在1900年,他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被派遣至大清国镇压义和团。1904年,他被调任到德属西南非洲,参与当地的赫雷罗战争(英语:Herero Wars),1906年他在任务中受伤,转往南非治疗,期间曾遇上日后成为对手的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其后返回德国。

1907年,莱托-福尔贝克升任少校并被调遣至第11陆军团;1909年3月至1913年1月,他被任命为威廉港第2海军陆战营的指挥官。1913年10月,他升任中校并被任命为德属喀麦隆防卫军(英语:Schutztruppe)的指挥官,但在正式就任前已在1913年4月被转任至德属东非驻军。他在旅途中邂逅丹麦作家凯伦·白烈森,并结为毕生好友。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8月爆发时,莱托-福尔贝克手下仅有大约2600名德籍士兵以及14个连、共2472名阿斯卡利(英语:Askari)土著。在敌强我弱下,他深知东非战场对整场大战而言无关痛痒,因而决定在英属东非及罗德西亚各军事据点展开游击战,以牵制并拖延英军部队,借此削弱协约国阵营在西方战线主战场上的兵力,务求使德军迈向最终胜利。

他清楚地知道掌握主动权的重要,因此便不待柏林当局以及总督海因里希·史尼(英语:Heinrich Schnee)的指示,就主动攻击了英国在肯亚的铁路,从而开始了他自己的战争。同年11月,英军与来自印度民兵共8,000人在与英属东非接壤的坦噶登陆。英军登陆行动极其笨拙,相反的,福尔贝克凭着极佳的战术,以仅1,000余人的部队与极差的军备击退英军。英军伤亡近千人,并在放弃所有登陆物资后撤退,而德军阵亡者不到100人。莱托-福尔贝克在1915年1月的雅辛战役再次取得胜利,并夺得大量英军补给品及军械。

此时,莱托-福尔贝克重新整军,招募了更多阿斯卡利人,并收编了在先前战斗中搁浅的柯尼斯堡号之水兵与火炮,使其部队增编至约12,000人。莱托-福尔贝克对于黑人与白人没有任何差别对待,对土著民兵同样以普鲁士式标准训练,而这些阿斯卡利兵在战斗中也证明他们与欧裔同伴一样拥有极佳的战斗力;莱托-福尔贝克更在日后的回忆录中自傲地写道:这些民兵的自信随着每次对英作战的成功而不断增长。

1916年3月,莱托-福尔贝克的旧识,扬·史末资率领45000人南非海外远征军(英语:South African Overseas Expeditionary Force)进攻德属东非,但在恶劣的地形、气候及疾病下,其进攻一直非常不顺利;而莱托-福尔贝克则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条件,把握每一次的进攻机会,使得英军铩羽而归。

1917年,协约国联合英属东非、罗德西亚、比属刚果及葡属东非部队,四面八方地进攻德属东非,总兵力超过30万。面对具压倒性优势的敌军,以及在缺乏军事补给的窘境下,兵力仅有1万余人的莱托-福尔贝克不得不放弃部分据点,从此完完全全地展开游击战。同年10月马希瓦战役,他以1500人大破英军4900人,虽使英军伤亡2700余人,但德军伤亡亦近500人,占其部队三分之一;而是役当中德军近乎将其无烟弹药库存耗尽,而被逼转用采用黑火药的旧式毛瑟M1871。因此,实属惨胜,使莱托-福尔贝克决定从德属东非撤退 。

11月尼戈文奴战役,莱托-福尔贝克率部穿越鲁伏马河,突袭守备薄弱的葡属东非 ,近乎不费一兵一卒地将葡军尽数击毙、俘获。他夺取了葡军的要塞,并夺得大量粮食、被服、军火及弹药,他只留下一个连的兵力防范英军。随后一年,他继续在莫桑比克打游击战,期间抢掠大量英、葡补给,并把旧式枪械更换成缴获的新式枪械,亦配备上各式机关枪、臼炮,使他得以支撑其作战至终战。1918年8月,尽管德国在欧陆主战场上已经山穷水尽,但在东非的莱托-福尔贝克却大举向协约国反攻;9月,他率军攻入英属北罗德西亚(今赞比亚)。11月11日,德国新政府宣布投降;但13日时,尚未接到投降命令的莱托-福尔贝克仍然攻入了英军撤退不久的卡萨马,并打算继续进攻比属刚果的加丹加省。

同月14日早上,其部队到达谦比西河河岸,但一名英国殖民地官吏作为特使,向透露了停战协定已于11月11日生效的讯息。莱托-福尔贝克在查证讯息无误之后,他基于作为军人的义务接受停火,成为同盟国中最后一支投降的部队。11月25日,他率部在阿伯康(今姆巴拉)正式向英军投降 。此时的德军已配备了从战争中掠夺回来的各国武器,包含葡制山炮1门、炮弹40发、各型机关枪37挺,其中德国制为7挺。在残存部队当中,只有德裔军官30名、士官、士兵125名、1168名阿斯卡利兵以及搬运工约3500名。

莱托-福尔贝克投降之后回到了德国,并依据凡尔赛条约办理退役。1929年至1930年,他担任了魏玛共和国的国会议员,并组织保守派势力反对纳粹党,但未能成功。卸任之后也因为反纳粹的思想,终身未再服役。1964年3月9日,莱托-福尔贝克以94岁的高龄,于德国汉堡辞世。

1964年,西德为补偿追随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四处征战的非洲士兵,在坦桑尼亚的维多力亚湖边姆万扎市设立补偿金发放中心,当时还有350名老兵,但有书面证明的只有少数,其他的只有旧军服,证明曾追随德军战斗。德国银行家想出一个点子,要求希望领取补偿金的非洲老兵,一个接着一个,拿着扫帚,用德语重现当时的军事操练动作。最后,每一个非洲老兵都领到补偿金。

相关

  • 托马斯·阿奎那圣托玛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世俗界常译为托马斯·阿奎那或汤玛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
  • 肯尼思·威尔森肯尼斯·格德斯·威耳孙(英语:Kenneth Geddes Wilson,1936年6月8日-2013年6月15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利用电脑研究粒子物理学的先驱。于1982年,他因为相变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三段论逻辑谬误直言三段论是所有前提都是直言命题的演绎推理。例子:前两个命题叫做前提。如果这个三段论是有效的,这两个前提逻辑上蕴含了最后的命题,它叫做结论。结论的真实性建立在前提的真
  • 屋主忍男武雄心命屋主忍男武雄心命 (やぬしおしおたけおごころのみこと、?-?),日本书纪等记载的古代日本的人物。在日本书纪中被记载为屋主忍男武雄心命或武猪心命,在其他文献中被表记为建猪心命
  • 长江水利委员会坐标:32°54′59.36″N 117°23′32.11″E / 32.9164889°N 117.3922528°E / 32.9164889; 117.3922528 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管辖范围长江流域和澜沧江
  • 麦可·兰德麦可·Z·兰德(英语:Michael Z Land,1961年-)是美国波士顿出生的男性电子游戏作曲家,多经手LucasArts公司所发行冒险游戏之配乐内容,且为配乐用游戏引擎“iMUSE”的创作者之一。五
  • 石根华石根华(1939年7月-),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人,是岩石力学领域数值流形方法的创始人。将数学拓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首创了岩石工程领域的《关键块体理论》和《非连续变形分
  • 赖布尔赖布尔是印度的城市,由恰蒂斯加尔邦负责管辖,位于该国东部,面积22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98米,受热带干湿季气候影响,每年平均降雨量1,330毫米,2011年人口1,010,087。
  • 让-马里·达约让·巴蒂斯特·马里·达约(法语:Jean Baptiste Marie Dayot,1759年-1809年)越南名字为阮文智(越南语:Nguyễn Văn Trí/.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
  • 借种 (电影)《借种》(朝鲜语:씨받이)是一部于1986年上映的电影。该片由林权泽讲述,讲述了朝鲜王朝是富有贵族和贫穷仆人之间的恋情。电影在1987年亚洲影展赢得多项荣誉,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