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话

✍ dations ◷ 2025-09-08 23:37:02 #ISO 639-2代码的语言,ISO 639-1代码的语言,江淮官话,安徽语言,合肥文化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淮语)洪巢片中的一种方言,主要使用于合肥市辖区、肥东县、肥西县以及长丰县南部的三十头、双墩、岗集等乡镇。

合肥历史上战乱频繁,人口流动极大,在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之后语音不断变化。但由于合肥历来处于分裂时代的拉锯战场,数度毁于兵燹,今日土著亦多属明代及其后各地移民构成, 因此明代以前的“合肥方言”面貌不可与今日合肥方言同日而语。随着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在明朝被确立为国家官话标准语(即南京官话),合肥话的淮语性质逐渐确定。合肥虽处军事要地,却时常苦于兵乱,故合肥话的影响力一直不大。但清朝后期,合肥出身的重臣李鸿章积极主导洋务运动,在沿海各地新办新式工厂以及招商局,把合肥话带到部分沿海地区;随后李鸿章又创建了淮军,随后又建立了北洋水师,期间大批曾在合肥操练的士兵北上。李鸿章在其间滥用老乡,故有“只要会说合肥话,马上就把长枪挎;只要认识李鸿章,长枪马上换短枪”的说法。
合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只有10万城市人口,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后外来人口激增,很多都是从安徽省外和安徽省各地迁来。但是安徽省内方言类别众多,南北语音差异大,合肥话虽然属官话,但是方言词汇难以理解,语音系统也难以短时间内精通;加上改革开放以后的推广普通话运动,使得合肥话的使用者渐渐减少。虽然电视媒体中已有使用“合肥话”配音的电视节目,但由于其发音多使用夸张化、脸谱化却并不标准的合肥话,所以对挽救合肥话在市区的式微之势效果不容乐观。年龄别的合肥话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合肥话正走在消亡的路上”。

a^ 为之去鼻音化变体,如将“未”(白读,“尚未”)读作或、将“无”(白读,“没有”)读作或、将“买”/“卖”分别读作/或/皆可;
b^ 、二母相混,大部分皆读作,细音前可读作,如将“两”读作或皆可。但“泥”为例外,声母为(或去鼻音化为);
c^ 乃受细音、高化为、影响而发展出的声母,由零声母及演变而来。如“以”/“里”,“于”、“吕”/“女”,“米”等(但“你”为例外,仍读);
d^ 影母零声母在洪音前变体为,为老派读法,如“爱”、“欧”、“额”,新派分别读作、、。

e^ 的实际发音介于与之间。
f^ 音摩擦化接近,其前通常有介音。如“路”、“土”、“五”。
g^ 、、、四音标未被最新版国际音标所接受,在Unicode标准中应分别被标记为、、、。其中为介乎与之间的元音。
h^ 、、发音接近、、。


合肥话有一些轻声现象,有时候可以区别词义。如:
男人,读作时表“男性”,读时表“丈夫”;
老汉,读作时表“老年男性”,读时表“小儿子”。

合肥话中部分字存在文白异读现象,显示了不同时代层次的读音。如:

无儿化及“~儿"尾,“~子”尾丰富(常弱读为或)。具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用于形容词之前加强语气,如:

与普通话大体无异,使用“我”、“你”、“他”及“我们”、“你们”、“他们”。
但无“咱们”或“咱俩”之说法,表达包括受话者的第一人称复数时,使用“我两”或“我两个”。

注意:“哄个”中的“哄”有53、21两种音调(可省略“个”单用),两者区别在于:一、前者语气较强且有责问口吻;二、后者不能做定语,往往直接做宾语,而前者则既可做定语,亦可做宾语。

表达完成时的“了”与表达持续体的“着”相混,说成“着”或“之”,如:
毙()代之(死掉了)
哥哥走之以后,弟弟哭着。(哥哥走了以后,弟弟哭了。)

合肥方言中的疑问句极具江淮方言特色,如“曷”问句与“好”问句两种特色形式:

普通话中的反复问句“~不~”在合肥话中用“曷~”表达,其中疑问词“曷”读作或(“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韩愈,《祭十二郎文》),常讹写作“可”、“克”、“格”。另外,淮语其他方言、北部吴语、西南官话亦使用本疑问词。如南京、芜湖(淮语)的,上海、苏州(吴语)的“阿”,昆明(西南官话)的。例句:
曷着?(好不好)(“着”常讹写作“照”,读作时表示“可以、行、好”。闽南语有相同词汇表示“好、可以、应当”,音)
妈姨曷在家?(妈妈在不在家)
饭曷好吃?(饭好不好吃)
作业曷写完著啊?(作业有没有写完啊)
牛肉干曷咬动?(牛肉干咬不咬得动)

普通话中的程度问句在合肥话中用“好”好句表达,“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多”、“多么”,赣语、粤语中的“几”,闽南语中的“若何”。例句:
之鱼好些钱一斤?(这鱼多少钱一斤)
你家伢好大啦?(你们家孩子多大了)
合肥到南京距离好远?(合肥到南京距离有多远)

合肥话中的“把”字句有两种:

我听懂,他听不懂。(我听得懂,他听不懂)
你曷做好?曷要找人帮下子?(你做不做得好?要不要找人帮一帮?)

之花香很!(这花香得很)
之伢㜺很!(这孩子有趣的很)(注:“㜺”字音,有“有趣”、“美好”二义,吴语、闽语中皆有此字)

庐剧是一种仍沿用传统上合肥及其附近(古庐州府辖地)方音演绎的戏剧形式,其戏剧唱腔及念白中保存了较为地道的庐州方音。


相关

  • 遗体保存技术遗体保存技术(英语:Embalming)指通过化学药物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方法,将人的遗体作短期或长期保存,防止遗体腐烂。
  • 原生质原生质并非单一的某种或某些化合物,而是由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的胶体,这种胶体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成为一种生命物质的体系。原生质包括细胞质与细胞核;而细胞壁则不属于原
  •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联邦研究部(英语: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辖下的研究机构。联邦研究部的主要工作为分析国内外事务,服务对象包括美国政府、哥伦比亚特区和一些委托的承包商
  • 美感美学(英语:aesthetics),在欧洲又名感觉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乃哲学其中一个重要分支。欧洲的美学概念的词语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
  • 汉中话汉中话,即通行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境内的大部分地区的汉中方言。在汉语方言研究上,一般认为归属于西南官话中的成渝片(2010版称为川黔片),亦有个别分支属中原官话关中片。汉中地处陕
  • 1960年代非洲从殖民主义到独立的转变,被称为非洲的非殖民化急剧加速的十年时代,在1960年和1968年之间,共有32个国家独立。意味着欧洲殖民帝国统治非洲大陆的结束,然而,这些新国家的崇高愿
  • 三军三军,是中文对于军队称呼的一种,其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代,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意义有明显的变化。最早的三军指春秋诸侯的军队,按照周制,天子可以有六军,大的诸侯国可以有三军
  • 秘鲁水獭(L. felina)秘鲁水獭(Lontra felina),又名猫獭,是一种很稀少的水獭。它们是南美洲中最多栖于海上的水獭,甚至很少到淡水或海口的地方。秘鲁水獭分布在南美洲西南部的滨海带。秘鲁南部、智利
  • 尼泊尔国徽目前的尼泊尔国徽是在尼泊尔内战后于2006年12月30日开始采用。图案由上而下包括尼泊尔国旗、珠穆朗玛峰、绿色的丘陵、版图、黄色的平原区、一对互握的手 (象征两性平等)。
  • 勃氏勒纹丽鲷勃氏勒纹丽鲷,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慈鲷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非洲坦干伊喀湖流域,体长可达12公分,栖息在砾石底质水域,生活习性不明,可作为观赏鱼。 维基物种中有关勃氏勒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