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nowrapAuClsub3/sub/span

✍ dations ◷ 2025-04-04 11:13:25 #<span class="nowrap">AuCl<sub>3</sub></span>
三氯化金,俗称氯化金,是最常见的无机金化合物,化学式是AuCl3。名称中的罗马数字表明金的化合价为+3,这是它众多化合物中最为稳定的价态。金亦会形成另一种氯化物——氯化亚金(AuCl),它没有AuCl3稳定。另外,把金溶于王水便会产生氯金酸,有时也会非正式地称为:“氯化金”、“三氯合金酸”或是“三水合氯化金(III)”。氯化金(III)吸湿性很强,极易溶于水及乙醇。温度高于160 °C或光照时会分解,并产生多种有大量配体的配合物。固态和气态的三氯化金都是二聚物;金的溴化物——AuBr3也是如此。两个Au分别位于两个正方平面的中心。此结构称为平面型结构 ,AlCl3及FeCl3也属于这个结构。AuCl3中的化学键主要是共价的,反映了它的高化合价和相对高的电负性。无水AuCl3在160℃左右分解为AuCl。但后者更高温时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金属金及AuCl3。AuCl3是一种路易斯酸,可生成多种加合物,例如:与盐酸反应生成氯金酸(HAuCl4):三氯化金的水溶液极易与其它金属反应置换出金属金,包括钾、钠等活性大的金属,原因是金的活性序排在很后面(比氢还后面),因此只要排在它前面都能与它置换,例如镁、铝、铜反应式为:2AuCl3 + 3Mg → 3MgCl2 + 2AuAuCl3 + Al → AlCl3 + Au2AuCl3 + 3Cu → 3CuCl2 + 2Au一些氯化物,例如氯化钾也会与AuCl3反应,生成AuCl4−。AuCl3溶液与碱(例如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不纯的Au(OH)3沉淀,此沉淀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中生成金酸钠NaAuO2。Au(OH)3受热时,会分解成氧化金(Au2O3),再进一步分解成金属金。最常用的制备氯化金(III)的方法,是直接在高温中氯化该金属:三氯化金是最常见的金化合物之一,因此常用作合成许多其他金化合物的起始点。例如:溶于水的氰化物配合物——KAu(CN)4:金(III)盐,特别是NaAuCl4(由AuCl3与NaCl反应制得),可取代有毒的汞(II)盐作为炔烃反应的催化剂。例如,通过终端炔烃的水合作用来制备甲基酮:一般在这些条件下,酮的产量可达90%。还有一个用途是在炔烃的胺化反应中作为催化剂。近年,AuCl3开始引起有机化学家的青睐,因为它可作为其他化学反应的弱酸性催化剂,例如:芳香烃的烷基化反应,以及把呋喃转换成苯酚(见下)。在有机物的合成以及在制药工业中也会用到此化学反应。例如:2-甲基呋喃(斯而烷)可在第5位置与甲基乙烯基酮顺利发生烷基化反应:常温下,用甲基腈中1 mole%的AuCl3只需进行40分钟的反应便可产生91%的产物。这个产量值得注意,因为呋喃和酮通常在酸性环境下极易发生聚合反应等的副反应。有时当炔烃存在时,会生成苯酚:此反应中,碳原子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重排,产生新的芳香环。处理三氯化金时应戴上手套及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物料。

相关

  • 听觉听觉指声源的振动所引起的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传递到内耳,经内耳的环能作用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听觉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后者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而产生的主观
  • H·罗伯特·霍维茨科妮莉亚·巴格曼霍华德·罗伯特·霍维茨(英语:Howard Robert Horvitz,1947年3月8日-),美国生物学家,以研究线虫动物门的秀丽隐杆线虫而著名。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
  • 瓦拉纳西瓦拉纳西(瓦腊纳西;梵语:वाराणसी,Vārāṇasī;英语:Varanasi),古称婆罗痆斯、波罗奈,一译贝拿勒斯、贝那拉斯(印地语:बनारस,Benāres),是印度北方邦城市、印度教圣城,位于恒河
  • 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时代是欧洲和法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体涵盖了法国大革命的第四和最后一个阶段(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国民大会时期,第二阶段是国民立法议会时期,第三阶段是督政府时期)。
  • 亚眠主教座堂亚眠主教座堂(法语:Cathédrale Notre-Dame d'Amiens),是法国最大的教堂,位于皮卡第地区中心,索姆省亚眠市,在巴黎以北100公里。是哥特式建筑顶峰时期的代表作。亚眠主教座堂始建于
  • 捻转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学名:Haemonchus contortus),又名扭旋血线虫,是寄生于反刍动物(特别是绵羊)消化道内的一种寄生虫,属毛圆科血矛属。成虫主要寄生在山羊和绵羊的真胃。捻转血矛线虫是一
  • 脂漏性皮肤炎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 或者 Seborrheic dermatitis (美式英语), seborrhea, 也叫做 Seborrheic eczema)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有两个好发
  • 难经《难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难经》书名的含义,有二种解释:以难字作为问难,另以难字做为难易来解读。难,读音为“ㄋㄢˋ(nàn)”。
  • 和风帝冠式建筑帝冠样式(日语:帝冠様式/ていかんようしき Teikan yōshiki */?),又称帝冠式(日语:帝冠式/ていかんしき Teikanshiki */?),是日本在昭和初期(主要为1930年代)所流行以现代的钢筋混凝
  • 6-巯基嘌呤巯嘌呤(英语:Mercaptopurine,简称6-MP,又名6-巯基嘌呤、巯基嘌呤或巯唑嘌呤)是一种硫嘌呤类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1951年,格特鲁德·B·埃利恩和乔治·H·希钦斯用干酪乳杆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