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女权主义

✍ dations ◷ 2025-02-23 21:52:58 #女性主义

激进女权主义(英语:radical feminism),是女权主义的一个派别。其最基本的观点是:女性所受的压迫是剥削形式中最深刻的,且是其他各种压迫的基础。因此,激进女权主义试图找出使妇女摆脱这种压迫的方式。

激进女权主义最早起源于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的美国纽约及波士顿等地,后逐渐影响到欧美各地。其起源,一部分来自于新左派运动阵营中的女性,因不满其在运动中与男性成员间的不平等待遇,而与之分道扬镳;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全全美妇女组织(英语: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NOW)中,对该组织保守作风不满的女性。其所用的名称“基进”(radical),一方面表达出妇女的压迫是其他压迫的根基;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她们较自由女权主义更具革命性、进步性。

强调父权制度而非资本主义才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葛瑞尔(Germaine Greer)在1970年所著的《女太监(英语:The female Eunuch)》(The female Eunuch)一书中认为女性从小在家庭和教育之中就逐渐开始受到父权制的压迫,逐渐放弃了自主权和主动性,人格被人为地“阉割”。凯特‧米列(英语:Kate Millett)同年的著作《性/别政治(英语:Sexual Politics)》(Sexual Politics)则强调性即政治,指出父权制度借由夸大男女之间生理的差异,来强化及合理化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支配与附属的关系(与政治中人和人的关系类似)。戴莉(Mary Daly)则在几部著作中,对于文化中包括宗教、文学、历史、哲学、社会习俗中所蕴含的父权制度加以批判。

在批判父权制度的同时,激进女权主义者也试图找出理想的性别角色。在1970年代早期,由于认为性别制度是压迫的来源,因此不少人主张以中性(androgyny,或译作男女同体)的文化来取代原本的两极区分的两性,在理想的社会中,男女之间应该是没有差别的。如米列指出性及性别之间的不同,前者为天生,但后者为社会文化所形塑,以试图去除原本社会对于两性的刻版印象和要求对女性带来的压迫。这样的主张最激进者如法国的维蒂格(英语:Monique Wittig)(Monnique Wittig),甚至认为连两性生理差异,例如女性生育小孩也并非是自然的,而是后天加诸于女性的任务。

但这种男女同体的主张,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批判。许多激进女权主义者不认为期望男女都成为“中性”是能解决性别压迫问题的方式,她们认为女性有其自身优越不同于男性的特质,因此要解决压迫问题是要将女性和男性分离,她们致力于创造妇女的空间、保护受害妇女,并发展妇女自身的文化,而其中激进女同性恋者(Radicalesbians)便是这种主张的实践者。借由先分离后取代(以女性特质为主体的文化来瓦解以男性特质所建构的父权文化,并做为解放人类全体的指引),来达成去性别化的终极目标。

许多激进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关系是女权主义的重要课题,因为男性在性关系上具有的侵略性、支配性而女人则是顺从而被动,而以这样的关系为基础,使得女性在其他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上都处于被支配的角色。因此,她们批判包括社会上对爱情的想像、强暴的行为、以及色情事物中对女性的贬抑等。而许多激进女同性恋者,也是基于男女异性恋关系的不平等而主张不与男人发生关系。

激进女权主义提出许多新角度来重新审视社会中的性别现象,对于传统的政治、社会的解释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对于实际的妇运造成影响。但它的形成急促和主张激进,也造成其较短的历史发展。

激进女权主义过于强调性别因素的决定性,因而忽略了其他相关的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因此对于实际上女性处境的探讨掌握不够深入。而她们所强调的女性文化之中,对于阶级、族群等议题忽略,且其成员及分享的经验也以白人中产阶级知识女性为主,使得对于其他种族、阶级和第三世界女性以及跨性别女性的处境有所忽略。

此外,主张男女分离的激进女权主义者,在反对父权制度的同时,过于将男人和女人分离,以及过度强调女性自身特质的优越性,造成女人始终都处在一种反叛的、异己性(otherness)的状态,而视男性为邪恶,这样的二分法,在实际上不能主打入男性的世界以达成改造社会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性别问题无法解决的僵局。

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后,虽然激进女权主义者们仍然继续参与许多社会活动,但在许多包括伦理学、同性恋、跨性别、BDSM等问题上产生争论,逐渐分裂成较多元的女权主义主张,或被其他的女权主义包括伦理女权主义(英语:Feminist ethics)、环保女权主义等取代。

有些激进女权主义者过分强调男女天生的生理性别差异,认为性别认同是父权建构的,因此对跨性别者(尤其是跨性别女性)有所排斥。因此被跨性别社群称为TERF(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s)。也有一部分的激进女权主义者认同跨性别者,认为跨性别者也是父权下的受害者。而被称作TIRF(Trans-In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s)。

相关

  • 中西部美国中西部(英语:Midwest)通常指的是美国地理上中北部的州,包括俄亥俄州、印第安那州、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威斯康星州、艾奥瓦州、肯萨斯州、密苏里州、明尼苏达州、内布拉
  • dCMP去氧胞苷单磷酸(Deoxycytidine monophosphate,dCMP)是一种去氧核苷酸,是DNA的组成原料之一。结构与胞苷单磷酸相似,但一个-OH基被氢原子取代。
  • 顺反异构顺反异构(英语:cis-trans isomerism),旧称几何异构,是存在于某些双键化合物或环状化合物中的一种立体异构现象。由于存在双键或环,这些分子的自由旋转受阻,产生两个物理性质或化学
  • 刘昌明刘昌明(1934年5月10日-),中国水文水资源学家。出生于湖南长沙。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
  • MgCsub14/subHsub10/subOsub4/sub苯甲酸镁是由镁和苯甲酸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C6H5COO)2,存在无水物、二水合物和四水合物,其四水合物于90 °C开始失水。它可由氧化镁和苯甲酸反应制得。它曾被用于治疗痛风
  • span class=nowrapAgIOsub3/sub/span碘酸银(AgIO3)是一种由银,碘和氧组成的白色晶体。不像大多数金属碘酸盐,它在水中不溶。碘酸银可由硝酸银(AgNO3)与碘酸钠反应获得。反应的副产物是硝酸钠。
  • 嘎拉哈嘎拉哈(满语:ᡤᠠᠴᡠᡥᠠ,穆麟德:gacuha,太清:gaquha)是一种满族妇女和儿童的传统游戏,为满族的掷距骨游戏。蒙古族亦有此戏,音译为夏嘎、夏盖、沙盖、沙嘎、沙阿。据研究这名字源于
  • 炮弹病毒科水泡病毒属 丽沙病毒属 短时热病毒属 胞内水稻黄矮炮弹病毒属 核内水稻黄矮炮弹病毒 粒外弹状病毒属 炮弹病毒科(Rhabdoviridae),RNA病毒的一种,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它的
  • 盎博罗削圣盎博罗削(拉丁语:Sanctus Ambrosius,意大利语:Sant'Ambrogio,英文中常作 Ambrose,约340年-397年4月4日),罗马公教(天主教)神职人员,任米兰主教,4世纪基督教著名的拉丁教父之一。他也是
  • 剥夺政治权利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心神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