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罗马的关系

✍ dations ◷ 2025-04-05 00:38:05 #中欧关系,汉朝外交,古罗马外交关系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是指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两个帝国之间的关系。

虽然汉朝和罗马帝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两端,但是两大帝国之间依然有小幅度的接触,不过,贵霜帝国等一些国家在地理上阻隔了汉朝和罗马之间的交流,这导致了两国对对方的了解并不是非常透彻。

97年(永元九年),东汉名将班超曾经试图派遣甘英由陆路出使罗马,但是由于安息国的阻挠,甘英没有成功抵达罗马。汉朝的史书中也记载了罗马皇帝安敦宁·毕尤曾经派遣使者出访汉朝,他的继任者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也曾经派遣过使者,并于166年(延熹九年)登陆汉朝日南郡后前往洛阳。

汉朝与罗马帝国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进行商业贸易,汉朝出口精美的丝绸到罗马,而罗马则出口玻璃器皿和高品质的衣服布料到汉朝。

在古典时期的文献中,塞里斯这个拉丁名词意思浮移不定,而且可以涵盖自印度、中亚以至中国的亚洲人,导致西方对古中国的辨识出现严重的扭曲。在中国的纪录中,罗马帝国被命名为大秦,即甘英所言“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明显地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认为罗马帝国就像另一个中国一样位于世界的另一端。“秦”最初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范围以外比较落后的西方诸侯国,其文化、经济和修养都比周边山戎,犬戎、狄人高。汉学家蒲立本认为“需要强调的是,在最初,‘大秦’这中国概念乃受到对西方的古代虚构想像而被混淆”。公元96年—192年为罗马治世,又叫作五贤帝时期或五贤帝时代,即罗马帝国的顶峰时期。

汉朝与罗马之间的丝绸贸易,使得罗马人开始狂热的追求丝绸制品。因为汉朝与罗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贸易联系,贵霜帝国等中亚国家则扮演了贸易中介的角色,从汉朝与罗马的贸易中赚取利润。

在古罗马作家、科学家老普林尼的著作《自然史》()中就有许多关于丝绸制品和丝绸贸易的记载:

老普林尼也曾估算过罗马与东方诸国进行贸易的贸易额:

由于进口丝绸制品导致大量黄金从罗马流向其他国家,罗马元老院决定出台一些法令来禁止人们穿戴丝制衣服:

罗马历史学家弗罗鲁斯也曾多次描述过被派遣访问丝国的使者:

公元1世纪,罗马人已经知道了抵达汉朝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和扶南国的海上航线,用此航线进行商业贸易。1940年,法国考古学家路易斯·马勒莱就在越南南部金瓯角的古海港喔㕭遗址中发现了古罗马帝国的钱币。

精美的罗马玻璃经由亚历山大和叙利亚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此外,罗马的黄金刺绣地毯、金颜色的布料和石棉布也深受汉朝民众的喜爱。

97年(永元九年),汉朝名将班超派遣特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经塔里木盆地一直走到安息国并到达波斯湾。但由于安息国害怕汉朝直接开通了与大秦的商路会损害其垄断利益,于是没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经叙利亚的陆路,而是备陈渡海的艰难,又以传说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谓甘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使甘英相信了渡海的艰难,止步于安息,没有到达罗马。后来,班超返回汉朝,并向世人讲述了他在西方国家的所见所闻。

尽管甘英并没有成功到达罗马,但他也曾向世人介绍了他所了解到的罗马概况:

一些史学家认为班超自己到达过里海,但是这种说法并未被大多数人所承认,很多人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梅斯·提提阿努斯是一位古希腊的旅行家,他曾经从地中海穿越丝绸之路到达汉朝的边界。公元前二世纪早期,梅斯趁着罗马帝国与安息国之间的战争平息下来,带领这自己的商队穿过丝绸之路抵达石塔。有考古学家分析称,石塔便是现今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另一种说法则称梅斯是在公元前一世纪晚期带领商队穿越丝绸之路,抵达石塔的。

地中海沿岸国家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与印度建立了贸易航线。在古希腊航海家发现季风可以辨别方向后,商队便开辟了地中海至印度的海上航线,这条海上航线位于印度洋。考古学家在印度海岸线上挖掘出大量的罗马钱币证明了罗马与印度之间存在贸易往来。为了更好的与罗马帝国进行贸易活动,人们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建立了许多通商口岸。

根据最早的记录,在166年(延熹九年),罗马帝国派遣出第一批特使抵达汉朝。这些使者到达汉朝后以罗马帝国国王安敦的名义向汉朝皇帝汉桓帝进献了礼物。(由于安敦宁·毕尤死于161年(延熹四年),他死后由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继承王位,使者们不知道该用哪个国王的名义参拜汉朝皇帝,所以便称罗马国王为安敦。)罗马的使者从济南郡出海,通过海路,抵达越南的东京,并在东南亚采购了犀牛角、象牙、玳瑁等奢侈品。汉朝也从罗马使者手中得到了有关天文学的书籍。

虽然罗马帝国早已知道汉朝位于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但是,从托勒密所绘的世界地图上来看,罗马对于汉朝的具体位置并不是十分清楚。在地图上,汉朝的领土实际上是在东南亚。这表明了托勒密知道汉朝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但是并不清楚汉朝的具体位置。

首位使者抵达汉朝后,罗马帝国可能又派出了其他的使者出访汉朝,但是没有任何记录能证实这一点。直到公元三世纪,有记载称中国北方的曹魏皇帝魏明帝接见了来自罗马帝国的使者。罗马使者给魏明帝送上了包括玻璃制品在内的许多礼物。如果此记录属实,根据罗马使者抵达魏国的时间推算,这些使者是由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在平息内乱后派遣的。

另一记录称,在284年(太康五年),有罗马使者向晋武帝进献礼物。这可能是罗马皇帝卡鲁斯在波斯战争后派遣的使者。

根据中国的史册记载,商人福林曾在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抵达拜占庭帝国。当时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是康斯坦丁二世(641-688)。也有记载称,在667年(唐高宗乾封元年)、701年(武周大足元年)和719年(唐玄宗开元七年),均有唐朝人通过中亚抵达东罗马帝国。

历史学家德效骞推测,被送到帕提亚东部边境地区的罗马俘虏可能曾经与汉族士兵发生过冲突,此假说称为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

达布斯引用了班固《汉书》所载“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他认为文中的鱼鳞阵可能是指罗马军队作战时的龟甲阵(英语:testudo formation),猜测这些被汉朝俘虏的士兵后来于永昌县骊靬村定居下来。

但是,达布斯的假设未为现代学者所接受。目前,无任何证据此假设,而在测试骊靬村附近男性居民的脱氧核糖核酸后,结果亦否定了此假设。而且,张掖郡骊靬县的建置年代亦早于郅支城之战,因此骊靬县不会因为罗马战俘而得名。

相关

  • 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又称行政机构、行政部门,其工作是对组织进行日常的管理并施行法律政策等相关活动,是三权分立中的其中一部分。广义上,行政定义为负责国家政策的执行的政府机构。狭义上
  • 佛经佛经翻译指的是将佛经从梵语或其它西域语言翻译成汉语的程序。亦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所翻译出的佛经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及贡献。佛经翻译事业开始于东汉,至前秦苻坚开
  • 萨堤尔萨堤尔(拉丁语:Satyrus、希腊语:Σάτυροι)又译萨特、萨提洛斯或萨提里,即羊男,一般被视为是希腊神话里的潘与狄俄倪索斯的复合体的精灵。萨堤尔拥有人类的身体,同时亦有部分
  • 向东欧推进轴心国 纳粹德国 意大利王国(至1943年) 匈牙利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至1944年) 保加里亚第三帝国(至1944年)同盟国 苏联 波兰(英语:Polish Armed Forces in the East) 南斯拉夫(自1
  • span class=nowrapSn(NOsub3/sub)sub2/sub/span硝酸亚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Sn(NO3)2,其二十水合物被制得过,且极易分解。也有文献通过纯硝酸溶于乙腈,与二(甲基环戊二烯基)锡反应,得到硝酸亚锡,但未能成功分离。硝酸亚锡
  • 四日市港四日市港(日语:四日市港/よっかいちこう Yokkaichi kō */?)是位于日本三重县四日市市、伊势湾西北部的海港,由四日市港管理组合(日语:四日市港管理組合)负责港务营运。四日市港是
  • 天然水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
  • 绿豆粉绿豆粉,铜仁市区称锅巴粉,是贵州北部(包括旧思南府、铜仁府、石阡府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一种特色粉条食品,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用整张面皮裹酱料食用或者水煮后加汤食用。绿豆粉原料是
  • 洛阳地铁洛阳轨道交通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建设中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洛阳轨道交通的总体规划由4条地铁线路组成,近期建设规划包括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16年8月获得国家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税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作为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构成,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自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已初步建立了适应其社会主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