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薄狱

✍ dations ◷ 2025-02-23 10:15:48 #死后世界,犹太教,基督教宇宙论,基督教神学争议,天主教神学术语,天主教神学争议

灵薄狱(拉丁语:limbus;英语:limbo),解作“地狱的边缘”。根据一些罗马天主教神学家解释,灵薄狱是用来安置耶稣基督出生前逝去的好人和耶稣基督出生后从未接触过福音之逝者。另外,灵薄狱安置了未受洗礼而夭折的婴儿灵魂(包括未成形的胚胎,他们本身不可能犯罪,但却有与生俱来的原罪)。

灵薄狱之词源来自拉丁语单词limbus,意思为边缘或界限。灵薄狱普遍地认为是灵魂将要去的地方,反映神学的不确定性。灵薄狱不为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正式教条部分(比较起炼狱,它是天主教教条的一部分)。正式教会教学依然是,这些灵魂(不论他们生前为善为恶)都是在灵薄狱中。换句话说,他们的命运无法确定,只有上帝才能定断。

天主教神学中,此学说仍在争论。由于《圣经》没有直接论述和没有充分根据,基督新教不接受灵薄狱的概念。

灵薄狱之说出自犹太教,说明是弥赛亚降生之前的众犹太教先知死后所处地方,等待救世主的救赎。但此说有别于古代犹太教所信仰的阴间。其后基督教兴起成为主流宗教,将此学说收纳并引申来解读为罪不致落地狱,又没有资格进入天堂的灵魂安息地。

在初期教父的观点中灵簿狱之说的正统性并未确认。如天主教著名的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在著作中,将此学说重新纳入神学。

另一位希腊教父圣额我略·纳西盎也同意圣奥古斯丁的学说,曾表示:“它(灵薄狱)将发生,我相信那些未受洗礼的婴儿灵魂,不能上天堂接受荣耀,但亦不该被谴责和遭受处罚,因为他们并非邪恶。”他认为这些灵魂处于一处中立地带中。

由于圣奥古斯丁学说深深影响天主教,灵薄狱之说再兴起。教宗英诺森三世在书信中提到:“这些灵魂,除了痛苦地永远被剥夺观看上帝的权利之外,他们的灵魂不会遭受‘其它痛苦’(包括受永刑)。”这暗示了灵薄狱的存在。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时期,圣托马斯·阿奎纳将此学说加以充实化。

另一群反对圣奥古斯丁学说的神学家,如圣罗拔·巴拉米尔、丹尼斯·帕鲁和加高斯-波根·波士力,表示圣奥古斯丁学说仅仅是圣奥古斯丁的私人观点,而不是天主教教义,他们甚至谴责为异端邪说,催促教会放弃此学说。他们认为此类灵魂死后该立即落地狱,但所受的惩罚与恶人的不同。

圣奥古斯丁学说一派却认为他们太过苛刻,两派神学家一直争论灵薄狱之存在,争论延续至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请求国际神学委员会考虑未来得及受洗礼而夭折婴儿的命运问题。当时的国际神学委员会之议长若瑟·拉青格(即教宗本笃十六世)厌恶灵薄狱的想法。1984年,他曾经表示:“对于信仰而言,灵薄狱并非肯定的真理。个人来说,我宁愿取消它,因为它只不过是一个神学假设。”

如果天堂是与上帝同在的幸福之地,那么地狱则是受永远的酷刑和与上帝分离的地方,许多天主教神学家推测,灵薄狱是一个中立国,灵魂依然蒙福,但灵魂则在地狱保存。圣托马斯·阿奎纳描述婴儿灵魂在灵薄狱为一个永恒的喜悦状态,他们将会在灵薄狱中施洗。

这样的猜想使到得到上帝蒙福的人延伸到未来得及受洗礼的夭折婴儿、没有足够智力理解基督教教义的智能障碍人士,及未成形的人类胚胎。天主教神学家推测,正义和仁慈的上帝可以给某个方面不能理解教义的灵魂,有机会接受上帝的宽容,安置他们在天堂或地狱中,虽然这想像如灵薄狱一样,不纳入正式教义中。

支持灵薄狱概念的人认为,生前为善死后升上天堂之前,必须等待基督打开天堂之门。支持的《圣经》段落,其中有路加福音23:43,耶稣告诉“好窃贼”:“我告诉你,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乐园里。”但在复活和永生之间,耶稣告诉了他的追随者自己本人:“还没有上到我父亲那里。”(约翰福音20:17)。彼得曾写:“他曾以这灵去向那些被囚禁的灵传道。”(彼得前书3:19)。中世纪戏曲刻画了基督在十字架上钉死和复活之间的三日中带领攻击地狱,并且胜利,释放正义的灵魂,护航他们入天堂。这后来成为东正教圣洁星期六仪式(在耶稣受难节和复活节之间)。

译者注:圣经经文翻译来自基督新教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

关于未来得及受洗礼而夭折的婴儿灵魂命运,是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洗礼是天主教教义之中是否有资格进入天堂的重要仪式。但天主教神学家认为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原罪,须要受洗礼而蒙福,纯净灵魂打开进入天堂之大门。但婴儿没有宣称他们的信念或执行基督徒善行之智力,婴孩依靠他们的父母(或其它照料者)带信念给他们。如果,为任何原因,未来得及受洗礼的婴儿夭折,他们就会被打入灵薄狱。许多突出的神学家争辩,仁慈和正义的上帝不会把无犯过罪的婴儿打入地狱。

很多宽宏的天主教徒高度怀疑灵薄狱的存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在教宗通谕(Papal Encyclical)(生活之福音)触及堕胎的“受害者”,信中表示,教会不知道未受洗礼婴儿灵魂的命运,但劝告天主教徒信任上帝的慈悲和爱。

基督新教的神学完全不接受灵薄狱的概念,理由是对天主教教义的原罪解读不同。

新教的神学家认为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那一刻,已经替人类赎去原罪的罪孽,以后出生的人类不再有与生俱来之原罪,而夭折的婴儿生前根本没有机会犯罪,自然能以无罪之身进入天堂,所以没有加设灵薄狱的需要。例如:很多基督新教的教派都拒绝为没有足够智力理解教义的婴儿施洗。

灵薄狱之说亦对天主教教徒造成困惑。若果一对生前行善,有资格升上天堂的夫妇,他们刚刚所生的儿女未来得及受洗礼就不幸夭折,那么他们的儿女就永远打入灵薄狱。父母死后,升上天堂得享永生,但眼白白看见儿女永远待在灵薄狱中,亦不能相聚,这算是永享祝福,还是永受骨肉分离之苦?

在《神曲》中,但丁描述灵薄狱是地狱的第一圈,位于冥河之外,但在迈诺斯审判席前。古代历史和神话中最贞洁的异教徒居住在明亮美丽的表面,越过冥河之后,则是灵薄狱通向地狱之门,为地狱的前庭,居住了所谓的“中立主义者”或“机会主义者”,他们生前的生活说不上有罪,也说不上好;灵薄狱的居民包括天堂中路西法作乱时,作壁上观,没有加入路西法作乱,又没有加入追随上帝与路西法大军作战的天使,他们被去除荣光,打入灵薄狱。灵薄狱还有一位被封为圣人的特别住客,教宗雷定五世,他是梵蒂冈历史上第一位自愿逊位的教宗。

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在他的作品《第一圈(英语:In the First Circle)》中借用但丁的第一圈来比喻。

相关

  • 奥依语奥依语(langue d'oïl),是罗曼语族的一支,源自现在法国卢瓦尔河以北、一部分比利时和海峡群岛的地区。奥依语通常是指整个奥依语支的语言,而奥依语中使用最多的变体是法语。但是
  • 哈里·格雷哈里·巴克斯·格雷(英语:Harry Barkus Gray,1935年11月14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阿诺德·贝克曼(Arnold O. Beckman)化学教授,其重点研究内容在电子转移领域,并分别在无机化学、生物化
  • 莫比乌斯在有机化学中,莫比乌斯芳香性是一类被认为存在于许多有机分子中的特殊的芳香性。用分子轨道理论来研究这些化合物发现共同点是其中分子轨道的单环阵列中有一些轨道的重叠有相
  • CBS InteractiveCBS Interactive(前身为CBS Digital Media Group)是一间美国公司,隶属于CBS集团旗下。该公司拥有一个以资讯和娱乐消息为主的线上内容网。旗下的网站主题涵盖新闻、体育、娱乐
  • 伊敏河伊敏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海拉尔河左岸支流,发源于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镇南端的依和高古达山北麓,蜿蜒向北流经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镇、伊敏
  • 茶陵茶陵县,湖南省东部县份之一,因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县,属长沙国。1949年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潭专区,1983年,茶陵改属株洲市,面
  • 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或称水的自偶电离,可以简化为两个水分子互相反应,生成一个水合氢离子和一个氢氧根离子的过程,属于水的质子自迁移反应。反应方程为:水的电离是可逆的,其平衡常数为该平衡
  • 全国五人制足球联赛全国五人制足球联赛(Taiwan Futsal League,TFL),前身为体委杯社会男子组赛事,改制的目的是为了参加亚足联五人制足球俱乐部锦标赛。改名后请参考条目:中华五人制足球联赛
  • 姜翰姜翰,中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学士,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音乐学院硕士;温哥华博誉音乐学院艺术总监;PRIME 环太平洋国际音乐教育协会主席,常务理事;PRM环太平洋国际音乐
  • 虎门炮台虎门炮台位于中国广东省境内的珠江入海口,为鸦片战争时期的抗英遗址。其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后来陆续增建,包括城垛、炮洞、兵房、火药局等设施,均用砖、石、灰沙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