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

✍ dations ◷ 2025-05-17 21:55:29 #小黄鱼
小黄鱼(学名: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辐鳍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的鱼类,俗名黄花鱼、厚鳞仔、大眼、花鱼、古鱼。被选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海洋十宝之一。本鱼体侧扁,口大,唇橘色。鱼体背部色较深,为黄褐色,腹部金黄色。尾柄细长,尾鳍楔形,与大黄鱼极为相似,背鳍硬棘10-11枚;背鳍软条31-36枚;臀鳍硬棘2枚;臀鳍软条9-10枚;脊椎骨28-30个,体长可达40公分。本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尤其中国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属于暖水性底层鱼类。其多生活于水深不超过105米以及软泥或泥沙底质的海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海。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是一种主要以糠虾、毛虾以及小型鱼类为食的肉食性鱼。小黄鱼的肉可供食用,为经济鱼类。鳞可以制造鱼鳞胶、珍珠素,鳔可以制鱼鳔胶,精巢可以制鱼精蛋白等。亦可作鱼酥。

相关

  • 恶心恶心(英文:Nausea又称kalang或pinky),又称反胃,在医学上是指胃部不适或感到想呕吐的症状。恶心本身不是疾病,而是多种情况下产生症状,其中许多与胃有关。头晕可能会导致恶心。
  • 二尖瓣二尖瓣(拉丁语:valva bicuspidalis;英语:bicuspid valve),又称僧帽瓣(拉丁语:valva mitralis;英语:mitral valve),或左房室瓣(拉丁语:valva atrioventricularis sinistr;英语:left atriovent
  • 汉滩江汉滩江(朝鲜语:한탄강/漢灘江 Hantangang */?)是韩国的一条河流,为北汉江的支流,流经江原道和京畿道。历史上是汉他病毒首次发现的地方。
  • 路易斯酸酸碱电子理论,也称广义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是1923年美国化学家吉尔伯特·路易斯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路易斯酸
  • 诺福克岛诺福克岛(英语:Norfolk Island)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岛屿(拉脱维亚语:Norfolka (sala)),与紧邻的菲利普岛和尼皮恩岛共同组成一个澳大利亚海外领地。面积约34.6平方公里。人口1748人(201
  • 欲界欲界(梵语:कामधातु,kāma-dhātu),亦称欲地(kāma-bhūmi),佛教术语,世界的三界之一。欲界是由欲乐(kāma)与界二者形成的复合字,此界是由物质主导,以追求欲乐为主,故而得名。欲界
  • 咀嚼肌咀嚼肌指参与咀嚼的四对肌肉。咀嚼可分为咬合及张口两个动作,其中咬合肌(英语:mastication)共有三对。仅有外翼肌(英语:lateral pterygoid muscle)一条负责将颞颌关节(英语:Temporoma
  •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北宋欧阳脩撰,是唐代以后唯一私修正史。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观不同而作罢,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
  • 傀儡政权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伐克语:Slovenská republika),在1939年7月21日之前称斯洛伐克国(Slovenský štát,为与现今之斯洛伐克共和国区分,且斯洛伐克人不愿视现今的斯洛伐克为该政权
  • 斯基台人斯基台人(古希腊语:Σκύθης或Σκύθοι)也译为斯基泰人、斯基提亚人 、西古提人、叔提雅人、西徐亚人或塞西亚人,希腊古典时代在欧洲东部、东欧大草原至中亚一带居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