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弹枪

✍ dations ◷ 2025-07-02 21:28:52 #霰弹枪

霰弹枪(scattergun或shotgun),因为常被用来涉猎水鸟因而也被俗称为猎枪(fowling piece),是一种并以发射霰弹(shot)为主的滑膛枪械,一般外型和大小与半自动步枪相似,但明显有较粗大口径的枪管,大部分型号无标尺,少部分更无准星,口径一般达到18.2毫米。

一般最常见的霰弹枪,可分为狩猎、竞技、军事及维持治安用途。

本枪型具有口径很大但初速较低的特性。枪口动能与狙击步枪相仿,但因为初速低而不突出贯穿和远射效果,而很易把能量都释放在近距离的目标上。在近距离的杀伤力极大,也适合射击飞快的目标,但在对远距离或被防护良好的目标无效。

单发霰弹枪大部分为单管或双管,无装填装置,仅有击发膛针等。其枪管几乎为滑膛管,因其无装填装置,所以轻巧方便,常受到民间的喜爱,用于打猎及自我防卫等。

狩猎用霰弹枪按赛例多半使用单发后装的构造,一般是采用双枪管设计,而每支枪管都设有独立的发射机构,多是拗开机匣和枪管中间的铰来抛壳和重新上弹。

而双管又分为上下和水平排列两种构造,水平式的多用来狩猎。上下排列的主要用来射击运动中的飞靶练习或竞赛。

而军警用途多是使用泵动式枪机,在枪管下方前后拉推活动式护木包围的固定管状弹仓,无需旋转就可重新完成抛壳和上膛的动作。

较新的其他尚有使类似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转轮手枪的运作结构,这些设计多用于军队及特警队用途。亦有些霰弹枪可以选配特制的枪口装置以控制弹丸的扩散角度和方向,如喇叭型和缩喉型等,而民用还有椭圆型的枪膛,或者更换不同长度和口径的枪管。

在发射霰弹块(独头弹)时还可以配用有膛线`准星`标尺甚至瞄准镜的枪管,这便变成了代用的大口径步枪,可借用霰弹枪的大口径但低初速的特性,打破门窗的锁或铰,而不会像普通的狙击步枪的子弹单纯贯穿目标,亦可杀伤大型动物。

起初枪械是无膛线的鸟铳,虽有膛线的早期前装散装弹药的步枪精度较好,但每次重新装弹都比滑膛枪慢,所以军队仍然是以滑膛枪为主力。但到了十八世纪后膛步枪和十九世纪定装弹药的出现,所以不论有无膛线对装弹也没有关系。滑膛枪才退出制式武器列装,而专用来发射霰弹的霰弹枪才出现,而且只限于用来射击快速移动空中目标,如鸟类和定向飞行泥碟靶。

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出于未受射击训练的平民自卫需要,出现了一些早期多发式霰弹枪,例如摇杆式枪机或四管单发霰弹枪,到十九世纪末出现了泵动式枪机和使用无烟火药发射,确立了现代化霰弹枪的基本设计和原理。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栓动式步枪比同期的手枪射速慢而不太适合堑壕战,军队需要一种可以手持着冲锋或防御阵地的枪械,其必需要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抛多个战斗部,于是霰弹枪成为了一战的单兵常用武器之一。当中泵动式设计的Winchester M1897便被美军大派用场,并且因为其胜利使美国一次大战结束后,推迟了接受汤普森冲锋枪的计划,而改为装备了Winchester M12。至于同期的自动步枪因为过于笨重,多用作支援进攻或阵地防御并用作轻机枪用途。

尽管早期有如勃朗宁Auto-5等半自动型号问世,而且绝对来说也受到欢迎,但都因为不同种类弹抛壳不顺,并未被普遍军警当制式装备采用。

为了在保障抛壳畅顺的条件下增加射速,当时的做法是把击发装置设计成可以“撞火(英语:Slamfire)”,即只要持续地按著扳机不放,不断地进行前后地推拉护木,便可以变相达成半自动射击的高射速。而缺点是这样猛烈的动作,很易把枪口脱离目标射线,又容易损坏枪机。

在近距离以战斗部计算,霰弹枪能一次射出多个战斗部,以一般作战用的鹿弹每个有9至12个直径7至8毫米级的弹丸,每个弹丸的能量相当于普通的手枪子弹,实际射速快于一般的冲锋枪。即使是发射率计算,当时的泵动式霰弹枪因为只需要前后拉推动作,比使用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栓动式步枪作战射速仍然高很多。但霰弹枪先天不适射击单个目标,远距离的精度较差,所以在一次大战后有较多国家接受冲锋枪,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更出现了突击步枪并被各国广泛采用,且火力及压制能力都比霰弹枪为高,于是大部分国家也减小了霰弹枪的服役数量。

二次大战后各国警队需要可压制武力的武器,于是霰弹枪便成为各国警察的制式装备之一。

起初因为不知道霰弹枪可以发射小颗粒的霰弹,一战中被鹿弹击中的人实际都变成蜂窝,所以霰弹枪曾被误会是危险的杀人武器,但后来当美国广泛用于一般人自卫和监狱中镇暴后,英国也开发出忌连拿警用枪,算是欧洲首先出现的制式化警用霰弹枪。

霰弹枪的大口径可以用来发射各种非致命性弹药,包括鸟弹、木棍弹、豆袋弹、催泪弹(CS气体枪榴弹)、盐弹、塑料棒式子弹等,并能产生极大的枪口动能,亦可发射低初速极大口径的霰弹块(高能量实心战斗部),可用来破坏整道门、窗、木版或较薄的墙壁,使警员可以快速进入匪徒巢穴或劫持人质场所,因此成为特警队甚至军中的特种部队重要的破门工具。

有致命性的弹药有镖弹、布伦内克(Brenneke)、近距离发射的00号鹿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开发了可容易抛壳和重装的塑料和纸制霰弹壳,军用的型号开始接受为类似半自动步枪及转轮手枪的供弹方式,部分甚至在具有连射能力下仍保持泵动机构以适应不同弹药,还有些使用无托结构(无托结构)或有可折叠或伸缩的枪托。1970年代美国Maxwell Atchisson推出AA-12自动霰弹枪。

到七十年代美国更推出外型与突击步枪相似、采用可拆式弹匣的全自动霰弹枪AA-12自动霰弹枪,其后亦有新式的弹药如集束箭形弹和钨合金弹丸问世,大大提高了霰弹枪的精度和贯穿能力。

近年的新设计是仿效传统步枪下挂榴弹发射器方式,使到霰弹枪和突击步枪合一,如Masterkey枪管下挂式霰弹枪。但较新型的M26霰弹枪不同M203榴弹发射器,本身仍然可以安装枪托和握把独立地使用。

相关

  • 温得和克温得和克(英语:Windhoek)是纳米比亚首都,面积645平方公里,人口230,000人。温得和克建立于1890年10月18日,在1892年成为德属西南非洲的首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南非占领,1990年纳米
  • 拉森火山国家公园拉森火山国家公园(英语: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是位于美国加州北部的国家公园。整个国家公园中最主要的景观就是拉森火山(也译作拉森峰),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火山,也是喀
  • 史蒂芬·阿诺·道格拉斯史蒂芬·阿诺·道格拉斯(Stephen Arnold Douglas,1813年4月23日-1861年6月3日),美国佛蒙特州布兰登人,民主党籍政治家。道格拉斯曾任众议员、参议员,也是内布拉斯加法案的设计者,并
  • 老佛爷佛爷或老佛爷可以指:
  • 安思沃斯湾坐标:67°48′S 146°37′E / 67.800°S 146.617°E / -67.800; 146.617安思沃斯湾是南极洲的海湾,宽8公里,处于贝奇角和韦布角之间,由澳大利亚探险家率领的探险队发现,以随队的
  • 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爱沙尼亚语:Toomas Hendrik Ilves,爱沙尼亚语发音:,1953年12月26日-)是爱沙尼亚第四任总统。他以前曾是外交官和记者。在九十年代领导社会民主党,曾当选
  • 美工图案美工图案(英文:Clip Art)是复制或切割自原有的印刷品的图案或;说明媒介的预制图像。不论取自由公有领域的书籍或专门的美术书籍,由这种书籍中取出的图案都会受到版权保护。美工图
  • 麻生美代子麻生美代子(日语:麻生 美代子,1926年4月7日-2018年8月25日),日本的女演员、声优,本名左近允美代,东京都出身,血型A型。从属于东京俳优生活协同组合。2012年获得第六届声优奖功劳赏。2
  • 杜隆-珀蒂定律杜隆-珀蒂定律(英语:Dulong-Petit law)是物理学中描述结晶态固体由于晶格振动而具有的比热容的经典定律,由法国化学家皮埃尔·路易·杜隆(Pierre Louis Dulong)和阿列克西·泰雷兹
  • 4-甲氧基苯乙烯4-甲氧基苯乙烯(英语:4-Methoxystyrene,或称为4-乙烯基苯甲醚,4-vinylanisole,缩写4VA)是一种不饱和芳香醚,化学式CH3OC6H4CH=CH2,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可在各种食品与饮料中发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