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肯

✍ dations ◷ 2025-09-11 23:42:21 #比利肯

比利肯(英语:Billiken,日语:ビリケン)乃日本一种头部呈尖状、眯眼、嘴角向上扬、婴孩形象的幸运之神神像,尤其以大阪府大阪市通天阁里的第二代比利肯神像最为出名,通常被昵称为比利肯先生(日语:ビリケンさん)。

一般人认为,替神像的脚底板搔痒可以带来好运。此外,比利肯亦为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大学的吉祥物。

比利肯的形象乃是1908年(明治41年)由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美术教师佛罗伦斯·普雷兹(Florence Pretz)所创作,据说是该名女教师夜里做梦的灵感。至于该名称的来历,一般认为是当时美国总统塔夫脱的小名;不过近年的研究发现,加拿大诗人布里斯·卡尔曼(英语:Bliss Carman))在1896年出版的诗集《更多流浪者的组曲》(,暂译)收录了一篇〈月亮先生:小人物之歌〉(,暂译),女教师普雷兹可能将里面一个角色命名成比利肯。

1909年(明治42年)之际,比利肯传入日本;两年后被大阪的纤维公司神田屋田村商店(今更名为田村驹株式会社)申请登录为商标,作为促销用的广告识别物。该公司在杂志上刊载的广告中,将比利肯喻为“世界性的福神”,并且制作5寸5分高(约16.665公分)的石膏制神像,每尊售价1日圆85钱。自此之后,比利肯开始横扫全日本,广泛地被商家、花街当作吉祥物使用。1912年(明治45年)大阪新世界的“月世界”游乐园((日语)ルナパーク)开幕,安置了一座当时火红的石膏制比利肯神像,但是后来游乐园歇业,该神像却下落不明。

1979年(昭和54年)大阪通天阁设置“通天阁相互接触广场”((日语)通天阁ふれあい広场,暂译),比利肯的雕像再度复活。该雕像按照战前兵库县伊丹市雕刻家安藤新平的比利肯木雕作品复原,高55公分、宽36公分、深41公分,成为通天阁出名的标志。1996年导演阪本顺治甚至以通天阁为背景,摄制了一出名为《比利肯》的电影。2012年5月通天阁为了庆祝成立100周年纪念,改推出第三代的比利肯雕像。该物以樟木制成,尺寸比第二代更大,头发更以金箔贴覆。至于引退的第二代雕像则成为“通天交响乐团”(现改称“〔画架艺术工房(日语:イーゼル芸術工房)〕”)的一员,在该乐团的大阪府柏原市据点和团员们住在一起,并共同参与“递送元气、希望和幸福”((日语)元気と希望とラッキーを届ける)的巡回表演活动。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比利肯雕像

神户市松尾稲荷神社的比利肯雕像

大阪市新世界“壹番”店门口的比利肯雕像

神户市三之宫的比利肯雕像

箱根汤本站站台的比利肯雕像

被称为“比利肯宰相”的寺内正毅

相关

  • 公务人员退休抚恤基金监理委员会公教人员退休抚恤基金监理委员会简称基金监理会、退恤会,基于中华民国公教人员,即军人、公职人员、公务员、教职人员、教务员抚恤制度,于1995年由“恩给制”(政府负担退抚经费)改
  • 远志远志(学名:Polygala tenuifolia)为远志科远志属下的一个种,又名“棘蒬”。
  • 拉脱维亚银行拉脱维亚银行(拉脱维亚语:Latvijas Banka)是拉脱维亚的中央银行,也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会员之一,总部位于里加。在拉脱维亚使用欧元之前,拉脱维亚银行是拉脱维亚拉特的发行单位。
  • 史学方法史学方法(英语:Historical method)为历史研究的方法学,是任何一位从事历史研究工作者必须学习的课程。它是带领一个研究者能够正确掌握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训练,也因此许多学术单
  • 成在基成在基(韩语:성재기,1967年9月11日-2013年7月26日),是韩国的男性主义者,以及自由主义哲学家。号审轩(심헌)、心轩、青竹(청죽)、字临圣(임성)。笔名青狼(푸른늑대)、动拔博士(똥발바쓰)、动拔
  • 褚传禹褚传禹(1919年-1999年),男,山东临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 李绛李绛(764年-830年3月8日),字深之。赵郡赞皇人。唐朝官员。李绛是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为人正直,直言敢谏,唐宪宗称“疾风知劲草,卿当之矣。”贞元末
  • 休·唐斯休·马尔科姆·唐斯(英语:Shawn Kenneth Richards,1921年2月14日-2020年7月1日)是一名美国电台、电视主持人,活跃于194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他曾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出镜时间最
  • 温克尔 (上莱茵省)温克尔(法语:Winkel,发音:)法国大东部大区上莱茵省阿尔特基什区和阿尔特基什县(Altkirch)的一个市镇。
  • 信 (儒家)信是儒家的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和规范要求。“信”的核心内涵是诚实不欺,要人们诚实而又守信,言行一致。汉儒把“信”加入四端(仁、义、礼、智),称为五常。朱熹以信为承载其余四端之“土”。儒家经典中,信也常与忠并列为“忠信”。从“信”的字面意义来看,“信”由“人”和“言”组成,即“人言为信”,其含义乃是诚实不欺。孔子把“信”视作人与人交往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与朋友交往,应该守诺言,讲信用,以诚相待。做人要做到不欺诈,不虚伪,不掩饰。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推己及人,社会就稳定和谐。孔子还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