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贸易

✍ dations ◷ 2025-05-20 03:38:34 #明朝商业,明朝与日本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史,日本对外贸易史,室町时代

明日贸易(日语:日明貿易),是指明朝与日本(室町时代)两国之间所实行的商业交易活动。明日贸易的时候因为需要使用到被称为“勘合符”的许可证,所以明日贸易又被称为“勘合贸易”。在同一个时期的发生的贸易活动也包括中国与中南半岛之间的贸易活动与日本与朝鲜(李氏朝鲜)间的日朝贸易贸易活动等。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遣使节命令日本取缔倭寇(前期倭寇)和对中国朝贡。当时日本南北朝对立,朝廷分裂为足利氏支持的位于京都的北朝与位于今奈良的吉野朝廷(南朝)。在九州北部活动的南朝方面的怀良亲王向明朝朝贡,被册封为“日本国王”。

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派遣今川贞世(了俊)领兵前往九州,驱逐了南朝势力,开始试图与明朝建立联系。但1380年发生胡惟庸案,明朝怀疑胡惟庸私通日本,故此时明朝与日本未正式建立关系。1392年,足利义満统合南北朝,1399年消灭独自进行贸易的大内义弘(应永之乱)。1401年义满接受博多商人肥富的献策,派遣肥富和僧人祖阿为使节前往明朝。次年明惠帝遣明使节带来了封义满为“日本国王臣源义满”的国书。但明使滞留日本期间,明朝发生靖难之变,明成祖即位,故再次发送国书,明朝与日本正式建立国交。

义满死后,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与前任管领(幕府中央行政官)斯波义将等不满于朝贡的形式,1411年起暂时停止了贸易。第六代军足利义教时重开。应仁之乱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贸易由堺(今大阪)的细川氏、兵库的大内氏等大名及博多、堺等地有势力的商人所掌控。

1523年的宁波之乱后,大内氏控制九州北部和中国地方(本州西部)。1536年大内义隆再次开始派出遣明船。1551年义隆被家臣陶晴贤所灭(大宁寺之变)之后,继位的大内义长与兄大友义镇于1556-1557年向明朝派遣使者要求重开贸易,然而明朝方面将义长视为篡夺者而拒绝之。1557年义长又为毛利元就所灭,大内氏完全灭亡,故贸易重开的希望断绝,东亚以倭寇(后期倭寇)为主的走私贸易开始盛行。

明日贸易形式上是室町幕府将军受明朝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并对其朝贡贸易。1401至1549年间共实行十九次。1404年之后向日本颁发贸易许可证“勘合符”以区别于倭寇,贸易仅限于以此确认的正式遣明使船(勘合船)。1432年的宣德条约规定了交易次数。博多与堺等地有势力的商人一同搭乘遣明船,与得到明朝官方许可的商人作北京会同馆到宁波的因私贸易,及随贡品由日本附加的商人货品称为因公贸易。

日本入贡,勘合贸易实行之后倭寇被幕府约束活动趋于平静。输入日本的织品与书画等对室町时代的北山文化和东山文化等产生了影响。

此时代的贸易中,日本的铜以高价输出至明朝。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慢性的铜的缺乏,另一方面是日本的铜混杂有较多的银,当时的日本无提取技术而明朝拥有,故而铜以介于铜与银之间的价格进行交易。

注:依派遣年份、派遣者(正使)的顺序列出。

相关

  • 白细胞介素-41BBN、​1BCN、​1CYL、​1HIJ、​1HIK、​1HZI、​1IAR、​1ITI、​1ITL、​1ITM、​1RCB、​2B8U、​2B8X、​2B8Y、​2B8Z、​2B90、​2B91、​2CYK、​2D48、​2INT、​
  • 膜蛋白质膜蛋白(英语:membrane protein)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而细胞中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可以与膜以不同形式结合。根据与膜结合强度的不同,膜蛋白可以
  • 潘宁阱彭宁离子阱是一个可以储存带电粒子的装置,它使用均匀轴向磁场和不均匀四极电场束缚离子。特别适合于精确测量离子和稳定的亚原子粒子的特性。为了测量电子磁矩,人们利用这种装
  • 义兵运动义兵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朝鲜半岛民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朝鲜半岛称这些自发抵抗外国侵略的武装为“义兵”或“义军”:1099。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为铲除
  • 清齿龈近音清齿龈近音是一种辅音,被使用于一些口语中;与其相近的还有清后齿龈近音。两者的国际音标都写作⟨ɹ̥⟩,X-SAMPA音标则记作r\_0。清齿龈近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
  • 正力松太郎正力松太郎(1885年4月11日-1969年10月9日)是日本男性政治家与企业家,富山县射水郡大门町(即今射水市)人,从二位勋一等,曾任读卖新闻社社长及日本电视台创办人,读卖新闻在其经营下,从地
  • 仙女圈仙女圈是由地下生长的菌丝体导致的生态现象,通常显示为排列成圆圈生长的菌类,所以又称蘑菇圈。某些地区的人认为是闪电击中地面导致真菌孢子圈状分布进而产生这一现象所以又称
  • 彼得·秀尔Putnam Fellow (1978) 奈望林纳奖 (1998) MacArthur Fellowship (1999) 彼得·威利斯顿·秀尔(英语:Peter Williston Shor,1959年8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目前
  • 音障音障(Sound barrier),是一种物理现象。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
  • 摩诃菩提树摩诃菩提树(梵语:महाबोधि),或称大菩提树,是世界上最大及最古老的一株菩提树,位于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内。相传释迦牟尼曾坐于此树下修行,最后开悟,得成无上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