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鲜族
✍ dations ◷ 2025-01-24 01:33:55 #朝鲜族
朝鲜族的人名(韩语:이름)或称姓名(韩语:성명),即朝鲜族使用的姓名,由一个姓氏及一个名字构成,通常也称“韩文名”或“朝鲜名”。朝鲜民族共有超过250个姓氏仍在使用,一般为单字姓,也有两个字的复姓,以金、李、朴三姓的使用人口数最多。最早朝鲜半岛并不使用姓氏,后来随着与中国的交流,逐渐接受汉式命名方式后,王室与贵族才开始使用姓氏,高句丽在公元1世纪时开始使用姓氏,而百济、新罗分别在公元4世纪和6世纪时候才开始使用姓氏。因此史籍记载中早期先民的名字往往不符合汉式命名结构,如新罗早期君主名为“脱解尼师今”,而朝鲜三国时代以后朝鲜民族传统的姓名在形式上已与汉名相同。不过历史上,朝鲜半岛也曾使用其他形式的姓名,如:高丽君主一般同时使用蒙古式姓名;日本侵占朝鲜时期,亦有人使用日式姓名。为区分相同姓氏的不同分支或不同来源,通常同一个姓氏会区分成不同的“本贯”,最多的金姓有超过200个本贯,但也有仅一个本贯的姓氏。据称,韩国人口最多的本贯为金海金氏,有约600万人口。朝鲜族姓氏并不是非常多,现在仍有使用的大约有300个,中国朝鲜族更仅有约130个在用,而且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金、李、朴、安、张、赵、崔、郑、韩、姜、柳和尹等少数的几个姓氏。使用人口最多的金、李、朴三姓占到了总人口的近一半之多。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姓氏的总量仍在不断增加。与汉族一样,朝鲜族姓氏中也有一些复姓,但人口极少,所有复姓的人口都没有进入使用人口数量排名的前一百名。朝鲜族的每一个姓氏都分为一个或多个“本贯”(본관),本贯也就是籍贯的意思,用来区分其不同的起源地,例如人口最多的本贯“金海金氏”就是指这一脉的金姓源自“金海”。每个本贯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派”(파),各派一般为更近一些的同一祖先的后代。因此一个朝鲜族的完整姓氏记作“本贯+姓氏+支派”,如“安东权氏同正公派”(안동권씨동정공파)。相同姓氏相同本贯的人们被认为是身具相同的血脉,因此即使血缘关系并不亲近,同本贯男女通婚也被视为禁忌,即使到了现代仍维持这种传统。传统上,朝鲜族妇女在结婚后保持本姓,但她们的孩子将从父姓。在步入现代之前的宗法社会,人们都恪守这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和家庭身份识别。根据传统,每个本贯都会每隔大约30年更新自己的族谱。:33–34朝鲜族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随着中国文化向朝鲜半岛的传播,汉族的姓氏制度也被朝鲜族先民所接受,当时由于毗邻而与汉文化直接接触的高句丽首先开始使用姓氏。据《北史·高丽传》记载,高句丽开国君主朱蒙建国后,以“高”为氏,是汉姓起源中典型的以国为氏。除了王室之外,国王还常为有功之臣赐姓,最早的赐姓是朱蒙王赐予功臣的“克室氏”、“仲室氏”等。姓氏的使用逐渐扩大了整个贵族的范围,到公元5世纪,高句丽的姓氏发展较为迅速,形成了高、工、礼、马等二十多个姓氏。半岛其他各国王室较高句丽要晚,但也逐渐开始效仿汉族姓氏创造了自己的姓氏以表明其统治地位,百济王室由于是扶余的分支,以扶余为姓;而新罗王室的朴姓、昔姓、金姓则多归于神话传说。此外,历代都有中国官民因多种原因迁徙、归化后世居朝鲜,大量姓氏随中国人迁入而带到了朝鲜半岛。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族常见的230个姓氏中,有超过70%的是中国人迁居带来的,但其使用人口并不多,不足总人口的30%。朝鲜半岛的平民普遍使用姓氏使用则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047年高丽文宗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之后,百姓才普遍拥有了姓氏。而奴婢获得姓氏还要晚得多,直到朝鲜王朝之后才普遍使用姓氏。朝鲜族的名字通常根据汉字来取,即使现时大部分情况下不使用汉字,但对应的谚文的含义仍会被考虑,如对应汉字“鐵”(铁)的“철”字,就只可能被用于男孩子的名字之中。除去姓氏后,传统的名字多为两个字,而且其中有一个是表示辈分的辈字,仅有一个字是各自不同的。这个命名方式起源于汉族,后来被朝鲜族接受。在韩朝两国,堂兄弟已经很少共用辈字了,但兄弟共用辈字的现象还非常常见。与日本类似,韩国在1990年修改《户籍法》后,也对用于人名的汉字进行了限制,规定只有韩国大法院许可的汉字可以用于名字。因此,如果在做出生登记时,想使用的汉字未包括在用于人名汉字中,就只能更换汉字或使用谚文名字。韩国大法院于1991年3月发布了最初的人名用汉字表,包含汉字数量为2854个。之后曾多次增添,到2015年数量增加到了8142个。尽管使用汉字取名的传统仍占主流,但从1970年代末开始,很多父母开始使用固有词来为儿女取名,通常也是两个音节。这一类的常见的名字有“하늘”(天空,常音译为“荷娜”或“河娜”,늘无对应汉字)、“아름”(美丽,름无对应汉字)、 “이슬”(露水,对应汉字为“伊瑟”)和“슬기”(智慧,对应汉字为“瑟琪”)等。虽然这个趋势偏离了传统,但除非没有对应的汉字,人名在官方文件、族谱等地方,还是用谚文和汉字同时记录的。由于韩国原先没有限定名字的长度,曾有一些人登记了非常长的名字,如使用固有词取的16个音节的“하늘별님구름햇님보다사랑스러우리”。而在1993年之后,新的户籍法律要求名字不得超过5个字节。对于人名的使用,朝鲜传统是有一套严格的规范的。在朝鲜文化中,直呼其名被认为是粗鲁的,:29所以如果不是非常亲近的朋友,成人之间通常不直呼其名,尤其是当对方比自己年龄大时,更不能称呼名字,而是要用“부장님”(部长)、“사장님”(社长)、“교수님”(教授)等表示职衔的词来称呼,也可以把对方姓加上,例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的男主角都敏俊就常被称为“도교수님”(都教授),其中“도”是姓氏“都”,“교수”是“教授”,“님”是用于人称后,表示尊称的字。如果对方比自己早入学或早参加工作的话,则称其为“선생님”(先生)。即使对比自己年龄小的同事或其他人,一般也不直接称呼其名字,而是在姓名或名字后加“씨”,“씨”对应的汉字是“氏”,一般根据情况翻译为“先生”、“小姐”、“女士”等,如“소아 씨”(小雅氏),“준수 씨”(俊秀先生)等。但即使加上“씨”这样的后缀,单独称呼对方的姓氏也是不礼貌的。:182“형”(哥,男性称呼他人用)、“언니”(姐)等亲族称呼也逐渐在职场中广泛使用了。“형”主要用于男性称呼和自己年纪、职等相同的同僚或职等比自己低的人使用;称呼女性则可以用“언니”或在名字后加“언니”来称呼女性前辈,但称呼姓氏时不能用这个词,要使用“언니”(Miss)后面加姓氏的方式。“선생님”(先生)、“선배님”(先辈)和“여사님”(女士)等前面都可以加姓氏使用。早期由于小孩子的死亡率非常高,父母们会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乳名(아명),而且常常是一些贱名,人们相信这样可以防止他们夭折。现在已经很少会有人给孩子起那些带有侮辱性的乳名了。女子结婚后就不再使用自己的乳名了。此外,从儿称谓(英语:Teknonymy),即用子女的名字称呼父母的现象在朝鲜民族中也十分常见。最常见的是以长子的名字称呼他的母亲,如“哲秀妈妈”(철수 엄마),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语境用其他儿子的名字来称呼或称呼其他亲属。:9朝鲜历史深受儒家的影响,特别是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之后。儒家将家庭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重视家庭伦理,对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等有明确的要求,重视父权和夫权,重男轻女,讲究长幼有序。由于重男轻女,为凸显男女有别,传统的朝鲜民族社会有着严格的性别隔离,对男女的性道德要求也是双重标准。因此,已婚女子常被称为“안사람”(内人)或“집사람”(屋里人),表明妇女的生活被限定在家庭之中。传统上,朝鲜妇女在婚后还会继续使用自己的姓氏,但除非她丈夫是入赘的,儿女们的姓氏都将与她丈夫的相同。根据韩国民法的修订,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子女不仅可以用双亲中任何一方的姓氏,也可以用继父母的姓氏取名。朝鲜族人名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朝鲜三国时代。汉字的使用促进了朝鲜族人名的发展,除了汉式姓名,表字、笔名、谥号和乳名等儒家传统的人名体系均被朝鲜族先人们接受。表字制度更是起源于儒家经典《礼记》。:1134旧传统中,如果婴儿名字没有在孕晚期定好,就将由家中最年长的男子来为他取名,通常会选择起一个吉祥的名字。三国时期开始出现一些土生的三音节人名,如“미사흔”(未斯欣)和“사다함”(斯多含)等,后来他们都转而用汉字记录了下来。姓氏开始仅限国王和王室使用,后来才逐渐蔓延到贵族,并最终扩展到大多数人。最初的一些姓氏显然是源自朝鲜民族的地名等固有词,这些朝鲜民族姓氏很可能不是遵循汉语原音的音读,而很可能是以固有词读音来释读。例如,高句丽摄政渊盖苏文(연개소문)的名字就可能读作“Eol Kasum”(/*älkasum/)。新罗早期的人名还会用到古朝鲜语的词汇,例如新罗始祖朴赫居世居西干又名“弗矩内”(불구내),其含义为“光明理世”。根据《三国史记》记载,国王们还会赐予功臣或国民姓氏,如新罗第3代君主儒理尼师今在公元33年将辰韩六村改为六国,并分别赐予了李、崔、孙、郑、裴和薛六姓。然而,现代史学家一般认为这并不足信,上述的汉式姓氏更可能是从越来越多地采用中国模式的三国时期的5世纪及之后才开始广泛使用的。三国时期,仅有薛聪等少数几人使用表字的记载,直到士人都崇尚儒家的高丽时期,才开始广泛地使用表字。1055年,高丽限制参加科举的士子必须要有姓氏,平民才开始使用姓氏:2。到朝鲜王朝时期,统治阶层“两班”的男子们已经发展出了复杂的人名体系,而农民却可能一生就只有一个乳名而已。根据1910年朝鲜被日本灭亡后进行的统计,约大半以上的朝鲜人还没有姓氏。在高丽受蒙古统治时期,国王和文武大臣除了拥有汉式姓名之外,还有蒙古式名字。当时,高丽统治阶层的子孙都会在元朝的宫廷中学习。例如,高丽恭愍王不仅有儒式名“王祺”(后改为王颛),而且还有蒙古名“伯颜帖木儿”。:1171910年到1945年的朝鲜日治时期,朝鲜半岛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很多朝鲜人给自己改了日本式的姓名。而由于大韩帝国在1909年开始的户籍统计尚未完成,改名造成了混乱,日本的朝鲜总督府于1911年11月1日颁布法令禁止朝鲜人使用日本式姓名,已登记的被责令改回。1939年,作为朝鲜总督南次郎皇民化运动的一项措施,颁布了鼓励将朝鲜式名字改为日式名字的法令“昭和十四年制令二十号”,日语中称“创氏改名”,朝鲜语中称“日本式姓名强要”(일본식 성명 강요),朝鲜人除了原有的姓(성)和名(명)之外,再创造一个日本式的“氏”(씨),如一男子原名“金武铉”,另创造一个氏“大和”,则他的全名将变为“大和武铉”,而女子则是名字尾字用日式的“子”和“姬”。法令起初是以自愿为原则实行的,而且总督府官方禁止使用强制措施,但1940年4月道知事会议后,基层官员就开始强制要求朝鲜人改用日式姓名了。到1944年,约84%的朝鲜人改用了日本姓氏。二战后,日本投降,美国陆军在半岛南部的军政府于1946年10月23日颁布了《朝鲜姓名复旧令》(조선 성명 복구령;Name Restoration Order),允许韩国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回原名。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朝鲜族都改回了朝鲜式姓名,不少在日朝鲜人在二战之后也仍使用日式姓名,另外,日本占领库页岛时,曾迁入了不少朝鲜族,二战末期苏联占领库页岛,这些被称为高丽人的朝鲜族很多都是继续使用日式姓名的。朝鲜曾在1970年代发起过一次消除日式名字的运动。在英语国家,朝鲜族最常见三个姓氏一般被记为“Kim”(김,金)、“Lee”或“Rhee”(이或리,李)和“Park”(박,朴)。尽管韩朝两国都有规定韩语的罗马化标准,但对人名转写的实际使用上仍不统一,如朝鲜民族“李”姓大都使用海外华人也常用的“Lee”,以及“Rhee”、“Yi”、“Rhie”等多种不同形式,而规范的“I”却少有人用。在英语出版物中,一般朝鲜民族人名是按照姓前名后的原始次序排列,西方的报纸也是这样。生活或工作在西方国家的韩国人则一般将名字调整为西方的次序,即先名后姓。英语中的韩国人姓名通常表现的和华人的相似而与日本人的不同,在英语出版物上,日本人的姓氏往往放在后面。2012年,韩国奥委会规定,自当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始,韩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必须严格统一按照先姓后名的顺序拼写名字。根据《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中国朝鲜族的朝鲜语姓名应按照朝鲜语读音,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分连次序也要依照民族习惯。
相关
- 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语:Organisation mondiale de la santé animale,缩写来自旧名-“国际兽疫局”,法语: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épizooties, OIE),是1924年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
- 语域语域(Register)是在特定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所使用的语言变体风格。根据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定义,语域是可以按照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语言使用的领域的种
- 海冰海冰是所有出现在海上的冰的统称。除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冰外,海冰还包括来源于陆地的河冰、湖冰和冰川冰等。浮冰是指任何漂浮在海上,能够随风和流漂流的冰;固定冰则是沿着海
- 布伦内罗氏瘤布伦内罗氏瘤(Brenner tumors),是一类病发于卵巢的罕见肿瘤,它是一类表面上皮-间质肿瘤。这类肿瘤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但也可能恶化为恶性肿瘤。大多数的病例都是在盆腔检查中偶然
- 红松红松(学名:Pinus koraiensis)为松科松属的植物。海松(本草纲目),果松、韩松(东北),红果松(吉林),朝鲜松(中国裸子植物志)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小枝有绒毛;叶子粗而硬,5针一束;卵状圆锥形球果,种
- 最佳女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英语: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ress)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一个年度奖项,旨在奖励在电影中有杰出表现的女性主演演员。奖项于1929年的第1届奥斯
- 椎名悦三郎椎名悦三郎(しいな えつさぶろう,1898年1月16日-1979年9月30日),日本政治家。出身于岩手县水泽町(今奥州市)。是日本1960年代至1970年代政坛的重要人物,历任内阁官房长官、通商产业
- 车苏语彝语东部方言,是彝语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北部和中部、四川省南部、贵州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使用人数约有120万。操这种方言的人自称“诺苏”.mw-parser-outp
- 铜鼓铜鼓(壮语:皷銅 gyongdoengz,又作鈨 nyenz;越南语:trống đồ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 深圳体育场深圳体育场,座落于深圳市福田区笔架山下,东邻上步北路,北接泥岗西路,南靠笋岗路,落成于1993年6月,总面积达到24892平方米,总投资1.41亿元人民币,场地包含一个主体育场及1个副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