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伯爵
✍ dations ◷ 2025-08-08 05:29:45 #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伯爵
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伯爵(意大利语: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1810年8月10日-1861年6月6日)是意大利政治家,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人物。曾留学过英国,也于后来成立的意大利王国担任第一任首相。加富尔的姓氏是奔索(Benso)。加富尔不仅是一个出色政治家,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亦显示出其灵活熟练的外交手段。生前带领皮德蒙-萨丁尼亚王国完成了大部分的意大利统一,被誉为促成意大利统一的建筑师和‘现代意大利的大脑’。1847年,加富尔创办了一份名为《复兴(英语:Il Risorgimento (newspaper))》(Il Risorgimento)的政治报纸,宣传自由主义和民族团结。1848年,加富尔成为新一届皮德蒙议会的议员,他深信自由统一对意大利人民的重要性。故全力支持老国王卡洛·阿尔贝托统一意大利,以达民族主义的目标。加富尔于1852年11月4日经任命成为皮德蒙-萨丁尼亚首相,并从根本着手,推行了一连串的创新政策。为了发展皮德蒙的新兴工业,先后在其首任之内起动大部分的公路和铁路基建,并开始架设全国的电报网络。在刺激贸易上,货币、税务、海关和法制均需接受一系列的改革,又与英国等一众欧洲国家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1859年,在短短八年间,意大利的贸易量已暴升二倍,加富尔成功地令皮德蒙-萨丁尼亚成为了亚平宁半岛里最重要的工业指标。如同德国的关税同盟一样,皮德蒙可藉经济上的地位,使它间接成为近年意大利工业化的领导,让现实的经济利益更一步推进意大利人的统一信念。在工业化取得成功之后,加富尔开始将目光放至意大利的政治统一上。鉴于1848年革命的失败,加富尔意识到单凭皮德蒙单薄的军事实力,不足以统一意大利。而当他上任萨丁尼亚的外交大臣后,他的外交能力比其内政更是突出。往后的欧洲的外交场面成了加富尔的政治舞台。1855年,加富尔首先派出萨丁尼亚大军介入克里米亚战争,他深悉此举必能同时争取英法两国的支持。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曾在年轻时参加烧炭党,甚至许下过‘为意大利做点事’的承诺。结果在克里米亚撃败俄国后不久,英法皆在巴黎和会上同意支持意大利的统一。1858年夏,加富尔率先前往法国东部小镇卜诺姆比尔跟拿破仑三世签订了密约(法语:Entrevue de Plombières)。该秘密协定明确地说明了法国将协助皮德蒙-萨丁尼亚重新统一意大利北部,并当皮德蒙遭受奥地利侵犯的时候派兵支援,而萨丁尼亚王国将会把尼斯和萨沃伊交给法国(该两地至今仍属法国)。获得法国的支持后,加富尔旋即动员皮萨军挑衅奥地利。当后者正式在1858年4月向皮德蒙-萨丁尼亚进犯之际,取得借口的拿破仑三世果真履行承诺,派兵抗击奥军。最终法皮联军在马真塔和索尔费里诺中击败他们。随着战事失利,奥地利签订维拉富兰卡协定。虽然萨丁尼亚在协定中重夺了北部的伦巴底,却同时失去了强大的外援--法国。拿破仑三世因国内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和两次会战带来的沉重伤亡而感到震惊,急于结束对奥国的军事行动。然而,协定却仍保留北意大利的威尼西亚在奥地利手中。作为一名民族主义者,加富尔极力说服伊曼纽二世让萨军北上收复,但碍于普鲁士已完成动员令能随时支援奥国,国王拒绝了他的提议。加富尔在一气之下,于1859年7月19日辞去首相一职。虽然加富尔愤然离任,但萨奥战争却鼓舞了意大利中部邦国的人民。伊曼纽二世很不情愿地于1860年1月21日再度任命加富尔为首相,并立即着手中部三个邦国的合并公投。在各国人民一片赞同之下,帕尔马、摩德纳、托斯卡纳正式与皮德蒙-萨丁尼亚王国统一。首阶段的意大利统一完成。除了法国控制的教皇国,意大利基本上统一亚平宁半岛。然而事实上,除此以外,加富尔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打下的外交利益却未有因北部的统一而有所削弱。当时的另一盟友--英国,自该战以后为了避免开罪法国,便一直对意大利的统一持消极态度,加富尔对此感到强烈不满。1861年3月17日,意大利王国诞生。加富尔顺理成章上任意大利首相。可惜,他亦于同年因疟疾逝世,未能在有生之年见证意大利统一。他死后10年,意大利才能藉普鲁士发动统一战争之机,趁法国无能力顾及教皇国,收复威尼西亚和罗马,正式完成统一。今日,在的里雅斯特、罗马、佛罗伦萨、拿玻里等意大利城市,重要街道和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意大利海军的新航空母舰加富尔号(500)也以其荣誉命名。在更早之前,这个名誉则归于意国著名战舰加富尔伯爵号,当中两次大战它皆有参与。加富尔 →
里卡索利 →
拉塔齐 →
法里尼 →
明格蒂 →
拉马尔莫拉 →
里卡索利 →
拉塔齐 →
梅纳布雷亚伯爵 →
兰萨 →
明格蒂 →
德普雷蒂斯 →
凯罗里 →
德普雷蒂斯 →
凯罗里 →
德普雷蒂斯 →
克里斯皮 →
斯塔拉巴 →
乔利蒂 →
克里斯皮 →
斯塔拉巴 →
佩卢克斯 →
萨拉科 →
萨纳尔德利 →
乔利蒂 →
蒂托尼 →
福蒂斯 →
桑尼诺 →
乔利蒂 →
桑尼诺 →
鲁萨蒂 →
乔利蒂 →
萨兰德拉 →
博塞利 →
奥兰多 →
尼蒂 →
乔利蒂 →
博诺米 →
法克塔 →
墨索里尼 →
巴多格里奥 →
博诺米 →
帕里 →
加斯贝利加斯贝利 →
佩拉 →
范范尼 →
谢尔巴 →
塞尼 →
佐利 →
范范尼 →
塞尼 →
塔姆布罗尼 →
范范尼 →
利昂纳 →
莫罗 →
利昂纳 →
鲁莫尔 →
科隆博 →
安德烈奥蒂 →
鲁莫尔 →
莫罗 →
安德烈奥蒂 →
科西加 →
福拉尼 →
斯帕多利尼 →
范范尼 →
克拉克西 →
范范尼 →
戈里亚 →
德米塔 →
安德烈奥蒂 →
阿马托 →
钱皮 →
贝卢斯科尼 →
迪尼 →
普罗迪 →
达莱马 →
阿马托 →
贝卢斯科尼 →
普罗迪 →
贝卢斯科尼 →
蒙蒂 →
莱塔 →
伦齐 →
真蒂洛尼 →
孔特
相关
- 次氯酸钠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化学式NaClO,是钠的次氯酸盐。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是漂白剂有的成分。氯气溶于冷而且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次氯酸钠、氯化钠及水
- 国际中心维也纳国际中心(英语:Vienna International Centre;德语:Internationales Zentrum Wien),通常称作维也纳联合国城,为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UNOV)所在地,位于多瑙河以北。维也纳国际中心
- 知识学知识论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分支。目前知识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而也有人认为它们其实是存在一些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
- 哲罗姆哲罗姆,天主教译圣热罗尼莫或圣叶理诺,也译作圣杰罗姆(约340年-420年;英文:Jerome(以前叫 Saint Hierom);拉丁文:Eusebius Sophronius Hieronymus;希腊文:Εὐσέβιος Σωφρόν
- 非传统性爱传统性爱(conventional sex)或香草性爱(vanilla sex)在西方文化是指部分族群或次文化中认为最泛用的人类性行为,一般是指不包含BDSM或恋物癖等的性行为,有时也会有此一词语描述平
- 人 (消歧义)人可以指:
- 乔治三世乔治三世(英语: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全名乔治·威廉·腓特烈(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60年10月25日登基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至1801年1月1日后因大不
- 卵生卵生(英语:Oviparity),是指在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形成为个体的动物,以此种方式进行生育的叫做卵生动物(Ovipara)。新个体从母体排放出来后,以卵内的蛋白、蛋黄提供营养,继续发育
- 生物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影响自然环境组成的化学、物理、地质和生物过程的科学。生物地球化学所研究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圈、冰雪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层和岩石圈。具体来说
- 卩卩部,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二十六个(两划的则为第二十个)。在中文中,卩部归于两划部首。当右方为部字时,写作卩;当下方为部字时,写作㔾。无其他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