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马

✍ dations ◷ 2025-02-23 19:45:48 #芬兰马
芬兰马(芬兰语:Suomenhevonen,字面意思为“芬兰马”,昵称为:Suokki;瑞典语:Finskt kallblod,字面意思为:“芬兰冷血”)是一个兼具用作骑乘的马匹和用作干农活的马匹的影响和特性的经人工选择的马匹品种,也是一个完全在芬兰培养出来的品种。该品种在英语中名为“Finnhorse”或者“Finnish Horse”,有时也称为“Finnish Universal”,意为“芬兰通用马”,这是因为芬兰人认为此品种适用于在芬兰所有对马匹的需求,包括干农活和森林里的工作、赛马车、骑乘等。在2007年此品种被宣布为正式的芬兰国马。芬兰马宣称是世界上最快和用途最多样性的“冷血”马匹品种之一。在芬兰,“通用马匹”用于称呼芬兰马和其它如挪威峡湾马等品种,这些品种体型相对较小、作为骑乘的马匹来说相对笨重、作为干活的马匹来说相对轻便。在芬兰马的品种登记簿中有四种分别的类型,每个类型有不同的目标:培养为更健壮的干活用的马匹、更轻便的赛马车用的马匹、通用的骑乘马匹、和一个比例上小的矮马品种。四个类型都有的特征是健壮、适用多样用途、性格温驯。这个马品种的平均高度为155厘米,最常见的颜色为栗色,常有白色斑点及亚麻色的鬃毛和尾巴。早期芬兰马的精确来源现在不得而知。因为芬兰马这个品种及其祖先很多世纪以来就是在芬兰唯一的品种,因此在芬兰马匹的历史是和芬兰马的历史是重叠的。有据可查的明确的品种培养始于13世纪初。从很多轻便和温血品种过来的外部影响在16世纪初就有记录,从而把这个品种培养成体型更大和使用性更高。在1907年开始建立了芬兰马的官方品种登记簿,从此多年来培养出来了大量经人工选择且祖先可查的马匹。由于在20世纪下半叶农业工具化和军队骑兵的解除,芬兰马的数量从1950年代高峰期的40万匹跌至1987年时的1万4千多匹。然而由于赛马的欢迎度和作为骑乘马的灵活性,这个品种依然得到保存。

相关

  • 酸中毒酸中毒(英语:Acidosis)是指血液中或其他身体组织中酸度升高的现象(即氢离子浓度升高)。如果不作进一步的说明,“酸中毒”通常指的是血浆的酸度。一般人们用动脉血的pH值来判定是否
  • 45布罗德曼45区(简称BA45)是大脑皮质的额叶的一个细胞结构分区。它位于额叶的外侧部,布罗德曼44区之前,布罗德曼9区之下,与布罗德曼46区之后。BA44的上界为额下沟,后界为外侧沟(Later
  • 斯帕达宫斯帕达宫(意大利语:Palazzo Spada)是罗马市中心的一座宫殿,位于 Piazza Capo di Ferro 广场13号,非常接近法尔内塞宫。它有一个花园面向台伯河。宫殿内拥有大量的艺术收藏品,开辟
  • 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系统(Dissipative system)是指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此系统和外环境交换能量、物质和熵而继续维持平衡,对这种结构的研究,解释了自然界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耗散
  • 诉诸断言诉诸断言(appeal to assertion)或(重复)断言证明(proof by (repeated) assertion),是不断声称自己的观点无误而不提供任何理据的作为。尽管从未提供任何理据,但实际上,透过不断地重复
  • 勃地酮勃地酮或译为宝丹酮(英语:Boldenone,开发阶段代号为:RU-18761)也被称为Δ1-睾酮,Δ1-testosterone,是一种天然同化类固醇(AAS)和睾酮的 1(2)-脱氢产物。勃地酮本身并未作为医用药品上
  • 迷彩军事伪装又称迷彩(英语:Military camouflage)为现代军事不可或缺之战术组成部分。到了19世纪,随着枪械的命中率与射速的不断上升,军事伪装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与之相反的是直到20
  • 十二项建设十二项建设指的是台湾在第七期经建计划期间除十大建设外展开的12项重大建设,建设期间涵盖1980年至1985年。十大建设与十二项建设都是以基本建设为主,但十大建设较重视重工业的
  •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世界海洋物种目录(英语: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缩写为WoRMS),是一个生物学数据库,致力于提供一个具有公信力与全面性的海洋物种目录。世界海洋物种目录不仅收录生物的
  • 小艾伯特实验小艾伯特实验是一个显示婴儿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这项研究也是一个刺激泛化的例子。它是在1920年由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