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都起义

✍ dations ◷ 2025-04-26 00:59:35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隔都起义(又称犹太人区起义)是1941年至1943年期间一系列反抗纳粹德国的武装起义的总称,发生在纳粹德国在欧洲占领区中建立不久的诸多隔都(英语:Ghettos in Nazi-occupied Europe)(Ghetto)中。随着1939年9月德苏入侵波兰,波兰犹太人从一开始就被纳粹当局针对。德国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波兰占领区划分了数百个隔都(英语:Jewish ghettos in German-occupied Poland),强迫犹太人在这些区域中生活。建立隔都是德国将犹太人从公共生活中移除的官方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从经济上剥削犹太人。过高的羁押人数、糟糕的卫生条件以及食物匮乏共同导致了隔都居民的高死亡率。在大多数城市中,犹太地下抵抗运动(英语:Jewish resistance under Nazi rule)立即开始发展,但隔都化管理极大限制了抵抗运动的可用资源。

隔都抵抗战士在犹太人大屠杀最致命的阶段——纳粹于1942年发起的“莱茵哈德行动”时期武装斗争,反抗纳粹将关押的所有男女老幼遣送至灭绝营实施大规模灭杀的“最终解决方案”。

波兰犹太人的武装抵抗在1939年时的波兰-苏联边境两侧100多个地点爆发过,绝大多数发生在波兰东部。一些起义是有组织的大规模起义,还有一些是较小规模的自发抵抗。犹太人大屠杀期间最为著名、规模最大的犹太起义是1943年4月19日至5月16日的华沙隔都起义以及同年8月的比亚韦斯托克隔都起义(英语:Białystok Ghetto Uprising)。在华沙隔都起义期间,56,065名犹太人被当场击毙,或是被抓捕后由大屠杀列车押送至灭绝营;华沙隔都被夷为平地。比亚韦斯托克隔都(英语:Białystok Ghetto Uprising)中的1万人被押上大屠杀列车、2000人被就地处决后, 隔都地下武装组织了一场大规模起义,导致该区被封锁长达一个月。有一些隔都的抵抗运动导致整个隔都被焚毁,譬如位于现在乌克兰境内的科洛梅亚隔都。在另一些起义后(譬如米佐什隔都(英语:Mizocz Ghetto)起义),纳粹大规模射杀妇女儿童以报复犹太人起义。

犹太人大屠杀期间有5座大城市、45个主要城镇、5座主要集中营/灭绝营、以及至少18处劳改营发生了犹太起义。一些重要的隔都起义包括:

一些其他的隔都在最终被纳粹消灭时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武装抵抗:

相关

  • 解离性身份疾患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或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常与精神分裂症搞混,较早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版本将其命名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后来
  • 三联疫苗三联疫苗可以指:
  • MicrobotryomycetesHeterogastridiales 白冬孢酵母目(Leucosporidiales) 微球黑粉菌目(Microbotryales) 锁掷酵母目(Sporidiobolales)微球黑粉菌纲(学名:Microbotry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
  • 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法语: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是法国的国家现代美术的博物馆,为庞毕度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的组成部分,主要展区位于巴黎第四区的庞毕度中心。博物馆的
  • 前进股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
  • 三星中将中将是许多国家军队中的职衔,介于少将和上将之间。这个职衔的来源可追溯至中世纪中,在战场上接受上将的命令,再传达下去的那个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
  • 唐甄唐甄(1630年-1704年),清初思想家,四川达州人,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改名甄,号圃亭。年幼时跟随父亲游宦于吴江、燕京、金陵等地,清兵入关,兵临江南,金陵陷落之时,父子奔逃至浙江绍兴。清顺治
  • 阿的斯阿贝巴亚的斯亚贝巴(阿姆哈拉语:አዲስ አበባ,转写:Addis Abäba,IPA: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 职业棒球职业棒球(Professional Baseball,简称职棒),是职业运动的一种,以棒球作为运动的主体。所谓的职业棒球,与其他职业运动一样,即是一个行使商业运作的棒球队,以给薪的方式招募优秀的棒
  • 毘湿奴派毘湿奴派(Vaisnava dharma,英语:Vaishnavism),又写为毗湿奴派,印度教的主要分支之一,与湿婆派、飒刻昙派等传统并列。以崇拜毘湿奴及其十大化身为主要信仰,特别是黑天。他们的信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