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隔都起义(又称犹太人区起义)是1941年至1943年期间一系列反抗纳粹德国的武装起义的总称,发生在纳粹德国在欧洲占领区中建立不久的诸多隔都(英语:Ghettos in Nazi-occupied Europe)(Ghetto)中。随着1939年9月德苏入侵波兰,波兰犹太人从一开始就被纳粹当局针对。德国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波兰占领区划分了数百个隔都(英语:Jewish ghettos in German-occupied Poland),强迫犹太人在这些区域中生活。建立隔都是德国将犹太人从公共生活中移除的官方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从经济上剥削犹太人。过高的羁押人数、糟糕的卫生条件以及食物匮乏共同导致了隔都居民的高死亡率。在大多数城市中,犹太地下抵抗运动(英语:Jewish resistance under Nazi rule)立即开始发展,但隔都化管理极大限制了抵抗运动的可用资源。
隔都抵抗战士在犹太人大屠杀最致命的阶段——纳粹于1942年发起的“莱茵哈德行动”时期武装斗争,反抗纳粹将关押的所有男女老幼遣送至灭绝营实施大规模灭杀的“最终解决方案”。
波兰犹太人的武装抵抗在1939年时的波兰-苏联边境两侧100多个地点爆发过,绝大多数发生在波兰东部。一些起义是有组织的大规模起义,还有一些是较小规模的自发抵抗。犹太人大屠杀期间最为著名、规模最大的犹太起义是1943年4月19日至5月16日的华沙隔都起义以及同年8月的比亚韦斯托克隔都起义(英语:Białystok Ghetto Uprising)。在华沙隔都起义期间,56,065名犹太人被当场击毙,或是被抓捕后由大屠杀列车押送至灭绝营;华沙隔都被夷为平地。比亚韦斯托克隔都(英语:Białystok Ghetto Uprising)中的1万人被押上大屠杀列车、2000人被就地处决后, 隔都地下武装组织了一场大规模起义,导致该区被封锁长达一个月。有一些隔都的抵抗运动导致整个隔都被焚毁,譬如位于现在乌克兰境内的科洛梅亚隔都。在另一些起义后(譬如米佐什隔都(英语:Mizocz Ghetto)起义),纳粹大规模射杀妇女儿童以报复犹太人起义。
犹太人大屠杀期间有5座大城市、45个主要城镇、5座主要集中营/灭绝营、以及至少18处劳改营发生了犹太起义。一些重要的隔都起义包括:
一些其他的隔都在最终被纳粹消灭时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武装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