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普洛特

✍ dations ◷ 2025-09-11 13:58:03 #1785年出生,1850年逝世,爱丁堡大学校友,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科普利奖章获得者,18世纪英格兰人,19世纪英格兰人

威廉·普洛特(William Prout,1785年1月15日-1850年4月9日)FRS,是英国化学家、外科医生、自然神论者。普洛特曾提出一个假说,也就是现今的普洛特假说(英语:Prout's hypothesis)。

威廉·普洛特在1785年在格洛斯特郡的霍顿出生,十七岁时由牧师教育他。后来在布里斯托尔的Redland学院及爱丁堡大学求学,获得医学博士。他的专业主要是在伦敦担任外科医生,但也有从事化学研究。他是生物化学领域的活跃研究者,进行许多生物分泌物的分析,他认为那是体内组织分解所产生的。普洛特在1823年发现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用蒸馏胃液来分离。他在1827年时提出了食物成分的分类概念,将食物成分分类为糖及淀粉、油状体及蛋白,之后才分为成糖类、脂肪及蛋白质。

现代人对威廉·普洛特的认识,主要因为他在物理化学上的贡献。他在1815年以当时可得的原子量表为基础,匿名的提出假说,认为每一个原子的原子量都是氢原子原子量的整数倍,因此推测氢原子是唯一真正的基本粒子(他称为是protyle(英语:protyle)),其他化学元素的原子是由不同数量的氢原子组成,这就是普洛特假说(英语:Prout's hypothesis)。当时没有准确的测量来佐证普洛特假说,但这是对原子结构很基本的概念。因此欧内斯特·卢瑟福在1920年将新发现的质子命名为 proton,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纪念威廉·普洛特的贡献。

普洛特对气压表的改进有所贡献,皇家学会将他的设计成为国家标准。

普洛特在1819年获选为皇家学会院士。他在1831年向伦敦皇家内科医师学会讲述了Goulstonian Lecture(英语:Goulstonian Lecture),内容是将化学应用在医学中。

普洛特写了第八本 Bridgewater Treatise,名为 Chemistry, Meteorology, and the Function of Digestion, considered with reference to Natural Theology。在书中他开始用 convection(传导)一词来说明能量的转换。

普洛特在1814年和住在爱丁堡的亚历山大·亚当的女儿艾格尼丝·亚当结婚,他们生了六个小孩。普洛特在1850年在伦敦过世,安葬在肯萨尔格林公墓。

普洛特(英语:Prout (unit))是核子结合能的单位,是氘结合能的1/12,或是185.5电子伏特。此单位得名自普洛特。在早期为质子命名时,Proutons也是其中可能的名称之一。

相关

  • 张仲景张仲景(150年-219年),名机(《历代神仙通鉴》作玑),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写的自序,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
  • 蒲公英蒲公英属(学名:Taraxacum)植物通称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为菊目菊科的一属,是温带至亚热带常见的一种植物。蒲公英采孤雌生
  • 中生代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地质年代。中生代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质学家Giovanni Arduino所发表,当时名为第二纪(Secondary),以相对
  • 新桥新桥(法语:Pont Neuf)是法国巴黎塞纳河上最古老的桥,“新桥”这个名称是为了从许多连结两岸的桥梁中区别出来而取的。新桥位于西堤岛(位于塞纳河的中心,也是巴黎历史的核心)的西边,
  • 英吨英吨(ton)或吨是英制单位,使用地区主要为英国、美国与一些英联邦国家。其和公吨(ton或metric ton)有所区别。广义的英吨又可分为长吨(long ton)和短吨(short ton)。
  • 度牒制度度牒,佛教和道教术语,指古代中国为了管理僧道,允许他们出家所颁发的证明文书。因为这个文件由尚书省祠部司所发放,又称祠部牒。最早始于唐代。拥有度牒的僧人或道士,可以免除赋税
  • 第二次牛奔河之役第二次马纳沙斯之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Manassas)又名第二次牛奔河之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Bull Run),爆发于1862年8月29日及30日,是美国内战中的一场战役。约翰·波普(英语:J
  • 乙辛石乙辛石(英语:Madagascar Rock)是南沙群岛蓬勃暗沙东北部一个礁石,海拔0.6米。因中国渔民从海口礁来此处捕鱼用乙辛方位,故名。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
  • 曼努埃尔·厄洛提科斯·科穆宁曼努埃尔·厄洛提科斯·科穆宁 (希腊语:Μανουήλ Ἐρωτικός Κομνηνός, ; 955/960年 – 约1020年) 是巴西尔二世在位期间的一名拜占庭帝国军事将领,他是
  • 面包和马戏“面包和马戏”(拉丁语:panem et circenses),或译作面包和游戏,用于比喻一种肤浅的绥靖手段和愚民政策。在政治层面,这个短语是用来形容民众对政府认可的产生不是通过政府示范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