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温度

✍ dations ◷ 2025-11-22 15:20:29 #热力学

负温度是物理学概念,在部分热力学系统可以达到此状态,亦即其热力学温度可以以负的热力学温标或兰金温标表示。而在口语中,该词多指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

与一般认为的相反,达到负温度的热力学系统的温度比任何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热力学系统都要热而不是冷,而且若和带有正热力学温度的系统相接触,热量会从该负温度系统转移到正温度系统内。这听起来像个悖论,因为一般都认为温度反映的是系统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但是若是使用温度更严格的定义:

其中 E {\displaystyle E} 是系统内能, S {\displaystyle S} 是系统的熵, N {\displaystyle N} 是粒子数,已假定体积不变。从此式看出,温度定义为系统粒子数守恒和体积不变时能量随熵的变化率,那么此悖论便可以解决。给带有正热力学温度的系统增加能量,系统的熵增加;而给带有负热力学温度的系统增加能量,系统的熵会减小。

人们熟悉的绝大多数系统均无法达到负温度状态,因为其熵总是随着能量增加而上升。若要使一个系统的熵减小,那么首先这个系统的熵需要“饱和”,高能量的状态要少。这种有能量上限的系统通常是不被经典理论所允许的。也就是说,负温度系统实际上是一个量子现象。但是也有一些系统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能量上限”,而且它们的熵也确实会在能量逼近这一上限的时候减小,比如激光、二维的漩涡运动等。

相关

  • 细胞凋亡诱导因子凋亡诱导因子(英语:Apoptosis-inducing factor,简称为AIF)是一类进化保守的黄素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涉及到非胱天蛋白酶依赖型细胞凋亡途径的引发,可以使得细胞的染色体凝聚及DNA
  • 摩尔分数化学中对摩尔分数 x i {\displaystyle x_{i}} (英语:Mole fraction)的定
  • 莫氏不连续面莫霍界面,有时简称莫荷面,是地球的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首先在1909年由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荷洛维奇(Andrija Mohorovičić)发现。他观察到地震波(特别是P波)在此处波速会
  • 泰勒曼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德语: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年3月14日-1767年6月25日),是当时德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力旺盛,作品数量惊人,通过作品和演奏中新
  • 瓦尔多·菲略瓦尔多·菲略(1964年1月12日-),前巴西职业足球员,巴西国家足球队成员,现为MC阿尔及尔助教。从1987年到1993年,他共为巴西国家足球队出场45次,打进4球。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代表巴西国
  • 布尔汉丁·哈拉哈普布尔汉丁·哈拉哈普(印度尼西亚语旧拼写法:Boerhanoeddin Harahap,新拼写法:Burhanuddin Harahap)(1917年12月27日-1987年6月14日)一般简称哈拉哈普,是已故印度尼西亚政治人物,是印尼
  • 台北市立怀生国民中学台北市立怀生国民中学(Taipei Municipal HuaiSheng Junior High School缩写:HSJH),简称怀生国中,位于台北市大安区的一所国民中学,地处忠孝东路,邻近台北捷运忠孝复兴站、怀生国小
  • 毒液 (漫画角色)毒液(英语:Venom),是一个在漫威漫画中的虚构外星生命体,通常出现在《蜘蛛侠》的漫画。它是一个共生体(寄生体),一个有思想的外星有机生命体,侵略性强,几乎是液体状的形式出现,它需要与
  • 共和国宫共和国宫(德语:Palast der Republik)是德国首都柏林一座已拆除的建筑,座落于施普雷河河畔宫廷广场与露斯特花园(Lustgarten)(两者于1951年至1994年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广场)中间。它曾
  • 王朝阳王朝阳(1882年-1932年),字旭轮,号饮鹤,江苏常熟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入江苏师范学堂就读,毕业后回乡发展小学教育,1916年至1927年任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