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龙属

✍ dations ◷ 2025-08-13 00:48:26 #甲龙科,上白垩纪恐龙,北美洲恐龙

甲龙属(属名:,意为“僵硬的蜥蜴”)是甲龙科恐龙的一个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约6800万到6550万年前,甲龙分布在整个美国和墨西哥地区,在这些地区甲龙较为常见。虽然没有发现完整的甲龙骨骼化石,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其他甲龙科也有同样的特征,如重装甲的身驱及巨型的尾巴棒槌,但甲龙却是这个科内最大型的物种。它的装甲甚多、但是体重只有2吨到4吨,非常轻量级,并且身高比同类型恐龙低、方便用甲壳保护自己柔软的腹部。

与大部分现代的陆地动物相比,完全成长的甲龙仍是非常大型的动物。已知最大型的头颅骨有64.5公分长、74.5公分宽。一些科学家估计其身长约为8到9米。另一个针对甲龙的重建,提出一个较小的体型估计值,约6.25米长、1.5米宽、及1.7米高。甲龙的重量估计超过6,000公斤。它的体型扁平而宽。甲龙是四足行走,后肢较前肢为长。虽然科学家对它脚掌的形状仍不清楚,但参考其他甲龙科恐龙,可能会是有五趾。头颅骨扁平呈三角形,宽度大于长度。甲龙是草食性动物,有着树叶形状的小型牙齿,适合切碎植物。与其他甲龙类相比,甲龙的牙齿/体型比例相当小。甲龙并不像同期的角龙科及鸭嘴龙科恐龙有着磨碎用牙齿,可见它甚少咀嚼食物。头颅骨及身体其他部分的骨头是愈合的,以加强其力量。

甲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装甲,包含了坚实的结节及甲板,嵌入在皮肤上。在鳄鱼、犰狳及一些蜥蜴上亦可以发现类似的装甲。装甲斯上覆盖者坚硬的角质。这些皮内成骨(Osteoderms)是按照大小来排列,从宽而平的甲板到小而圆的结节。甲板在它的颈部、背部及臀部以横列整齐排列,而小型的结节则保护大型甲板之间的空隙。较小的甲板则在四肢及尾巴。与较为古代的包头龙比较,甲龙的甲板在质地上较为平滑,并没有像同时代的结节龙科埃德蒙顿甲龙般有棱脊。在尾巴的两侧伸出一列扁平及呈三角形的尖刺。坚硬及圆形的鳞片保护头颅骨的顶部,而四只大型的角则在后方向外伸出。

甲龙著名的尾巴棒槌是由几块大型皮内成骨组成,与最末几节尾椎愈合而成。尾槌是非常重的,以最末7节尾椎支撑,彼此愈合形成一支坚硬的棒子。连接这些尾椎的厚肌腱亦在化石化过程被保存下来,这些肌腱是部分骨质的,不易弯曲,可以将力量传至尾巴。尾巴棒槌就是一个主动的保护武器,可以对施袭者的骨头造成重击。在2009年的一个研究显示,在结构上,甲龙科的尾槌是可以挥动的,大型尾槌可以对肉体、骨头造成严重伤害,但中、小型的尾槌所造成的伤害有限。目前仍无法解释,尾槌是用在物种内的打斗行为、抵抗掠食动物、或是两者兼有。亦有研究指出这个尾巴可以作为头部的伪装,但这个建议却倍受批评。

大面甲龙生存在6800万到6550万年前,属于上白垩纪麦斯特里希特阶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存在的恐龙之一。模式标本是从美国蒙大拿州的海尔河组被发现,而其他标本则于怀俄明州的兰斯组及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Scollard地层被发现,这些都是在白垩纪末期时代的地层。

在白垩纪时,兰斯组、海尔河组及Scollard地层位在分隔东西北美洲的白垩纪海路西岸。它们是一个宽广的海岸平原,由海路伸延向西,直至新形成的洛矶山脉。这些地层大部分是由沙岩及泥岩所组成,形成泛滥平原的环境。海尔河组是这些地层最多被研究的。当时,海尔河组是亚热带地区,有着潮湿及温暖的气候。很多植物品种得以生存,主要是被子植物,较小的是松科、蕨类及苏铁科。丰富的树叶化石在这地区的多个地方都可以找到,显示这地区曾经是由小树组成的森林。甲龙与以下恐龙生存于相同环境:角龙科的三角龙与牛角龙、棱齿龙类的奇异龙、鸭嘴龙科的埃德蒙顿龙、结节龙科的埃德蒙顿甲龙、厚头龙类的厚头龙、兽脚类的似鸟龙、伤齿龙、暴龙。

在这些地层中,甲龙的化石,与埃德蒙顿龙及三角龙相比是较为稀少。另一种结节龙科的埃德蒙顿甲龙也在这些地层中被发现。但是甲龙及埃德蒙顿甲龙在地理学上及生态学上是分隔的。甲龙有着宽的口鼻部,进食时可能无选择性,故此其生活环境应该被限制在远离海岸的高原地区;而埃德蒙顿甲龙有着较窄的口鼻部,可见是进食时具有选择性,应该生活于较低接近海岸的地区。

甲龙是甲龙科的模式属。甲龙科属于甲龙亚目,当中包括了结节龙科。甲龙的起源备受争议,有几个分析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它在甲龙科内的实际位置却未有定案。甲龙及包头龙常常被认为是姊妹分类单元。但是,其他分析发现甲龙与包头龙是在不同的演化位置。需要更多的发现及研究才可以澄清这个情况。

甲龙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于1908年所命名。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意即“屈曲的”)而来。布朗选定这些名字是与医学的关节僵硬(Ankylosis)有关,意指它头颅骨及身体上很多骨头的愈合。模式种是大面甲龙(),是由拉丁文的“”(意即“大”)及“”(意即“腹部”),指它身体的宽阔。

在1906年,由布朗带领的研究队在蒙大拿州的海尔河组发现大面甲龙的模式标本(编号AMNH 5895)。这个化石有头颅骨的顶部、脊椎、肋骨、部分肩胛骨、及装甲。六年前,布朗在怀俄明州的兰斯地组发现一只大型的兽脚亚目恐龙的化石(编号AMNH 5866),于1905年称为“”,但现在常被认为是属于暴龙()的。连同编号AMNH 5866标本,及多于75块不同大小的甲板,都被认为是。但是,这些甲板都与大面甲龙的甲板一致,极有可能其实是属于大面甲龙的。于1910年,布朗在阿尔伯塔省发现了大面甲龙的第三个标本(编号AMNH 5214)。编号AMNH 5214标本包括了一个完整的头颅骨及首次辨识出的尾巴棒槌、肋骨、四肢骨头、及装甲。所有以上的三个标本都存放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甲龙最大的头颅骨(编号NMC 8880)是由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 Sternberg)于1947年于阿尔伯塔省发现,并已存放于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很多其他的个别骨头、装甲及牙齿亦都被发现。

自从在1908年被叙述、命名以来,甲龙已成为对于一般大众而言装甲恐龙的原型,原因是它们辨认的外型,以及大众对于恐龙的浓厚兴趣。在1964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会场,竖立了一个完全比例的甲龙模型。

甲龙也短暂出现在数个电影中。例如动画《历险小恐龙》(),以及2001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 III》()与其周边游戏。甲龙也出现在数个电视节目,包括《与恐龙共舞》()、《与野兽共舞》()、以及《杀手恐龙生死斗》()。在日本的哥斯拉系列电影,有个名为安基拉斯(アンギラス)的四足怪兽,背上多尖刺。在官方设定里,安基拉斯的祖先是甲龙。

相关

  • 红斑性狼疮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为一系列自体免疫性疾病的统称,即免疫系统非正常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症状可能会发生于全身各处,包含关节、皮肤、肾、血球、心脏,以及肺。最常见
  • 加的夫国家博物馆加的夫国家博物馆(英语:National Museum Cardiff,威尔士语:Amgueddfa Genedlaethol Caerdydd)是英国的一座博物馆,位于威尔士加的夫。加的夫国家博物馆是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
  • 美国犹太人核心犹太人口:5,425,000 (2012年)扩大的犹太人口 (含犹太人的非犹太裔亲属)6,721,680 (2012年)美国犹太人为具有犹太信仰或犹太血统的美国人。也是犹太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犹太社
  • 醇贤亲王奕譞(满语:ᡳᡥᡠᠸᠠᠨ,穆麟德:I Huwan,太清:I Huwan;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菴,别称竹窗、兰阳,室名为九思堂、思谦堂、退省斋、退潜别墅。清道光帝第七子,故一般称
  • 过桥米线过桥米线,是一种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中国传统食品。过桥米线具体始于何年代已无法考证。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过桥米线源于滇南的蒙自,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年一书生为求功名寒
  • 意大利总理意大利总理,正式名称为“部长会议主席”(意大利语:Presidente del Consiglio dei Ministri),是意大利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首长,也是意大利的政府首脑,负责领导各行政机关运作。其产生
  • 娱乐通北京娱乐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Beijing Entertainment All Technology Co.,Ltd,简称娱乐通或北京娱乐通,网络谑称“YLT”)成立于2003年8月,其前身是日本HODO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SOFT
  • Al Arabiya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al-ʿArabiyyah; "The Arabic One"),或音译为“阿拉比亚电视台”, 是一家沙特阿拉伯所有的泛阿拉伯主义电视新闻频道,使用阿拉伯
  • 龙江菜龙江菜是指黑龙江的地方菜肴,为中国菜系之一。龙江菜主要是鲁菜、东北菜、朝鲜菜和俄式西餐等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地大物博,野生动植物丰富的地域特点以及北方人民喜好鲜、补的
  • 四阶五边形镶嵌在几何学中,四阶五边形镶嵌是由正方形组成的双曲面正镶嵌图,在施莱夫利符号中用{5,4}表示。四阶五边形镶嵌即每个顶点皆为五个五边形的公共顶点,顶点周围包含了四个不重叠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