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循环解释器

✍ dations ◷ 2025-09-09 22:11:13 #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科学

自循环解释器(英语:Meta-circular evaluator)是元解释器(Metainterpreter,或Self-interpreter)的一种。自循环解释器不仅是在解释型语言中写成(如Scheme的自循环解释器是在Scheme中写成),而且通过底层语言的功能来实现解释型语言的功能。因此,自循环解释器不需担心如何具体实现任何功能,而只需处理语言读入与解释,所以尤其适合作为教育用途。自循环解释器一般在同像(即程序与数据为同一格式,如Lisp)的语言中出现。

自循环解释器最早出现于约翰·麦卡锡的Lisp 1.5版定义,其中麦卡锡以Lisp语言的功能来描述Lisp的解释规则。

著名计算机科学教科书《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详细研究了一个Scheme语言的自循环解释器。此书中的解释器包含两个主要元素:

这两个元素互相调用,并最终将整个程序转换为其取值。

例如以下简单的Scheme表示式(假设square是一个内置函数,其返回值为参数的平方):

(+ (square 2) (square 3))

其解释过程如下:

相关

  • 早川一会早川一会(英语:S. I. Hayakawa,1906年7月18日-1992年2月27日),加拿大出生的日裔美国语言学家,曾任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加利福尼亚州联邦参议员(共和党籍)。早川一会先后毕业于曼尼托
  • 细胞分裂系列细胞分裂(英语:Splinter Cell,港台译作“纵横谍海”)是一系列以美国作家汤姆·克兰西冠名的电子游戏和小说。主角山姆·费舍尔(英语:Sam Fisher)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国安局黑色作战分
  • 巢纪平巢纪平(1932年10月19日-),江苏无锡人,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巢纪平于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学系。此后前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1964年升任副研究员。1978年起任
  • 腐烂分解作用,又称腐烂、腐败,是指动物蛋白质及其有关之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而且回到大自然物质循环的过程,特别是由缺氧微生物和腐化细菌。分解是一个大自然经常进行且非常重要的过
  • 福尔摩沙福尔摩沙一词音译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的“Formosa”,均为“美丽”之意,也写作福尔摩莎、福摩萨、浩愈磨沙(台语:Hō-lú-môo-sa)。 15世纪以来,自大航海时代开始,葡萄牙人在全球开
  • Arthropod节肢动物是动物的一类/门,由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等外骨骼动物组成被称为节肢动物门(学名:Arthropoda)的分类单位。为动物界中所属物种最多的一门, 已被人类命名的昆虫类就有超
  • 南京师范大学坐标:32°03′21.61″N 118°45′52.27″E / 32.0560028°N 118.7645194°E / 32.0560028; 118.7645194南京师范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综合性师范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国
  • 孟加拉国经济孟加拉国经济尽管不断在国内及国际上努力提升和人口普查的前景,但孟加拉国仍然是一发展中国家。2006年的人均年收入为1400美元,比起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年收入10200美元
  • 数学构成主义在数学哲学中,构成主义或构造主义认为要证明一个数学对象存在就必须把它构造出来。如果假设一个对象不存在,并从该假设推导出一个矛盾,对于构成主义者来说,不足以证明该对象存在
  • 小核核糖核酸小核RNA(英语:small nuclear RNA,常见缩写为snRNA,也见译为核内小RNA),是含有100到300碱基的RNA。它参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RNA的加工。snRNA和许多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成为小胞核核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