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龙超科(Mosasauroidea),Mosa在拉丁语意为荷兰的默兹河(Meuse river),sauros在希腊文意为蜥蜴,第一个沧龙类化石在1780年于荷兰默兹河流域的马斯特里赫特市发现。沧龙科从白垩纪的蜥蜴——崖蜥科(Aigialosauridae)进化而来,沧龙也和蛇的关系很近,甚至能像蛇一样上下颚脱臼;所以在生物发生学上,沧龙是介于蜥蜴和蛇之间的物种。
在白垩纪的最后2000万年期间(土仑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沧龙类在白垩纪晚期的大海中迅速扩张,成为顶级掠食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取代了上龙亚目的生态位并导致其完全灭绝;在浅海甚至淡水地区,部分沧龙还成功从鳄鱼那里瓜分走一部分生态位。沧龙属和海王龙属是白垩纪最后的顶级海爬,在全球海洋和淡水都有其分布,可惜和非鸟恐龙一起在白垩纪末大灭绝中全部消亡。
沧龙经常被误认为是“在水里的恐龙”或者“鳄鱼的强化版”,但沧龙其实是和恐龙、鳄鱼所属的“主龙”完全不同的“鳞龙”,是货真价实的蜥蜴。虽然沧龙是《侏罗纪世界》和《侏罗纪世界2》电影中的经典角色,但电影中的沧龙的攻击能力被不科学的夸张强化,沧龙被描绘成有30~40米、嘴部就有8米长的可怕形象,比现实中的最大沧龙——霍夫曼沧龙的13~15米都放大了许多倍,外形也从正常沧龙的面条状转变为鲸鱼似的丰满状,电影中还能像现代鲨鱼或者虎鲸一样从海中一跃而起捕食,这些没有一点和现实中的沧龙吻合。
沧龙类呼吸空气,而且是强壮的游泳者,在温暖的陆缘浅海适应良好,在白垩纪晚期相当普遍。沧龙类是卵胎生动物,而非海龟返回岸边产卵。
目前已知最小的沧龙类是,身长3到3.5米,可能生活于岸边的浅海,用它的球根状牙齿捕抓软体动物与海胆为食。较大的沧龙类较为典型:沧龙属本身身长可达13~15米。
沧龙类的身体形状类似现代巨蜥,但为了适应游泳,而更为修长、流线性。它们的四肢骨头长度缩减,它们的鳍状肢由修长指骨间的蹼形成。它们的尾部宽广,可提供移动时的力量。它们的运动方式也许类似现今海鳗或海蛇的运动方式。这些动物可能采埋伏,而快速加速方式捕抓猎物,而非猎食方式。
沧龙类有双铰链状的颌部、头颅骨(类似今日的蛇),能将它们的猎物整个吞下,这种类似蛇的习性能帮助确认沧龙类化石遗骸里的未咀嚼物质。在南达科他州发现的一个海王龙化石里,发现了黄昏鸟、一个硬骨鱼、一个鲨鱼、以及一个较小的沧龙类(硬椎龙)。曾经在沧龙类的骨头上发现了锐利的牙齿嵌进骨头内。
许多研究人员基于相同的特征,例如上颌双排突出的牙齿、双铰链状的颌部、适应缩小的四肢、以及可能的运动方式,认为蛇与沧龙类有相同的祖先。这个理论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69年提出,他提出“Pythonomorpha”来包含两者。这个名词有超过一世纪的时间被人遗忘,直到90年代再度被提起。
崖蜥
达拉斯蜥蜴
硬椎龙
倾齿龙
近瘤龙
圆齿龙
浮龙
板踝龙
扁掌龙
海王龙
海诺龙
海怪龙
白垩纪的海平面很高,造成全球很多地方的海侵现象,也形成位在北美洲的西部内陆海道。沧龙科化石已在荷兰、瑞典、非洲、澳洲、新西兰、以及南极洲Vega岛等地发现。加拿大与美国的完整或部分沧龙科化石发现于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乔治亚州、以及几乎所有曾覆盖在海道之下的州:德州、阿肯色州西南部、新墨西哥州、堪萨斯州、科罗拉多州、内布拉斯加州、达科他地区、蒙大拿州、曼尼托巴省、以及北达科塔州等地发现。沧龙科化石也在加州、墨西哥、秘鲁、丹麦等地发现。
许多在新西兰发现的“恐龙”化石其实都是并不属于恐龙的沧龙科化石、蛇颈龙类化石;新西兰是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从不是大陆的一部分。
第一个公开的沧龙科化石影响了恐龙化石的发现,并吸引了启蒙时代的注意力到动物化石身上;第一个发现的沧龙科化石在1780年由一群采石场工人在地道里发现,并吸引了马斯特里赫特市的外科医生兼化石猎人C. K. Hoffman的注意,但是化石的所有权归于一个马斯特里赫特市的教士。
Hoffman医生的回应让这个发现著名。当这革命性的影响垄罩者马斯特里赫特市,这个小心藏起的化石据传被装到酒箱里运到巴黎,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在那里可以研究化石;直到1822年,这个称为“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动物化石”(Le grand animal fossile de Maastricht)的化石被称为(默兹河蜥蜴);在1829年,正式命名为霍氏沧龙()。数具比“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动物化石”还早发现的沧龙类化石,从1770年代起在哈勒姆泰勒斯博物馆展出,直到19世纪才被确认是沧龙类化石。
马斯特里赫特石灰岩岩层因为非常著名,所以白垩纪的最后600万年被称为马斯特里赫特阶。
许多研究人员,根据松散如铰链般颌部、缩退的四肢、可能的运动方式等特征,认为蛇从沧龙类演化而来。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69年建立起“Pythonomorpha”来包含蛇与沧龙类。这个名词有多达一个世纪被人遗忘,而在90年代再度被提起。2006年发现的南美洲蛇类,使蛇演化自沧龙类理论遭到质疑。
在2005年11月份的荷兰地球科学杂志,研究人员确认最近发现的达拉斯蜥蜴,是陆生的崖蜥科与水生沧龙类,两者之间的早期连结。
沧龙类出现在BBC《海底霸王》(Sea Monsters)电视节目。一群沧龙类反复攻击奈吉尔·马文的翻覆救生艇。
沧龙类也出现在ITV的《远古入侵》(Primeval)电视节目。在该集里,一只沧龙类借由海中的时间旅行现象,到达了21世纪,并杀了一位救生员。在该电视节目里,沧龙类被描述成拥有类似鳄鱼的皮肤,但这是错误的。
《侏罗纪世界》亦有出现。
虽然古生物学家认为沧龙类与恐龙一起灭绝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而白垩纪末(马斯特里赫特阶)之后没有发现任何沧龙类化石证据,有些神秘动物学学者认为那些零散的类似鳄鱼的海蛇报导事件可能是沧龙类。毛利人传说中的Taniwha水怪被某些新闻工作者认为是沧龙类。然而,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之后,并没有任何沧龙类化石的科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