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女人之谜

✍ dations ◷ 2025-08-15 09:56:46 #消失女人之谜

消失女人之谜,丢失的女人之谜,指存在于亚洲部分地区、女男性别比较低的社会现象。

1990年,经济学家阿马蒂亚·库马尔·森首次提出该现象。在发表于纽约时报书评的一篇文章《消失的一亿女人》中,阿马蒂亚·库马尔·森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出生性别比例是大致相同的,即每出生100个女童就同时出生105到106个男童;但是,生物学研究表明,女性在相同的生活、医疗水平下,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疾病抵抗力也强于男性。但是蹊跷的是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美洲和日本的男女性别比普遍低于西亚、南亚和中国。

随后阿马蒂亚·库马尔·森继续进行该疑问的研究,并估算出在亚洲地区至少有一亿名女性“消失”了,即按照其它地区性别比估算得出的女性人口数量与实际的差值超过一亿。

最早的解释来源于该现象的发现者,阿马蒂亚·库马尔·森。森指出,造成该现象的唯一可能原因便是东亚传统文化中严重的性别歧视。森指出,在婚姻中,共同资源的分配取决于夫妻的议价能力。然而因为女性工作的限制,妻子的议价能力普遍低于丈夫。这导致妻子获得的食物、医疗等生存资源少于丈夫,因此女性的健康、生命受到影响。此外,选择性堕胎也是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常的原因之一。在一些亚洲地区的文化中,女性没有继承权,出嫁的女性也常常被不平等地只视作她们丈夫的家庭成员。因此,堕胎女婴的行为时常发生。即使在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能为所有子女提供足够生存资源的家庭中,这种文化中的性别歧视也会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许多家庭更是会考虑到男孩的生产力和未来的经济收益大于女孩,因此选择性堕胎甚至杀婴。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印度地区的男女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现象非常严重。

美国经济学家艾蜜莉·奥斯特在她的博士毕业论文中,为消失女人之谜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在比较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和对应的男女性别比例后,艾蜜莉·奥斯特指出亚洲地区的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而且众多统计数据显示乙肝感染夫妇有较高的几率诞下男孩。经过计算,奥斯特认为乙肝导致的人口减少量占到了45%-75%的“消失的女人”。

相关

  • FiveThirtyEightFiveThirtyEight,亦称作 538,是一个专注于民意调查分析、政治、经济与体育的博客。网站于2008年3月7日建立,其名称来源于美国选举人团中选举人的数量。创建初期仅包含一个由创
  • 猪血猪血是指猪的血液。在世界各地都有人类食用猪血的例子。在中国,满族,藏族,蒙古族人民有食用血肠的习惯,在欧洲和美国,也有人制作各式各样的血肠,血肠制作成分包含猪血。猪血也被人
  • 米卡埃尔·多尔辛米卡埃尔·多尔辛(瑞典语:Mikael Dorsin;1981年10月6日-)是一位瑞典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左后卫。他现在效力于挪威足球超级联赛球队洛辛堡足球俱乐部。他也代表瑞典国家足
  • 二乙基氯化铝二乙基氯化铝是一种高毒的有机化合物和路易斯酸,它的化学式为C4H10AlCl,可以作为路易斯酸催化Sakurai反应等有机反应。易燃。溶于己烷形成无色溶液。
  • 卡瑞斯维尔 (肯塔基州)卡瑞斯维尔(英语:Carrsville),是美国肯塔基州的一座城市。面积约为0.3平方公里(0.1平方英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的人口为50人。
  • 李安东 (上将)李安东(1946年7月-),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系,大学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兼总装备部副部长,陆军
  • 贝尔纳·皮埃尔·马尼昂贝尔纳·皮埃尔·马尼昂(Bernard Pierre Magnan) (1791年12月7日巴黎 – 1865年5月29日在巴黎) 法国元帅,波拿巴主义者。1809年,马尼昂在第66队作为一个现役士兵开始他的职业
  • 今村麻莉爱今村麻莉爱(日语:今村 麻莉愛/いまむら まりあ  */?,2003年9月14日-)是日本偶像艺人,为女子偶像团体HKT48 Team TII成员。群马县出身,所属经纪公司为Mercury。HKT48AKB48单曲CD秋
  • 葛成 (羽毛球运动员)葛成(1973年12月20日-),中国前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葛成刚出道时是单打选手,曾获得1995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第三名。在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里,葛成与陶晓强一
  • 郭沫若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1980年设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纪念首任校长郭沫若、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投身科学事业而设立的奖学金,是该校本科生的最高荣誉奖学金,也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奖学金”。1980年代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一直实行“助困”性质的人民助学金制度。1980年,经中国科学院申请、国务院批准而设立“郭沫若奖学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设立的奖学金,也是首次用个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奖项。 1981年,中科大举行首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大会,15名同学获得首届“郭沫若奖学金”。 1984年起,评定范围一般为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