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话(四川话拼音:No2san1hua4;本地发音:)是指居住在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城区内的乐山本地人所使用的方言,是汉语西南官话西蜀片岷赤小片的代表性方言,也是四川话中极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乐山话保留入声,共拥有5个声调,音韵、词汇等方面也独具特色,很多传统的说法即使是成都人或者重庆人也未必可以完全听懂。
虽然广义的来说,乐山话也可以指乐山市所辖各区县所有乐山本地人所使用的方言,但由于乐山市境内的岷江话方言音韵多样性很高,同时境内还拥有大量四川话江贡小片的使用者。因而学术上所指的乐山话,一般指乐山城区方言。
以下音系以乐山城区为准。
同其它的岷赤小片方言类似,乐山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入声韵与舒声韵有明显区别,但无喉塞音。乐山话的四声调值依次为阴平55、阳平21、上声52、去声224、入声3。
乐山话的声母共有20个(包括零声母),乐山话的声母如下表所示:
乐山话的韵母系统与其它岷赤小片方言类似,但与川黔片成渝小片方言有很大差异。其拥有一套独立的仅用于入声的紧元音韵母,可以利用主要元音的松紧对立来区分入声与舒声字。乐山话的韵母如下表所示,最上为拼音,加(q)者为相配入声韵,中为国际音标,最下为例字:
乐山市中区、五通桥区和沙湾区交界处的苏稽镇、水口镇、安谷镇、杨家镇、冠英镇、蔡金镇、嘉农镇一带流行的方言与乐山城区大体一致,但有如下几点较大区别。该片区方言与乐山城区话相比更为特殊,与成都话的差异更大。
苏稽等地中古咸山摄合口的韵母为o(半po、饭fo、端to、关ko、宽kʰo、酸so、元yo、员yo)、咸山摄知章组开口三等的韵母为e(战tse、颤tse、鳝se、善se)、而其它咸山摄字韵母与乐山城区相近为a(班pa、坚tɕia)。这是较为早期的汉语所拥有的特征,与川北岷江方言岛中的南充西路话、摇铃话、金仙话等有一定的类似之处。
乐山话城区话中韵母为iai蟹摄字,在三江汇区域苏稽等地韵母为ia(介tɕia),可以与家麻韵字相押,这与宋代四川方音相似。
三江汇区域苏稽等地宕江摄字的鼻尾脱落(凉nie、两nie),乐山城区无此现象。
三江汇区域苏稽等地果摄字韵母高化(锅ku、锁su、罗nu、河xu、波pu、课kʰu、摸mu、多tu、婆pʰu),与岷江方言中崇州、剑阁金仙等地相似,乐山城区无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