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

✍ dations ◷ 2025-09-08 04:25:36 #1835年出生,1880年逝世,波兰作曲家,波兰小提琴家,浪漫主义作曲家,卢布林人,波兰犹太人,皈依天主教的犹太人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波兰语:Henryk Wieniawski,1835年7月10日-1880年3月10日),波兰作曲家、小提琴家。

1835年7月10日维尼亚夫斯基在波兰俄属卢布林诞生。犹太人。

1840年5岁开始学小提琴。

1843年8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巴黎期间,维尼亚夫斯基在母亲举办的沙龙结识了侨居法国的波兰精英,音乐家肖邦和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

1848年13岁荣获巴黎音乐学院金奖毕业,和他的兄弟、钢琴家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一同举行巡回演出。

1847年,维尼亚夫斯基完成并出版第一部作品:Grand Caprice Fantastique。

1860年完成 Légende(Opus 17),献给情人伊萨贝拉·汉普顿(Isabella Hampton),同年与其结婚。

1860年应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邀请,迁居圣彼得堡。维尼亚夫斯基在圣彼得堡指挥俄罗斯音乐院(俄语:Русское музыкальное общество)的交响乐团和弦乐四重演奏乐队,并招收门生教授小提琴,直至1872年。

1872年至1874年维尼亚夫斯基和鲁宾斯坦在美国巡回演出。

1875年维尼亚夫斯基接替亨利·维厄当成为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侨居布鲁塞尔期间,维尼亚夫斯基健康欠佳。

1879年4月维尼亚夫斯基在奥德萨举行告别音乐会。

1880年维尼亚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葬华沙波瓦兹基墓园(英语:Powazki Cemetery)。

维尼亚夫斯基发明了演奏小提琴的独特的持弓法,称为“维尼亚夫斯基持弓法”(有时被误称为俄罗斯持弓法);维尼亚夫斯基教学生运用这种持弓法轻松地演奏“魔鬼的跳弓”。

1935年在华沙举行了第一届以维尼亚夫斯基命名的小提琴比赛。从1952年开始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每5年举行一次。

1952年波兰发行一枚维尼亚夫斯基纪念邮票。

1979年波兰发行一枚面值100兹罗提的维尼亚夫斯基纪念硬币。

在波兰琴斯托霍瓦河谷有“维尼奥夫斯卡镇”纪念他。

相关

  • 达里奥·福达里奥·福(意大利语:Dario Fo,1926年3月24日-2016年10月13日 ) ,意大利剧作家、戏剧导演,生于意大利的San Giano,他的父亲是一个铁路技师。他与他的夫人福兰卡·拉梅(Franca Rame)一
  • 红粄红龟粿,又称红龟糕。客家语称之为红粄或红印粄。为闽南人、潮州人、客家人、广东人等节庆祭祀之糯米制食品,流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与南洋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状貌
  • 拉姆拉拉姆拉(希伯来语:רַמְלָה‎)位于以色列中部,是中央区的首府,人口约6.3万(2004年),其中犹太人占80%、阿拉伯人占20%。
  • 邓楠邓楠(1945年10月15日-),籍贯四川广安,生于河北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邓小
  •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756年5月27日-1825年10月13日),亦称作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Maximilian Joseph,1756年5月27日至1825年10月13日),是1775年至1799年的茨魏布吕肯公爵及
  • 旧金山缆车系统旧金山缆车系统(英语:San Francisco cable car system)是旧金山市内的缆索铁路交通系统,是历史最悠久的循环式缆索铁路交通系统,也是旧金山城市铁路系统的一部分。旧金山缆车系统
  • 锁核酸锁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是一种经过修饰的RNA,LNA中一部分核糖上的2'与4'碳连结在一起。一般可见于A-DNA或RNA。这类核酸可以增加引子或探针(probe)的融解温度(Tm值),加强这
  • 李强 (中国劳工观察组织)李强(1972年-),男,四川自贡人,中国劳工权益倡导者,曾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他呼吁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劳工权益,让中国的劳工在经济发展中平等的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他
  • 曙光剑齿象曙光剑齿象(日语:アケボノゾウ,)是一种剑齿象,生活在距今250万-1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在日本各地都有发现到化石。化石显示其肩高在1.6 - 2 米之间,和同时期的师氏剑齿象相比体型
  • 托尼·威廉托尼·威廉(Toni Wilhelm,1983年2月5日-),是一名出生于德国罗拉赫的帆船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最佳成绩为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