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偶蹄目
✍ dations ◷ 2025-09-18 12:19:03 #偶蹄目
偶蹄目(学名:Artiodactyla)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目,约220种,其中包括许多对人类生活很重要的动物。偶蹄目动物是现代进步的繁盛的有蹄类,90%的现存有蹄动物都是偶蹄动物。其中又以牛科最为繁盛。除了陆地上的种类,四足已经高度特化的海洋动物鲸豚类也是属于这一演化支。偶蹄目动物由古新世的踝节目动物进化而来。基本上从始新世开始分化。中新世和上新世是其进化的重要时期。外形上,早期的偶蹄动物类似今天的鼷鹿(Tragulidae):小巧,短腿,以叶子为食。始新世晚期(4600万年前),三个现代亚目已开始分化:猪形亚目、胼足亚目和反刍亚目。然而偶蹄目并没有占据生态主导地位,当时是奇蹄目的繁盛时期。偶蹄动物只能占据一些边缘生态位艰难维生。但是同时它们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复杂的消化系统的进化,从而能够以低级食料为生。始新世开始出现草。中新世的时候全球气候变干燥少雨,大量雨林枯亡,草原开始发育,并向全球蔓延开来。草本身是一种非常难以消化的食物,而唯有拥有复杂消化系统的偶蹄动物能有效地利用这种粗糙、低营养的食物。很快偶蹄动物就取代了奇蹄动物的生态位,成为了食草动物的主导。偶蹄动物分为两大类,然而各类内部形态差异很大。猪形亚目(猪、西猯)保留四趾,臼齿简单,腿短。犬齿常常变大成獠牙。它们大多属于杂食动物,胃构造简单(器官构造与人类最近)。骆驼类和反刍类则相反,倾向于向长腿、两趾和复杂颊齿(用于对食草的适应)和复杂胃。伴随复杂消化系统的出现,它们有了反刍的行为:将半消化状态的食团吐回嘴里重新加以咀嚼后下咽以获得对养分的最大程度利用。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早期偶蹄动物中与河马最接近的一支杂食有蹄动物,即鲸下目,在始新世就返回大海,演化为今天的鲸。猪型亚目多数是杂食性。偶蹄类动物的分类受到了热烈的争论,因为栖息在海洋中的鲸豚类从陆生的偶蹄类动物进化而来。有些有蹄类动物(河马)与海洋栖息的鲸目动物比其他偶蹄类动物有更密切的关系。这使得偶蹄动物传统上被定义为无效的并系群分类,因为它包括来自共同祖先的动物,但不包括其所有后代。系统发育分类只识别单系群分类群; 也就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下降,并包括其所有后代的群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偶蹄目和鲸目有时被归入更具包容性的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分类群中。另一种方法是在修订后的偶蹄目分类单元中包括陆地居住的甚至有蹄类动物和海洋栖息的鲸类动物(鲸目改为鲸下目)。本目各亚目的演化关系如下:
.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border-spacing:0;margin:0;font-size:100%;line-height:100%;border-collapse:separate;width:auto}.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able.clade{width:100%}.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border:0;padding:0;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abel{width:0.8em;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bottom;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slabel{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top;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bar{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left;padding:0 0.5em}.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border:0;padding:0;text-align:left;vertical-align:middle}.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R{border:0;padding:0;text-align:right}须鲸小目 Mysticeti齿鲸小目 Odontoceti凹齿下目 Ancodonta有角下目 Pecora鼷鹿下目 Tragulina猪形亚目 Suina胼足亚目 Tylopoda偶蹄目动物对人类很重要。从史前开始偶蹄目动物就是人类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是古人类的重要的狩猎对象。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岩洞里留下的克罗马农人画的壁画,里面就包括了大量的野牛、北山羊等偶蹄动物。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里都有偶蹄动物的存在(比如旧大陆诸文明里的牛、羊、骆驼,南美印第安人文明里的骆马、羊驼等)。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里就有偶蹄动物。偶蹄动物是构成了人类畜牧业和农业的重要成分,是人类最主要的肉、乳制品来源动物,也是皮革业的重要来源动物。
相关
- 门门(英文:Phylum),动物界的门(植物界的门(英语:Division (biology))为Division)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界和纲之间,有时在门下也分亚门。目前动物界拥有35个门,植物界则拥有16个门。真
- 衣原体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
- 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古希腊语:Θουκυδίδης,约前460年—约前40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传世,该书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因为修昔底
- 文德圣文德,天主教译为圣文都辣,或译波拿文德拉、波那文都,O.F.M.(意大利语:San Bonaventura,1221年-1274年),是中世纪意大利的经院哲学神学家及哲学家。作为第七任方济各会总会长(英语:Lis
- 性别研究性别研究(英语:gender studies)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学术领域,核心研究范围为性别认同和社会性别代议。性别研究这一领域包含了妇女研究(探讨女性、女性主义、性别身份、政治)、男性
-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有别于租赁经济,是一种共用人力与资源的社会运作方式。它包括不同个人与组织对商品和服务的创造、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的共享。常见的形式有汽车
- 埃塞俄比亚傍人埃塞俄比亚傍人(学名:Paranthropus aethiopicus),是已灭绝的人科傍人属物种。于1985年在肯雅的图尔卡纳湖以西发现编号KNM WT 17000的化石,由于高镁成分而显得很深色,故亦被称为“
- 肌醇代谢肌醇(英语:Inositol)(旧称维生素B8)是一种环己烷的六醇,从哈沃斯投影式来看,这些羟基相对环平面的取向不同,故可区分为多种类型,如肌肌醇,表肌醇和鲨肌醇等。最常见的是肌肌醇。常见
- 国际板球理事会国际板球理事会(International Cricket Council,ICC)是一个成立于1909年,专门管辖国际板球事务的组织。目前,该组织共有107个成员国加盟,旗下主要的比赛有世界杯板球赛,其总部设在
- 十年火山十年火山(英语:Decade Volcanoes)是由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选出的16座火山,协会旨在促进火山相关研究、增加民众的防灾意识,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这些火山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