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物盲从现象
✍ dations ◷ 2024-11-05 18:47:38 #食物盲从现象
食物盲从现象(fad diets)指某些与食物有关的健康(包括节食减肥)资讯,在未受科学证实之下,借由似是而非的伪科学论点在社会中快速传播,有时夹杂玄学宗教论点,导致大量民众盲目跟从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创始者往往会因此潮流获得广大的经济收益,名人见证则常常是这些盲从现象的推手。某些商业广告或推销策划会通过制造“潮流”的手段引发食物盲从现象,以提高产品销量。例如某些减肥食品或保健品通过小范围传播制造神秘氛围,不断扩散后让大众突然对减肥食品或产品有很大的兴趣,从而大量购买引致缺货。又或者利用严肃学术机构研究发现(或伪造学术机构认证)制造氛围,形成大量购买现象。譬如中国有炒作普洱茶养生功效导致普洱价格飙升的事件。由于二十一世纪网络发达,资讯传播快速,渠道多样化,媒体门槛放低,令许多谣言得以快速传播,造成大规模影响。尤其食物关乎人身健康安全,而相关科学知识普及率不高,造成大量民众因为看到经由媒体扩散的食物谣言而产生购买或拒买某类食物的风潮。例如日本TBS电视台2006年报道服食白腰豆可以减肥,结果导致白豆食物中毒事件(日语:白いんげん豆食中毒事件),多人食用未煮熟白腰豆腹泻入院。2007年1月,日本关西电视台制作的“发掘真有其事大事典”节目作假,声称每日吃两餐纳豆,可在两周内减肥,引发全国抢购潮,超市纳豆抢购一空,纳豆制造商更要为供不应求向顾客道歉。节目被揭欺骗观众后最终停播。2008年,有歌手声称使用“早餐香蕉减肥法”成功减肥7公斤后,一度令香蕉销量增七成。2009年传出女艺人吃昆布丝减肥后,超市的昆布丝亦突然大卖。除此以外,媒体从业人士专业度不够,误读专业研究结果,夸大某类食品功效,亦会导致食物盲从现象。日本曾有媒体报导,有专门研究指番茄汁能防治代谢症候群,而令番茄汁卖断市的情况。然而研究仅仅指出番茄里含有的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数值,并未有人体引用番茄汁的实验数据。除了正规媒体扩散谣言以外,社交媒体亦会导致食物盲从现象。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中国多地传出盐可以防辐射,或海产食盐可能受辐射污染的谣言后,引起大规模抢购食盐现象,令盐价被炒高数十倍。美国西岸亦传出碘化钾可抗核辐射,导致住民大规模抢购之事件,导致碘片价格急升,有14片一包的碘片在网上拍卖价格高达500美元,没有买到碘片的居民甚至痛哭。
相关
- 酸碱平衡酸度系数(英语:Acid dissociation constant,又名酸解离常数,代号Ka、pKa、pKa值),在化学及生物化学中,是指一个特定的平衡常数,以代表一种酸解离氢离子的能力。该平衡状况是指由一种
- 担子果在真菌当中,担子果(英语:basidiocarp、basidiome、basidioma,复数:basidiomata)是担子菌门的子实体,是一种多细胞构造,起源于孢子产生出来的子实层。担子果是伞菌纲的特征;柄锈菌纲与
- 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或称腮腺炎病毒,是指引起腮腺、舌下腺、颚下腺肿大、头痛、发烧,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男性还易引起睾丸肿胀。现存的野生型种为88-1961。
- 磷酸磷酸(英语:phosphoric acid)或称为正磷酸(orthophosphoric acid),化学式H3P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不易挥发,不易分解,几乎没有氧化性。具有酸的通性,是三元弱酸,其酸性比盐酸、硫酸、硝
- 丙烷丙烷是一个三碳的烷烃,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一般经过压缩成液态后运输。原油或天然气处理后,可以从成品油中得到丙烷。丙烷通常用来作为发动机、烧烤食品及家用取暖系统的
- 前药前体药物(英语:prodrug),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驱药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
- 夜盲夜盲症(英语:Nyctalopia或Night Blindness),俗称雀盲眼,表现为在黑暗中或光线较弱的地方看不清东西。由于先天遗传因素,视网膜色素变性或者杆状细胞发育不良等造成。目前没有有效
- 青铜时代青铜时代(Bronze Age),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
- 政治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超高能量宇宙射线GZK极限,是以提出者Greisen、Zatsepin、Kuzmin三人姓氏之首字母为名的理论上限,描述源自远处的宇宙射线应有的理论上限值。这项极限是在1966年由Kenneth Greisen、Vadim Kuz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