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斯·海斯卡克

✍ dations ◷ 2024-12-23 00:20:59 #1942年出生,1999年逝世,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美国越战军人,军队狙击手,阿肯色州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

卡罗斯·诺曼·海斯卡克二世(Carlos Norman Hathcock II)(1942年5月20日-1999年2月23日),为越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枪炮军士,狙击手,服役期间共击杀93人,非官方击杀统计更达300人以上。

卡罗斯所从事的任务以及任务中不寻常的细节造就他成为上个世纪的当代传奇,尤其他所创立的名声以及他个人对于远距离狙击的心得共享造就美国海军陆战队这支对于步枪有非比寻常热爱的部队("Every Marine is a rifleman".)发起美国狙击手训练计划(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Sniper training program)。

他个人的名声也伟大到由M21狙击手武器系统发展而来的M25狙击手武器系统也要以他为名,称为“白羽步枪”(White Feather Rifle)。

卡罗斯生于阿肯色州盖尔泉(Geyer Springs),他是个乡下长大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跟着祖母一起生活。卡罗斯小时候经常进行狩猎,主要也是因为贫困而努力贴补家计;他出外打猎的时候常常带着家里的狗,在自己异想的小国度中假装自己是美国陆军游骑兵在“德国”野外准备猎杀万恶的纳粹份子;说到打猎这回事,小卡罗斯是来真的,或许同龄的孩子还在拉开弹弓却打中自己的大拇指的同时,小卡罗斯的耳朵早已习惯父亲从欧洲战场上带回来的步枪枪声。

1959年5月20日,卡罗斯终于以17岁的年龄入伍。1962年11月20日,卡罗斯完成终生大事,裘·温斯帖(Jo Winstead)嫁给了他,并生下独子卡罗斯·诺曼·海斯卡克三世(Carlos Norman Hathcock, III;其子克绍箕裘也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

在卡罗斯奉派到越南之前,“卡罗斯·海斯卡克”是各大射击大奖得主名单上最常见的名字,其中也包括了“温布敦杯”(Wimbledon Cup;网球界盛事请见温布顿网球锦标赛)射击大赛;每年八月的前两周,各家好手云集俄亥俄州的派里营(Camp Perry),获准“用各种瞄准具”努力击中1,000码外的目标;卡罗斯就是1965年的冠军。但隔年卡罗斯就派赴越南。

卡罗斯并没有一到越南就在丛林中神出鬼没,而是先当了一阵子宪兵。在他当宪兵的任内,刚好E. J. 兰德(E.J. Land)上尉正在规划排级狙击手的编制;只要是有纪录公认打靶打的准的海陆队员都会由兰德上尉征召,所以享有温布顿大赛名声的卡罗斯很快就为兰德所物色。

如果只以官方数字来作比较的话,卡罗斯比起其他的狙击手而言,显的一点都不伟大,甚至还有些渺小;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就出在官方认定的标准非常严格--在广大正面的战场上,一个狙击手搭配一个观测手;再依照官方要求,以第三方公证人来确认狙击结果。但在越南战场上,第三方的公证人往往不存在,在无法确认的状态下,其实卡罗斯的击毙总数早已突破三百人,而部队中相信他击毙总数超过四百人者,更是大有人在。

如果我们以“官方数字”排列越战狙击王的排行榜,卡罗斯以93名确认击杀稳坐第三名;查克·马威尼(Chuck Mawhinney)排第二,击杀总数为103人,外加216人“可能击杀”的纪录(103 confirmed kills and 216 "probable kills");第一名反而是个不太有名的阿岱伯特·渥顿上士(SSgt. Adelbert Waldron),一共击杀109人。

如同席摩·海赫和瓦西里·柴契夫这两个令敌人头痛万分的狙击手,卡罗斯也由于他高超的狙击技术成为北越军队的眼中钉。

北越方面开出“三万美元”的高价悬赏卡罗斯与兰德上尉的项上人头;在那时,打死一个一般的美军狙击手只能领到8美金的赏金,相比之下更显现卡罗斯不凡的地位。

因为卡罗斯的丛林帽束带上总是夹着一根白羽毛,“白羽毛狙击手”一说就此在越共与北越军中不胫而走,而这个称号也回传到美军的部队里。北越军队中甚至派出一个排的狙击手,务必要击毙这个“戴白羽毛的”,这场狙击战因而变为“战争中的战争”。

在同一个区域出任务的弟兄并非存着看好戏的心态,而是纷纷在帽子上夹起白羽毛;卡罗斯的弟兄们并非不知道一旦夹上白羽毛,所有任务就会变的更危险也复杂,而是出于对弟兄的支持与对卡罗斯的大名与地位的敬佩,万一卡罗斯真的如北越的意死在他们的手里,损失不会比一整个单位被全歼来的少。

卡罗斯生平最漂亮的一记就是准准的打穿敌人的瞄准镜然后子弹继续向前飞,再钻进敌人的眼窝让敌人爆头而亡。

那一次卡罗斯跟他的观测员约翰·柏克(John Burke)在55高地火力基地周遭的丛林里追踪北越的狙击手,该狙击手很有可能就是冲着卡罗斯来的。卡罗斯与约翰蹑手蹑脚地在丛林走着,突然,或者说是卡罗斯运气好,眼前有一道闪光亮了一下,二话不说卡罗斯对着闪光位置就是一枪,而这一枪准准地对着对方的瞄准镜,子弹就这么钻了进去,穿入敌人的眼窝让敌人爆头而亡;刚刚的闪光就是从这个狙击手的瞄准镜上反射出来的。

卡罗斯事后看了现场后还原并总结了事情的经过,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与对手都已经进入归零射击的状态,只是刚好卡罗斯领先一两秒开火,不然理论上有可能两边同时开火一起阵亡。

卡罗斯的白羽毛只有一次取下来过;卡罗斯第一次奉派到越南的时候参加了一个自愿性的狙杀任务,但是他得先爬上好几千米,加上不眠与不休,有如毛毛虫般一吋一吋地蠕动才能杀掉一名北越正规军(North Vietnam Army)的高级指挥官,任务的细节一直到他登上直升机的路上才获得简报。

卡罗斯说在他的爬行途中碰上一名敌军士兵(卡罗斯通常称他们为“汉堡”)而且几乎差一点就踩到他身上,幸好他身上迷彩服的图纹与花样以假乱真,蒙骗过这家伙;在爬行的路上卡罗斯还碰上一条青竹蛇(见台湾爬行动物列表或Bamboo viper),不知道是谁挡了谁的路,卡罗斯冷静地动也不动直到青竹蛇满意了自己恐吓的行为后离去,卡罗斯也就跟着放弃这个射击位置。

这位北越将军跟大部分人一样,早上起床后出来习惯伸个懒腰,将军的懒腰伸到一个定位,卡罗斯干净俐落的一枪击中将军的脑袋;这一枪就好像捅到马蜂窝,北越官兵蜂涌而出,像马蜂般愤怒盲目地四处寻找敌人的踪迹;于是乎卡罗斯又得重新开始自己的爬行之旅……这一趟任务足足让卡罗斯爬了4天3夜,可说吃足了苦头。

这一趟艰钜的任务结束后,卡罗斯于1967年调回美国本土;不过他就是有着老军人的心结,总认为前线少不了他,弟兄们不能没有他,所以他于1969年又调回越南,并负责指挥一个排的狙击手;不过这次再回越南,卡罗斯的战争之旅就画下了终点。

卡罗斯在溪山基地附近搭乘着两栖登陆坦克,结果坦克碰上了敌军的反坦克地雷,在爆炸后坦克很快就陷入火海,然而在卡罗斯至少逃到安全的地点以前,他已经将七个受伤的弟兄从火焰中拉出来,卡罗斯也因此而受到全身面积90%的灼伤,其中有43%是三度灼伤,于是他很快就后送回德州的布鲁克陆军医疗中心(英语:Brooke Army Medical Center),并且接受了13次植皮手术才捡回老命一条。不过卡罗斯的传奇也跟着更换过的新皮肤消失了,他变的没办法再流利地操作步枪与进行战术动作,事实上他身体有的部位也没办法再排汗;部队要荐举他获颁银星勋章,卡罗斯推辞了,他说在那个节骨眼上只要还没昏过去的人都会作出救人的举动,卡罗斯就这样虚怀若谷地推辞了对他崇高大勇的致意与表扬,直到三十年后他才首肯获颁银星勋章。

卡罗斯在一本关于他的书中说到,“我喜欢射击,而我也爱打猎,但是我可一点都不享受杀戮,那不过是我的工作。我要是不把那些王八蛋给了结,那么我们那些穿着陆战队制服的孩子们不就完了?我是这么认为的。”("I like shooting, and I love hunting. But I never did enjoy killing anybody. It's my job. If I don't get those bastards, then they're gonna kill a lot of these kids we got dressed up like Marines. That's just the way I see it.")

卡罗斯出任务时主要用的武器是标准狙击步枪--也就是一把温彻斯特M70(Winchester Model 70) .30-06口径手动枪机步枪搭配尤那托瞄准镜。如果卡罗斯待在火力基地,他就会以自己特别改装的勃朗宁M2重机枪加装尤那托瞄准镜;安装瞄准镜的托架是卡罗斯自己的发明,这架举世无双的重机枪可以在2,500码的距离一枪毙命。

有一次,卡罗斯在M2重机枪阵地里发现一个用脚踏车运送突击步枪与弹药的民工,他瞄了很久,发现推脚踏车的不过只是个12岁的男孩,这让卡罗斯犹豫了好一阵子。后来他转念想到这些枪与弹药的用途之后,就扣了一下扳机,约四秒半后(.50弹头初速约930米/秒)脚踏车就被这发弹头打翻过去,连同牵车的男孩也狠狠的栽了个跟头;男孩爬起来之后抄起枪就是一阵无地放矢漫天乱打,于是卡罗斯又按了一次板机,于是男孩就再也不会爬起来了。

卡罗斯从现役退下来之后,并没有使他闲下来,他忙着成立位于维吉尼亚州匡堤科海军陆战队基地(英语:Marine Corps Base Quantico)的斥候/狙击手学校。战争时期的严重烧伤使卡罗斯不断地发生疼痛,尽管移植的皮肤与新生的皮肤已经结痂愈合,但问题仍然困扰著卡罗斯;不过却一点也不减他对指导后进晚辈的热情。

一直到1975年,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一种无药可医并且持续恶化的疾病缠上卡罗斯。

卡罗斯的意志力惊人,但是再惊人也抵不过高层对他的看法,就在他离服役满廿年的55天以前,卡罗斯被迫从他的岗位退休,也因此失去全额退休金的资格。没有人对这样的安排感到满意,卡罗斯服役廿年,年轻的岁月充满着出生入死的日子,他也不愧对国家对他的栽培,他建奇功立奇勋,火海中救了七个弟兄,最后却换得一身病痛,加上从年幼就视为职志的陆战队也不要他了……卡罗斯陷入极端的沮丧,或许就有如一只尽忠的老狗被赶出去流浪的心情。

最后卡罗斯还是释怀了,就在他心中挣扎的这一段时间里,所表现出的言行让老伴裘也差一点受不了想离开他。卡罗斯振作起来,跟当地的邻居和朋友开始培养钓鲨鱼的嗜好,这对他的心情具有相当正面的帮助;卡罗斯也常常回学校看看后进与晚辈们,卡罗斯是个活生生的传奇,每当他回学校,斥侯/狙击手学校就把他的来访当作年度盛事,师生都相当高兴且欢迎。

卡罗斯提到,他之所以能够出生入死后还能平安归来,就是因为他有那个本事“躲的好好的”("get in the bubble,"),从藏匿中他能够进入“完全,绝对,根本专心”("utter, complete, absolute concentration";心流理论)的状态,先注意他的装备,然后才是环境,包括徐徐的微风与每一片叶子都有它们的讯息;都是他的情报来源。

越战结束后,卡罗斯有个朋友给他看了一段落腮胡大文豪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小段文章;

“没有那一次狩猎是以"人"为目标的更像狩猎,凡是追猎过有武装的对象成了经验之后,就只能沉迷于其中了。”("Certainly there is no hunting like the hunting of man, and those who have hunted armed men long enough and like it, never really care for anything else thereafter.")

卡罗斯后来就把这段话节录下来,卡罗斯说,“海明威说的没错,”“那是狩猎,无关杀戮。”("He got that right," "It was the hunt, not the killing.")

卡罗斯在长期与硬化症的对抗下,于1999年2月23日在维吉尼亚滩辞世。

卡罗斯对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影响是无远弗届的,一直到现在“枪炮士官长卡罗斯·海斯卡克射击奖”仍然颁发给在射击训练中达到头等射手(marksmanship)成绩的陆战队员;北卡州“勒骏营”(Camp Lejeune)的其中一个靶场也以“海斯卡克”为名。

卡罗斯的传奇之一是他在1967年时以特制的勃朗宁M2重机枪加装尤那托瞄准镜狙杀一个距离有2,286米/1.42英里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还能够听见要他命的枪声也要6.86秒以后了)。这一枪创下廿世纪最远击杀目标的纪录;席摩·海赫创下700米击杀距离,马豪斯创下1,100米击杀距离;我们必须说这一枪划下时代上的意义,不只是距离而已,连带.50 BMG弹药也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狙击用弹药选项之一,更不用说目前至少有14款以.50口径弹药为设计基准的狙击/反物质步枪(12.7mm口径武器)

一直到35年后,2002年,卡罗斯的魔弹纪录才在新的技术辅佐下被打破。加拿大陆军“派翠西亚公主轻步兵团”(Princess Patricia's Canadian Light Infantry)在阿富汗进行“森蚺作战”(Operation Anaconda),其中由雷格斯戴尔伍长(Master Corporal Graham Ragsdale)率领的三人狙击小组中,佛龙下士(Corporal Rob Furlong)以麦克米兰TAC-50 .50口径步枪于2,430米的距离一枪击毙一名塔利班武装份子。

2007年3月9日,位于加州圣地牙哥北方16公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米拉玛航空站(Marine Corps Air Station Miramar)里面的手枪/步枪复合靶场正式重新命名为“卡罗斯·海斯卡克复合靶场”(Carlos Hathcock Range Complex;)

卡罗斯也是下列四本书的主角:

2006年第四季第67集由亚当·萨维奇(Adam Savage)以及杰米·海纳曼(Jamie Hyneman)共同主持在11月29日播出的流言终结者中,两位主持人尝试破解或证明用另外一把步枪发射的子弹击穿另一座瞄准镜的可能性,以卡罗斯射穿敌军狙击手的事件为例。

在两位主持人以手中所有的现代设备下,无法成功复制卡罗斯的经历与结果,因此他们就宣称:“流言破解!!”("Myth busted!!")

事实上对许多枪迷与卡罗斯的支持者来说,两位主持人的实验室环境还缺乏相当多相对的条件来“复制”或者“还原”当时卡罗斯所经历的真实现场;包括弹药的药量、弹头的重量、枪口初速、入射角,甚至气压与湿度。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收看观众当中拥枪者不在少数的关系,两位主持人又“勉强同意”("concede that")他们射击的目标不符合原来卡罗斯射穿的瞄准镜,以及考虑过以确实理想的条件下,加上足够的运气,“就有可能”一枪击穿瞄准镜。

2007年3月21日播出的流言终结者中,大概是经过许多拥枪自重的枪迷们去函反应之后,两位主持人又只好重新实验一遍这个“传奇”,并且证明了“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须用穿甲(Armor-piercing)弹才能够穿透瞄准镜。这一回节目中用来实验的是一具老式的瞄准镜,也远比现代的瞄准镜要小,杰米成功地一枪就打穿了这具瞄准镜,而穿透瞄准镜的子弹更是往凝胶假人的眼窝里又钻了两英寸;如果加上弹头终端弹道学(Terminal ballistics)中的滚转效应,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确很可能因为颞动脉撕裂而大量出血死亡;或者存活下来也会因为颞叶严重受创而终生饱受癫痫之苦,或失去听觉(或者幻听)以及语言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21日播出的这一集当中,洁米用的是一把M1加兰德步枪,用的是春田子弹(.30-06 Springfield)的子弹,概与卡罗斯用的温彻斯特70型步枪弹药相同;争议的部分是,杰米用的是穿甲弹头,而卡罗斯在事后的确认访谈中留下纪录,他用的是军用标准黄铜包铅普通弹头(ball ammunition)。由于条件差异太大,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争议,于是节目改宣告为流言“确有可能”("plausible")而非“确认”("confirmed")。

相关

  • 成瘾成瘾(英语: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重复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
  • 独立战争十三殖民地(1776年之前) 美利坚(1776年之后) 法兰西 西班牙 佛蒙特支援: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属美洲 汉诺威盟友:德意志雇佣兵(黑森佣兵): 黑森-卡塞尔 黑森-哈瑙(英语:Hesse-Hana
  • 张永山张永山(Y. Austin Chang,1930年11月12日-2011年8月2日),美籍华裔材料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合金热力学、物理冶金等。1930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八里庄,十三岁,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 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英语: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或 Statins,简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或“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抗高血脂药。因他汀类有降低低密度脂
  • 闫妮闫妮(1971年3月10日-),陕西省西安市人,原名闫凯艳。空军电视艺术中心女演员。曾获得过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演员。闫妮是从舞台上开始她的演艺生涯,1999年初次登上银幕。她
  • 月骨月骨(或称半月骨)是人体手部掌骨的一部分,特色是前侧深陷而呈现新月状。它位于掌骨近心列(即最靠近前臂的一列)的中央,夹在外侧的手舟骨和内侧的三角骨(英语:Triquetral bone)之间,并
  • 普卢默斯国家森林普卢默斯国家森林(英语:Plumas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占地1,146,000英亩(464,000公顷)的美国国家森林,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内华达山脉,最近的城市是昆西。
  • KARI KSR-3KSR-3(Korean Sounding Rocket-3),是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所设计的3号探空火箭。
  • 陈嘉言 (光绪进士)陈嘉言(1851年-1934年),字梅生,湖南省衡州府衡山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陈嘉言为陈源(字虎臣)的三子之一。其父早逝,母为台湾府同知张学尹之女,通诗书,以教子。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科湖南乡
  • 林芳雪林芳雪(1968年9月23日-)为台湾女性配音员、演员、歌手。3岁于台湾电视公司出道,曾与冯海、紫兰、李虹、雷鸣等资深演员合作演出,也曾与刘文正、猪哥亮、叶启田、费玉清、黄西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