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学

✍ dations ◷ 2025-07-22 07:16:50 #电子工程,功率电子学,电机工程

电力电子学,又称“功率电子学”(英文:Power Electronics),简称PE,主要是指应用于电力领域中的电子技术,即为使用高功率之固态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元件)针对电能进行转换与控制,以提供负载所需形式之电压或电流的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学在发展上主要包含电力电子元件制造技术与电力电子元件应用技术,电力电子元件应用技术即为变流技术,随着应用的不同,变流技术可分为直流电转换直流电(DC-DC)、交流电转换直流电(AC-DC)、直流电转换交流电(DC-AC)与交流电转换交流电(AC-AC)四种类型,变流技术主要以电力电子元件与被动元件构成的转换电路,并借由对转换电路上之电力电子元件的控制,完成所需之电能转换的功能,因此涵盖电路架构设计、磁性元件设计、控制策略等多样技术,并根据应用上的不同可能又同时包含电流制式、再生能源、电动机驱动、电池储能等,因此电力电子学广泛涵盖电路学、电子学、控制理论、电磁学、信号处理、电流制式、电机机械、半导体物理学等多科学门,但以美国威廉·尼威尔(英语:William E. Newell)所提出:电力电子学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成的观点获全世界普遍认同。

电力电子学的概念起源于1902年,美国彼得·库柏·翰威特(英语:Peter Cooper Hewitt)利用内含液态汞的阴极放电管,发明汞蒸气型整流器,该发明可将电流高达数千安培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而其容忍电压也高达一万伏以上。

这个汞蒸气型的整流器,1930年开始,这种原始的整流器开始匹配一个类似于通管技术的点阵式(或晶格结构)类比控制器,从而实现了直流电流的可控制性(引燃管,闸流管)。由于正向可通过的电压约为20伏,进而乘于正向可通过的电流就产生了可观的电功率损失,由此而来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等等也会相应的增加。因而这种整流器在现今的功率电子技术方面并不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半导体在整流方面的应用,第一个半导体整流器(硒和氧化亚铜整流器)被发明出来。

1957年,通用电气研发出第一种可控式功率型半导体,后来命名为晶闸管。之后进一步地研发出多种类型的可控式功率型半导体。这些半导体如今也在驱动技术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功率电子技术 首先使电能转换实现了可能。其中包括:电压、电流与频率。这些转换设备被称为电流脉冲逆变器(整流器)。又根据其功能性的不同被分为直流转换器,交流转换器与互交换转换器等。
进而出现功率电子技术化的电子元件与元件。这些电子元件被用作电器的开关(电门或电闸)。除此之外如今也被应用在电击保护和电流监控等方面。并根据是否含有活动块的不同,被分为继电器和接触器。

在微电子技术发展带领下,功率电子技术化的电子元件实现了更好的控制和调控性。并给予功率电子技术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电力驱动的驱动技术方面,运用功率电子技术中的可控制性实现电动机运行状态的精确调控。因而现今的大型电机驱动设备和电力机车都运用此项技术经行控制。

同样,在能量的产生和传送方面,功率电子技术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一些微功率设备与用传统同步电机作为能量供给者的设备中却很难得到应用。通过变频器实现电能向电力网络的输送。功率电子技术也应用在电能传输过程,实现从交叉耦合到高频去耦的网络衔接。这种高压直流传输技术也被应用在从变电站到火车电力网络和城市轻轨网络的电力传输。

同样,在三相电网络中实现针对性调控方面,功率电子技术在FACTS(精确交流传动系统)中得到运用。借助于UPFC(统一功率流调节器)实现从封闭式的传输网络到单一的电路中的导向性功率流的设置。从而使输送电路在传输电路实现尽可能的利用。

功率电子技术在汽车制造方面也愈显重要。在这方面,有许多的耗能设备需要通过功率电子技术化的元件进行接通(电流)与控制。在汽车方面的第一个应用就是常见的发电机调节器,因而使直流发电机被效率更高,体积更小,维护简易的交流电机所代替成为可能。其他的应用如电子点火器(晶闸管)和内燃机中的电子燃油喷射装置。

混合动力汽车(例如丰田普瑞斯)也可以归属于电动汽车(叉式装卸机“E-Car”),其驱动功率由一台电动机产生。其所需电能必须借助于功率电子技术转换为驱动电机所需的电压和频率。因而功率强度需通过直流调控器和逆变器来实现。也可实现电能在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Super Caps)储存的过程。

功率电子技术在高频应用领域逐渐取代落后的管技术。在超高频和大功率应用方面却更多地采用电子管(调速管,磁控管),在感应热依旧存在的情况下,能实现设备的小型化,高效能,免维修和持久使用的性能全部要归功于功率电子技术。

其他例子,可以参考逆变换流器在电弧焊中的应用以及中频逆变器在电阻焊中的应用。


相关

  • 罗伯特·金·莫顿罗伯特·金·默顿(1910年-2003年)是美国一位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他毕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1994年,默顿由于建立了科学社会学并在此方面做出的贡献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大直大直,为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地名,位于基隆河北岸,鸡南山以南,中山北路四段以东,剑南路、堤顶大道二段以西。过去设有大直庄、大直大字,现划有大直次分区,包含剑潭、大直、永安、北安、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英语: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简称ICP-MS)拥有高的分析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可以分析同位素组成,从Li到U(Ar除外,一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 泉漳话泉漳片,即狭义的闽南语,也称为泉漳话、漳泉话、闽台片 、泉漳闽南语,是闽语支最大以及最强势的一支的一簇方言分片,在福建南部地区和台湾一带及海外闽南裔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
  • 八姓入闽八姓入闽(闽东语平话字:Báik Sáng Ĭk Mìng),是中国西晋晋怀帝永嘉时期(308年),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乱定居今福建省,主要有林、陈、黄、郑、詹、丘、何、胡八姓,其中有极少一部分
  • 嶋田繁太郎嶋田繁太郎(日语:嶋田繁太郎,1883年9月24日-1976年6月7日),日本海军大将,二战甲级战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日本海军大臣、军令部总长。嶋田繁太郎于188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其父岛
  • 洪国豪洪国豪,台湾台中市大甲区人,为民视歌唱选秀节目《明日之星Super Star》国语组选手,曾获国语组卫冕者百万关主,也是第一位国语组关主(总排名第二位)。后任(第十三任)蔡幸芳卫冕三关不
  • 张柏亭张柏亭(1910年2月13日-1985年3月17日),字相豪,上海浦东人。先后毕业于浦东中学,国立劳动大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国后追随孙元良将军,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参谋长,先后参加平
  • 桥田寿贺子桥田 寿贺子(1925年5月10日-),日本女脚本家、剧作家。出生于韩国首尔的日本人。
  • 汉纳根汉纳根,全名君士坦丁·冯·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1855年-1925年),德国贵族,德国陆军上尉,1879年退役,后由中国驻柏林公使李凤苞聘请来华,充任淮军教练。天津武备学堂成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