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移民

✍ dations ◷ 2025-04-24 21:44:00 #明朝人口流动,山西社会史,山西人口,洪洞历史

洪洞大槐树移民是发生在明朝早期将山西人口强制迁移到华北地区(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的移民潮。

今日河南虽是中国人口大省,但华北地区在元末明初时一度良田荒无、人口萧条。元朝末年,华北地区天灾频发,水旱灾害和蝗灾瘟疫接连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由于当局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四起,使人口大量减少,甚至出现“禾不入土人相食”的凄惨景象。而到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再次造成中原地区荒凉局面。

而山西由于有太行山、吕梁山等天险作屏障,中原的天灾、兵祸几乎没有波及到山西,加之外省难民大量流入,山西成为当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解决中原地区人口稀少问题,恢复中原社会生产,下令将山西人口迁徙到中原地区垦荒,这场移民潮被称为“洪洞大槐树移民”。

虽然称为“洪洞大槐树移民”,但不是将山西洪洞县的人口迁走,而是以此地作为集结中转的枢纽。

洪洞县位于晋南平原,农业发达,处于交通要道上,自古以来就设有驿站。当时洪洞县广济寺旁有一株高大的汉代古槐,贯通南北的驿道就从这棵古槐的树荫下通过。官方开始强制移民后,官府在广济寺设立办公点,将百姓聚集在古槐下,编排队伍,发放外迁证件和盘缠。移民上路后忍不住频频回头,直到古槐消失为止,使得洪洞的大槐树成为故乡留给移民的最后印象,也成为了移民后代关于故乡的记忆符号。

然而,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对于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强制移民最难接受,因此在迁徙途中时有逃跑现象。

据《明实录》记载,明朝早期进行移民共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从山西移出上百万人,主要迁往豫冀皖等中原地区,到清末,移民后裔遍布全国,很多家族家谱清楚记录这段移民史。


山西官话中普遍入声分阴阳,有两个。有些地方入声分阴、次阳、阳,有三个。现今北方官话普遍把入声派入两个以上不同声调。

相关

  • 信息学信息学,旧称情报学(日本人翻译),主要是指以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等技术为研究工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问,是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
  • 氖燃烧过程氖燃烧过程是大质量恒星(至少8MSun)内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因为氖燃烧需要高温和高密度(大约1.2×109 K和4×109千克/米3)在如此的高温下,光致蜕变成为很重要的作用,有一些氖核会分解,
  • 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或作东南自保,指清末八国联军时大清帝国东南各行省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命令,不与列强宣战,避免与整个清帝国一起陷入战争局面。慈禧太后向万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
  • 梁晓天梁晓天(1923年7月28日-2009年?),中国有机化学家。生于河南舞阳。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52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伊藤圭介伊藤圭介(1803年2月18日-1901年1月20日),日本医生,植物学家。他专攻本草学。他借助菲利普·凡·斯波尔德送给他的礼物即卡尔彼得·桑伯格的《日本植物志》作为范本,于1829年写下《
  • 埃迪尔内犹太会堂埃迪尔内犹太会堂,又称埃迪尔内大犹太会堂 (土耳其语:Edirne Büyük Sinagogu),是土耳其埃迪尔内的一所塞法迪礼犹太会堂,位于马里夫街。2015年完成翻新重开。1903年的大火把埃迪
  • 军用手表军用手表或称军表,是指由军队所分配,供士兵所配带的手表。军表通常而以兵种,军衔等分类,例如海陆空三军,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军表,而指挥官所配带的手表,亦可能与一般士兵不同。除此以
  • 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科津采夫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科津采夫(俄语:Григо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зинцев,转写:Grigori Mikhailovich Kozintsev;1905年3月22日-1973年5月11日,苏联电影导
  • 卡马拉普拉姆卡马拉普拉姆(Kamalapuram),是印度卡纳塔克邦Bellary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181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1811人,其中男性10927人,女性10884人;0—6岁人口3105人,其中男1522人,女15
  • 冰岛人名冰岛人名有别于东亚或西方国家使用的的家族姓氏,遵循以父名为姓的习俗(也有情况以母名为姓)。冰岛人名的姓氏显示的是父亲的名字,而不是家族。这种命名方式本是北欧地区的传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