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谥
✍ dations ◷ 2024-12-23 00:20:15 #谥
谥号(“谥”,拼音:shì,注音:ㄕˋ,中古拟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
zsjiih)为东亚地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权贵、僧道等死后,政府依其生平功过与品德修养,另起称号,以名寓评,是为谥号。有此风俗的地区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战国时的吴国、越国及秦朝君主不用谥号。根据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考古研究,此风俗约于周穆王前后普及。谥号通常用于尊称古代帝王、大臣、学者和贵族;有些名人的谥号由于久经使用,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诸葛武侯(诸葛亮)、韩文公(韩愈)、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等。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再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后期,赐谥权由皇帝包揽,取决于“圣裁”。謚号、諡号二词古文通用。据台湾著名家谱学家廖庆六认为,在繁体中文使用上,“謚”为一般道士作法事时的随口表扬,“諡”则为政府机关的荣赐褒扬。目前对于是谥法的理解,多仰赖于《逸周书·谥法解》的整理,但郭沫若在1932年出版的《金文丛考》中提出质疑。他认为《逸周书》是战国时代的伪书,搜集前代君王的名号,穿凿附会弄出了谥法,造成了许多谥号有多种解释。王国维早于郭沬若撰文硏究谥法之起,它们将谥法之兴分别订于不同时期。王氏认为谥法起于宗周共懿诸王以后〈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通敦跋》〉;郭氏则认为谥法当起于战国之时〈参郭沫若《金文丛考·谥法之起源》〉。王国维更据适簋铭文称穆王,献侯鼎铭文称成王等,认为周初诸王如文、武、成、康、昭、穆皆生时称号而非死后之谥。文、武谥号的排列顺序,在后世也产生部分重复情况。由于周文王和周武王开的先例,一个朝代的第一个及第二个国君常使用文武谥号。如魏武帝和魏文帝,晋文帝和晋武帝,魏道武帝,宋武帝,梁武帝和梁简文帝,陈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初谥太武皇帝)和唐太宗(初谥文皇帝),清太祖(初谥武皇帝)和清太宗(谥文皇帝)。文谥号的褒义通常在武之上。依《逸周书·谥法解》对立谥制度的起源的解释,是周中期周公旦和太公望所制谥,用以如实反映逝者的生前事迹与功劳。后世谥号之制定遂以谥法为纲。但《逸周书·谥法解》是“搜罗西周至战国中期的谥号使用、又将谥字的解释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另外还创造出新拟的谥字与谥解。〈谥法解〉的出现使此后的谥法提供了理论的根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改而自称为始皇帝,后世按数字顺序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万世皇帝等。汉代时期谥法又告恢复,至清末止。后世由于部分谥字在应用上产生变化,固有部分谥法书有其他的谥法解释,如宋代苏洵所著的嘉祐谥法,部分解释了宋代的赐谥标准。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有些谥号本身的意思并不坏,但被用某个皇帝身上后,意思就改变了,例如惠,晋惠帝司马衷以后,就没什么皇帝用这个谥号了。还有恭,如晋恭帝司马德文、西魏恭帝拓跋廓、隋恭帝杨侑、后周恭帝柴宗训,倒是成了亡国之君的惯用谥号。单一字意不好的谥号,与其他文字并用则无贬义,如唐朝名臣狄仁杰即谥文惠,晋名臣王导谥文献。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釐王、魏文惠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秦始皇废除谥法。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汉字: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不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谥号仍然是以一字谥为主,如吴质谥丑侯,刘禅谥思公,孙登谥宣太子,贾充谥武公,萧子显谥骄子。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女皇帝武则天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二、三字谥号的旧例,她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唐高宗为“天皇大帝”,达三字。武则天称帝后,又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溢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的累加也影响了谥号的累加,自唐高宗以后,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在四个字以上。皇后之“尊号”即“徽号”。如清代同治皇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多达16个字,而她的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23字谥(见慈禧条)。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与民休息,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惟武臣因多封公侯,谥号之极为“忠”,如蜀汉诸葛亮、唐郭子仪、尉迟敬德谥号“忠武”,宋初名将狄青原议谥“忠武”,后因故改为较低等的“武襄”,北宋杨业、南宋韩世忠、岳飞(宋理宗加谥),明初名将如常遇春、靖难首功武臣张玉,清代名将杨遇春等谥号皆“忠武”,故有时不能以谥号文武比例论断。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清代大臣的谥号规定: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例不授谥。得谥号者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两字谥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议;清朝二百多年只得八人获谥“文正”(如曾国藩)。文正以下的谥号则有:文忠(如李鸿章),清朝只有约十人得此谥号;再之下者有“文襄”(只限文臣而有军功者,如左宗棠)、文恭、文成等等。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古">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古" />标签
相关
-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英文: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简称HHMI) 是美国一个非营利性医学研究所。是由著名飞行员,工程师霍华德·休斯于1953年成立的。截至2005年底为止
- 纳瓦拉国王纳瓦拉君主是指历来纳瓦拉王国的王位继承人。特奥巴尔多一世是桑乔七世的外甥、桑乔六世的外孙。在这段时期,纳瓦拉王位由法国国王兼领,直至查理四世无男性子嗣。胡安娜二世和
- Ohno, S.大野干(日语:大野乾/おおの すすむ Ōno Susumu,1928年2月1日-2000年1月13日)是一位出生于韩国,旅居于美国的日本遗传学家与演化生物学家,他提出了基因重复的概念,并研究X染色体上的
- 蒙特塞拉多县蒙特塞拉多县是是利比里亚15县之一,位于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的西北部。下分有4个区。本森维尔为此县首府,全县面积1,909平方公里(737平方哩),是15县中最小者。根据2008年人口普查,此
- 射箭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射箭比赛首次出现在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被列为表演项目,及后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样被列为表演项目,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列为奥运
- 胡瑟库胡瑟库是一位下埃及统治者,在巴勒莫石碑中被提及。由于考古学家没有发现其他证据,他可能是神话中的国王,甚至可能是完全虚构的统治者。
- 市辖区市辖区(常通称为区或行政区)是指建制市辖域之下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区为直辖市及市下辖的行政区划,层级与县以下的乡、镇、县辖市相同。与乡、镇、县辖市一样,皆以公所(即:区公所
- 暗礁暗礁是指一种类似岩石的物质,常常出现在沙洲或其他位于水面以下,在低水位时的深度通常不超过6英寻(11米)。许多暗礁由非生物过程形成——沙的沉积、水波侵蚀岩石的凸出部分以及
- 环保运动环保运动或环境运动(英语:Environmental movement)这个名词含有保育、绿色政治的意味,是一个跨科学的(diverse scientific)、社会性的、针对环境问题的政治运动。环保主义者常提倡
- 方圆美术馆坐标:23°11′57″N 120°09′27″E / 23.1991115°N 120.1575436°E / 23.1991115; 120.1575436方圆美术馆,又称遂园,是一座位于台湾台南市将军区的美术馆,成立于2008年11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