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弃生(1866年12月17日-1928年),原名攀桂,字月樵,台湾清末、日治时期重要文学家。彰化鹿港人,台湾割让后改名洪�,字弃生,以字行。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以第一名入学生员,光绪廿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后,绝意仕进,不再科举,遂潜心于诗词、古文,把台湾历史与社会刻划于诗文中,发挥了不屈不挠的反殖民精神。杨云萍评洪:“近代学人之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风。”著有《寄鹤斋诗矕》、《寄鹤斋文矕》、《台湾战纪》、《中东战纪》等,著作甚丰,其〈鹿港乘桴记〉被选入台湾高中国文文言文教材。
洪在世时,坚持衣发如旧。将原属满人的薙发留辫,作为其认同中华文化与反日的作法。后来虽遭日本警察强行剪去辫发,仍留下“我生跼蹐何不辰,垂老乃为断发民,披发欲向中华去,海天水黑波粼粼”、“长叹无天可避秦,中华远海总蒙尘,本为海岛埋头客,更变伊川披发人。”等诗作。
其子为作家洪炎秋,以散文名世,在二二八事变时被诬指“鼓动暴动,阴谋叛国”,后获平反。
注:其诗,为日本作家佐藤春夫所称道。略如:“…连读都读不来的人,固然无法论其诗,不过从此片麟只句而言,其高踏的世外人的高迈气魄,让我觉得如同读到用汉字写成的波特莱尔诗集之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