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科学

✍ dations ◷ 2025-02-23 06:29:51 #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科学
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科学即时通常所谓的伊斯兰科学、阿拉伯科学,是指中世纪的伊斯兰黄金时代(约750年至1258年)时伊斯兰世界发展出来的科学。在这段时期内印度、伊朗,特别是希腊的科学知识传入并影响到了伊斯兰文明的发展。伊斯兰文明内的科学发展有种族之别。贡献最多的是波斯人、 阿拉伯人、 摩尔人、亚述人和埃及人。他们的宗教背景各不相同,大多数属于穆斯林,但也有基督教徒、 犹太人 和无神论者。“伊斯兰”一词即可以指伊斯兰教也可以指伊斯兰文明。 虽然穆斯林的数量逐渐增长,但伊斯兰文明依旧是多信仰和多文化的。伊斯兰科学最著名的成就在数学、天文学和医学上。其他领域则包括:中世纪伊斯兰科学家之间交往密切,其研究也犹如同本之木。同时大多数的重要伊斯兰科学家都是通才,即所谓哈基姆(Ḥakīm),他们对伊斯兰科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基督教,特别是聂斯托利派教徒在伊斯兰科学的翻译工作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些人包括科学家古斯塔·伊本·鲁卡、帕特里克·提齐乌斯以及神学家他提安、巴戴桑、聂斯脱里等。关于伊斯兰科学在科学史中的地位,有许多不同观点:以伯特兰·罗素为代表的传统观点 认为虽然伊斯兰科学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但是在发明上并不多,相对的是保存了许多古典文明的知识,并后来反过来传到了中世纪欧洲。一些持修正主义的学者,如阿卜杜勒·萨勒姆和乔治·萨里巴认为 穆斯林科学在中世纪发生了重大革命。唐纳德·劳德利奇·希尔等学者认为伊斯兰教是伊斯兰科学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潜在因素。 艾哈迈德·达伦(Ahmad Dallal)认为中世纪伊斯兰科学“不仅对早期人类史甚至是当代人类史都有着重大影响”。托比·哈弗(Toby E. Huff)认为伊斯兰虽有许多发明,但并没能导致科学革命。威尔·杜兰特、 菲尔丁·H·加里森 和伯纳德·刘易斯认为穆斯林科学家在实验科学和科学研究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相关

  • 2s2 2p22, 4第一:1086.5 kJ·mol−1 第二:2352.6 kJ·mol−1 第三:4620.5 kJ·mol−1 (钻石六方主条目:碳的同位素碳(Carbon,拉丁文意为煤炭)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C,原子序数为6,
  • 玻利维亚出血热马秋波病毒玻利维亚出血热(英语:Bolivian hemorrhagic fever,简称BHF,别名有black typhus、Ordog Fever等)是一类由感染马秋波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该疾病为人畜共通传染病,起
  • 氧化银电池氧化银电池,又称银锌电池或锌-氧化银电池,是以银的氧化物作正极、锌作负极、碱性溶液作电解质的一种电池。既可做成一次电池,也可做成蓄电池,但两者的其他辅助成分与制造方式有
  • 希佩尔-林道综合征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disease,VH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血管母细胞瘤累及小脑、脊髓、肾脏以及视网膜。其若干病变包括肾脏血管瘤
  • 矮子丕平矮子丕平(法语:Pépin le Bref,714年-768年9月24日),又称丕平三世(Pépin III)、矮子丕平。丕平是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751年,在教皇和法兰克贵族的支持下,推翻墨洛温王朝,成为法兰克国王
  • 埃提乌斯弗拉维乌斯·埃提乌斯(拉丁语:Flavius Aetius,396年-454年),又译阿哀契乌斯,西徐亚裔罗马人,西罗马帝国末期的主要军事统帅。他的主要战绩为在沙隆战役击败匈人入侵,并取得了古代欧洲
  • 马森三色染色法马森三色染色法(Masson's trichrome stain),是一种用于组织学的染色方法。从皮埃尔·马森(英语:Pierre Masson)(1880–1959年)的原始配方开发而来的新配方具有不同的特定应用,但都适
  • 客观客观性是哲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指从不同观点或角度来思考或判断某件事物的合理性,一个事物不受主观思想或意识影响而独立存在的性质,跟“主观性”相对应。客观的事实,不受人的思想
  • 规范控制权威控制或规范控制,是图书馆信息学中一个整理图书馆目录(英语:Library catalog)和目录信息的方式,使同一主题使用相同、唯一的标题。这些标题贯彻整个目录库并且能与其他交叉引
  • 生活风格社会学中,生活型态(或生活风格、生活方式)是一个人(或团体)生活的方式。这包括了社会关系模式、消费模式、娱乐模式和穿着模式。生活型态通常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