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之三妥协

✍ dations ◷ 2025-04-04 07:48:05 #五分之三妥协
五分之三妥协(英语:Three-Fifths Compromise)是1787年美国南方与东北方在美国制宪会议中达成的协议。妥协将奴隶的实际人口乘以五分之三,以作为税收分配与美国众议院成员分配的代表性用途。此妥协是由与会成员詹姆士·威尔森和罗杰·谢尔曼所提出。反对奴隶制的与会成员一般希望只计算每个州的自由居民,但另一方面,支持奴隶制的与会成员则希望能够实际计算奴隶的人口。因为奴隶不能投票,奴隶主将因在众议院和选举人团的代表增加而得到好处。最终对计算“其他所有人口”的妥协是将实际数字乘以五分之三,相对于原方案可降低蓄奴州的势力,而提升北方的地位。五分之三妥协规定在美国宪法的第1条第2款第3节中: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五分之三的比例,是源自于在1783年对邦联条例提出的一项修正案。该修正案是为了改变决定各州富裕程度的基础,从而将其纳税的义务,从不动产改成人口,作为衡量该州创造财富能力的方法。由国会委员会的提案过去建议,税收“应由各殖民地按其每个年龄、性别及素质之居民人数的比例提供,除了不缴税的印地安人之外”。而南方立刻就对这套公式表达反对,因为这将把奴隶包括在需要支付的税额中,而奴隶当时主要被认为是一种财产。正如汤玛斯·杰佛逊在辩论中写的笔记,南方州份将依“其人数与富裕程度的结合来纳税,然而北方只需依据其人数”。之后维吉尼亚州的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提出二分之一的妥协,而几个新英格兰人提出四分之三的妥协,但都未能取得足够的支持,国会最后将比例落定在由詹姆斯·麦迪逊提出的五分之三。但此修正案最终以失败告终,因少了两州而未能达成修改邦联条例所需之一致认可(仅新罕布夏州和纽约州反对)。然而,该提议的比例对在制宪会议出现的僵局是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案。在当时的情况下,在邦联条例下所获的挫折造成各角逐势力的结盟。在条例的修正之时,北方希望计算的奴隶数能比南方多,因为目的是确定向联邦政府所支付的州税。在制宪会议中,更重要的议题是在国会中的代表权,所以南方希望计算的奴隶能比北方多。“很多人都说让没有意愿的人计入代表的计算是不正当的……他们是人,虽然因身为奴隶的条件而被降级。他们是知道其所居住之州份的地方性法规的人,同时他们也知道大自然的规律。但代表权和赋税相互配合……难道这正好施加了一个奇特的负担,却没因此授予某些适当足够的优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五分之三的比例,或称“联邦比例”,对内战爆发前之蓄奴州选民比例相对过高的政治事务产生重大影响。举例来说,如果席次是由自由人口数所分配,那么1793年南方蓄奴州在众议院本应分有33席的代表,而其却分得了47席。1812年,蓄奴州有76席而非59席;1833年则是98席而非73席。结果,在内战爆发前的这段时间,南方人主导了总统选举、众议院议长人选和最高法院。历史学家杰瑞·威尔士(英语:Garry Wills)曾推测,若去掉蓄奴州多出来的选票,那么杰佛逊将会输掉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还有“密苏里州将不实行奴隶制……杰克逊的印地安人迁移政策将无法通过……威尔莫特但书(英语:Wilmot Proviso)将会禁止在从墨西哥赢来的领土上实行奴隶制……内布拉斯加法案将无法通过”等。然而,其他的历史学家批评威尔士的分析太过简单。举例来说,虽然五分之三妥协可以被看成是有利于南方州份(因其普遍有较多的奴隶人口),但是康乃狄克妥协倾向对于北方的州份有利(因其普遍规模较小)。这使得新宪法得以满足这些局部利益的平衡。1865年,内战结束和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通过废除奴隶制之后,五分之三条款失效。后来1868年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第2款取代了第1条第2款第3节。它明确指出“众议员名额,应按各州人口比例进行分配,此人口数包括一州的全部人口数,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

相关

  • 生物病毒分类表本页面列出了生物病毒的分类,包含病毒以及类病毒、普利昂蛋白、卫星病毒等等得亚病毒因子。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
  • 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是一种因为受到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感染,引起皮肤产生病变,也可能发生在肺、关节、骨骼,甚至脑,但是较为罕见。申克氏胞子丝菌存在于土壤中,干草堆、
  • 阿富汗临时政府阿富汗伊斯兰国,是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结束、原政权垮台后,在1992年所成立的新政权,由阿富汗伊斯兰联合拯救阵线执政。1996年,塔利班攻陷喀布尔,改为伊斯兰酋长国,伊斯兰联合拯救阵
  • 张玉法张玉法(1935年2月1日-),中华民国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张玉法幼时生长于山东峄县。国共内战爆发后,他与同学随国民政府自山东辗转南下流亡。1949年,在澎湖七一三事件后入澎湖防
  • BBC广播大楼BBC广播大楼(英语:Broadcasting House),是英国广播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位于伦敦的波特兰坊。广播大楼动工于1928年,在1932年完工。1932年3月15日,第一个在广播大楼制作的广播节目对外
  • 郑天佐郑天佐(1934年9月6日-),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出生于台湾台中县。1958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理化系,1964年获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硕士,1966年获得博士学位。1967年至19
  • 顺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症(英语:Anterograde amnesia)是一种失忆症,与忘记发病前事物的逆行性遗忘症不同,此病病患会遗忘患病后发生的事物。很大程度上来说,人们对于记忆的机理研究得不是很透
  • 明初明初官话音系,即明朝前期北方汉语官话的语音系统,属于近代汉语。《太祖实录》洪武八年三月:“是月《洪武正韵》成。初,上(明太祖)以旧韵起于江东,多失正音,乃命……以中原雅音校正之
  • 西木区西木区(Westwood)位于洛杉矶西北部,靠近比弗利山,为洛杉矶一住商混合社区,及洛杉矶加州大学所在地。西木区范围北起日落大道(Sunset Blvd),东至比弗利山市政界,南至圣塔莫妮卡大道(San
  • 廖芳洁廖芳洁(##年##月##日-),台湾知名新闻主播,现为三立新闻台《台湾大头条》当家主播。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副修传播学程https://www.instagram.com/funjay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