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早期

✍ dations ◷ 2024-11-05 22:41:22 #现代早期
二十世纪古典音乐,是指自1900年至2000年,继承欧洲古典音乐而来的一个音乐纪元,这个世纪没有一种统治性的风格,作曲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现代主义(英语:Modernism (music))、印象主义和后浪漫主义(英语:post-romanticism)等音乐都可以追溯到世纪之交之前的几十年,但它们之所以能被包括在内,是因为它们跨越了19世纪、比共晓时期风格的音乐更进一步。新古典主义和表现主义音乐(英语:Expressionist music)大约出现在1900年之后。简约音乐开始于本世纪较晚时候,可以看作是从现代到后现代时代的转变,尽管有一些说法认为后现代主义早在大约1930年已经兴起。无调性、序列主义、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都是在本世纪发展起来的。爵士乐和民间音乐对当时的许多作曲家都有重要影响。在此之前,古典音乐有两大流派:古斯塔夫·马勒与理察·施特劳斯的后浪漫乐派、和德布西的印象乐派。其分派下音乐种类更是繁多。到了1960年代至1970年代,更出现了当代音乐包括了如布列兹的序列音乐、极简音乐,斯蒂夫·莱奇和菲利普·格拉斯使用简单三音和弦,Pierre Schaeffer(英语:Pierre Schaeffer)的具体音乐,Harry Partch(英语:Harry Partch)、阿洛伊斯·哈巴和其他人的微分音音乐,还有约翰·凯吉的机遇音乐。在现代音乐之前,作为前继者的欧洲古典音乐家有巴托克·贝拉、马勒、理察·斯特劳斯、浦契尼、德布西、艾伍士、艾尔加、荀白克、拉赫玛尼诺夫、普罗高菲夫、史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布瑞顿、柯普兰、卡尔·尼尔森等人。当时古典音乐也和爵士乐相互影响,同时在两个领域作曲的音乐家有盖希文及伯恩斯坦。现代音乐一个极重要的特点是开始有所谓传统及前卫之分别,它们的音乐原则在一方占极其重要性者,在另一方往往不是那么重要或不被接受。例如魏本、卡特、瓦雷兹、米尔顿·巴比特等人对前卫领域有重要贡献,但是,在此领域外就常常被攻击。随着时间,前卫的概念已经逐渐的被接受,两个领域彼此之间的分野不再那么壁垒分明,并且出人意表的,这些开拓性的技巧常常被流行音乐所引用:披头四、平克·佛洛伊德、麦克·欧菲尔德、超脱乐团、电台司令等等耳熟能详的歌星,还有许多电影使用的配乐。必须注意的是,这篇文章仅仅提领出二十世纪音乐的大纲,所提到的音乐家在一个方面做出贡献,并不代表他只在该领域发挥。例如史特拉汶斯基在他作曲家生涯的不同时期,他同时被认为是浪漫乐派、新古典主义、以及序列音乐的成员。20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型态对音乐也有重大的影响力,世界在工业化时代有了逐渐进步的录音和回放设备,从录音带到CD到DVD,有了广播和电视,以及整个资本主义脉络的内嵌。相反在19世纪,人们大多自己创作音乐,或者在音乐会上听到音乐。其中分为浪漫主义和印象/神秘主义两类,后者是前卫的现代音乐的先驱。许多种音乐都被赋予所谓现代性的名词,但即使如此它们之间常有非常大的差异。会如此的原因,在于认为二十世纪这一段时间,世界上有极大的改变,有着全新的社会和活动的意义。而所谓艺术也应该接受这样全新的基础,也就是一种新的美学。现代性撷取十九世纪的进取精神、对于严谨态度和技巧进步的慎重,然而把艺术从十九世纪的规则和形式释放出来。取一个例子来说,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以工具来制图,并非他无法使用徒手制图,而是他认为“机器是未来,所以我想用机器造美”。在二十世纪流行的各式音乐运动,包括新古典主义、序列主义、实验主义、概念主义(英语:Conceptualism)都可以追溯至此概念。荀白克是二十世纪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早期作品属于后浪漫风格,被瓦格纳和马勒所影响,但稍后他放弃了这一整个路径,改而写作无调性的音乐——这种作曲法被认为他的首创。他发明了十二音列作曲法,企图取代传统的调性系统。他的学生,魏本和贝尔格更进一步扩展了这一理论,并且在应用上也有所成就。因而他们三位被称为勋伯格三人组,或第二维也纳乐派(英语:Second Viennese School)。如同名字暗示的,这种新音乐意欲达致如同古典的维也纳乐派的影响力,如同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一样。勋伯格的音乐和他的追随者在当时遭受极大的质疑,到现今也仍是如此。听众们发现他的音乐难以捉摸,并且毫无旋律感。尽管如此,像月下小丑(英语:Pierrot Lunaire)(或月宫小丑)此般的乐曲仍然持续的被演奏和研究,与其相衬,许多当代的接受度较高的乐曲反而被人们遗忘。造成此一结果的原因是,这一由他领进的理论影响力之巨大,即使创作调性音乐的作曲家们也莫不被影响。许多作曲家在此之后就不再依靠传统调性系统来写作音乐。十二音列的技巧也被其他的作曲家所改变,为了控制音乐的其他层面,而非原本意图的控制音高,例如音符的强弱或是起奏的方法,藉以创造完全序列化的音乐。米尔顿·巴比特便据此创造了自己的时序系统,使得每个音符的起奏点之间的时间距离也呈现序列的关系。魏本的“点描派”风格使乐曲中的每个个别的声音都具备结构的重要性,这个风格影响了二战后的作曲家如布列兹和史托克豪森。讽刺的是,在多年无人问津之后,十二音列作曲法一度在50-60年代的欧洲被奉为圭臬,然后之后又回到了低潮。不论新旧作曲家们又使用了调性系统,这一方面的音乐家们形成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浪漫音乐、或简约音乐潮流。斯特拉文斯基在年轻时曾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门下学习,后来变成现代乐派、然后是新古典主义派、在最后勋伯格死后成为序列主义派。在二十世纪早期的现代作曲家如乔治·安太尔和其他人作出了惊骇众人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展现了对音乐传统的漠不重视或者讽刺性的浮夸态度。艾伍士就曾引用流行音乐,经常使用多重调性的音乐,而其结果是极端的不协调,并且旋律看起来有着几乎不可能被演奏的复杂性。亨利·考埃尔在演出自己的钢琴独奏乐曲时,是同时在钢琴内部弹拨琴弦,并且同时敲击琴键,或者使用他的手臂或乐谱来演奏tone cluster。瓦雷兹也写作高度不协调的乐曲,使用不寻常的响度(sonority)和未来主义式的名称;他同时梦想着能够使用电子器材创作音乐。查尔斯·西格(英语:Charles Seeger)清楚的阐述不和谐对位法的概念,这个技巧后来被卡尔·拉格尔斯、露丝·克劳佛-西格(英语:Ruth Crawford-Seeger)和其他等人使用。史特拉汶斯基和谢尔盖·达基列夫因为他们的作品“春之祭”加以尼金斯基的舞蹈,引致了一场暴动而逃离。大流士·米尧和保罗·欣德米特探索了多调性音乐的领域。阿马德奥·罗尔丹特地设计了敲击音乐的合奏嵌入于传统的作曲技巧中,这个想法立刻被瓦雷兹和其他人所仿效。魏尔基础于德国歌舞厅音乐的特质写作了脍炙人口的“三便士歌剧”。在前卫领域的现代作曲家,他们经常写作无调性音乐、有时探索十二音列作曲法、使用大量的不和谐和声、引用或模仿流行音乐、或者甚至由观众来激发他们作曲的灵感。新古典主义在音乐史上指的是20世纪,一个回归“普工实用”和声技巧的音乐运动,它混和了许多不协和以及新式节奏的概念,作为和古典主义的区分。史特拉汶斯基、亨德密特、普罗高菲夫、巴托克·贝拉等等一些人经常被当作这个潮流中重要的成员,另外,尚有多产作曲家米尧和同时期的浦朗克。新古典主义与艺术上回归理性模型的潮流是同时发生的,可以视为对于一次大战的回应。这样一种较为小型、简化而有秩序的取向,被认为是对于过度激动而疲乏的感性主义的回应。而当时的经济状况也驱使作曲家们走向小型合奏的规模,因而这种“do more with less”的寻求得到了具体的实践。史特拉汶斯基的大兵的故事(L'Histoire du Soldat)、顿巴敦橡园协奏曲、管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都是例子。他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在浪子的历程一部歌剧中达到顶点,该剧剧本由现代主义诗人威斯坦·休·奥登所写。史特拉汶斯基在这一领域中的竞争者是德国作曲家保罗·欣德米特。他混和了尖锐了不协和音、复调性和free ranging chromaticism into a style which was "useful"。他用这种方法同时写作室内乐和管弦乐,最有名的例子大概是画家马蒂斯交响曲(Mathis der Maler),而室内作品如法国号奏鸣曲。新古典主义在美国受到欢迎,娜迪亚·布朗热一派的音乐家基于他们对史特拉汶斯基的理解,散布了各式各样的概念。他们的学生,艾略特·卡特、柯普兰、罗伊·哈里斯、米尧、皮亚佐拉和维吉尔·汤姆森,都曾一度是新古典主义的作曲者。新古典主义最易辨别的特征是使用三全音作为稳定音程的旋律,色彩性的在固定音型中加上不协和音和块状和声,以及自由混合的多重节奏(polyrhythm)。新古典主义迅速的赢得了许多听众,那些反对无调性音乐作为“真正”现代音乐的人,更加支持这个潮流。某些现代派作曲家使用了一些民族音乐来增加音乐中的节奏性以及和声变异性。例如:在欧陆,匈牙利音乐家巴托克·贝拉和高大宜,和邻国捷克音乐家杨纳杰克,都研究了他们国家中的民歌音乐,然后使用之于他们自己的作品之中。在美洲,巴西的海托尔·维拉-罗伯斯和美国的查理斯·艾伍士,则发挥了源于匈牙利的李斯特的复调性音乐。他们和而邻近墨西哥的夏威士都在创新音乐风格的同时,仍有使用部分美洲原住民的民族音乐和欧裔或非裔国民的传统音乐片段。英国的佛汉-威廉斯虽然常被归为印象乐派作曲家,但公众对其认识却多来自其英国民间音乐改编的古典乐作品,如<绿袖子幻想曲>和<英国民歌组曲>。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成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回应。后者断言人类活动的产物(特别是透过机巧来制造或创造的)是技艺本身的中心主题。而艺术的作用乃是在于引起人们对于物体的沉思,一位作曲评论家Steve Hicken如是说。这个现代主义原则看起来可回溯至杜象的达达主义、具象音乐乐派、以及由埃德加·瓦雷兹和其他人发起的实验电子音乐。然而,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是,人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个体涵盖在所有人的产物之中。约翰·凯吉是二十世纪音乐一个卓越的指标,他的影响力随着年岁稳定的成长,并且被许多人认为是后现代音乐的创办者之一。凯吉在他的乐曲之中表现质疑音乐的根本定义,强调所有“声音”都必然会是音乐的观点。在“4分33秒”中,凯吉展示了他的概念,即非意图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同样,符合音乐的合法性。他亦引目地使用了即兴音乐与“制造的声音”,为了镕铸一种新的有趣而不同的音乐类型。他的音乐无疑反映了他的想法:没有“音乐”或是“噪音”,只有“声音”,声音的组合即可成为音乐性的事件。而非强调任何关于思想注意力或者限制音乐成为必然艺术的思想。然而凯吉由于方法上的差异,被一些人认为是前卫的。由于这个理由,许多人认为他的音乐不具吸引力。有趣的是,似是与凯吉的“非决定论”对立的“过度决定论”序列音乐家,也同样生产音效上差不多效果的音乐,许多序列音乐家如布列兹和史托克豪森也同样使用即兴的程序。麦可·尼曼主张,在实验主义的音乐这一体系中,简约主义即同时是序列主义和非决定论两者的反动,而两者也是简约主义的资助者,而成为一种辩证关系。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在音乐和绘画上的发生具有相似的情境。一方面,对于机械论式的诠释喜好逐渐降低,现代主义的手段被弃置;取而代之的是个人主义化的风格和实验主义。但是,后现代主义拒绝了解释性的立场:the need to be "in" on the joke as it were。相反地,他们采取大众的眼光,成为他们的美学指导。在此运动中首先与现代主义明显切断,采取凯吉给予的灵感并且强调声音层次的乐派是简约音乐。二十世纪后期,许多作曲家开始探索现在称作“极简音乐”的领域。这个类型最精确的定义,常常是针对于音乐行进方面的指涉:许多乐段经常重复并且层次有序的排列起来,借此技巧制造整体性的音效。早期的例子包括特里·赖利的《C音》和斯蒂夫·莱奇的“Drumming”。赖利经常因为的《C音》这部作品被视为“极简音乐之父”,这部作品是由许多旋律的小节组成,并且由演奏者依照自己喜好的速度来演奏。这群先锋音乐家——精确地说包括特里·赖利、菲利普·格拉斯、斯蒂夫·莱奇和La Monte Young等人——他们的目的是让音乐成为适合所有人的艺术,并且表达他们对于古典作曲技巧的质疑,他们并非潜伏地在乐曲中写入这种意念,而是相当明白的表达出来。极简音乐一个与以前的音乐最不同而重要的差异,在于使用一种称作“out of phase”的技巧,这个技巧使用了不齐拍的旋律,使两个以上的旋律主线既分开又结合。它让演奏者自行决定乐曲的细节,一个明显的对比是理查·华格纳的莱茵河的黄金,它虽然用了不同的乐段来层叠,符合一个特征,但是它所有的旋律都由一个节拍控制,是古典的合拍音乐。极简音乐家和传统聆听者之间常有争议,批评者认为这种音乐过度重复以及情感上空洞,而支持者则认为这种静态的元素在理解乐曲转进的微小变化相当有优势。即使如此,极简音乐已经造成非常广泛的影响,例如并非属于经典极简主义的卡尔海因兹·史托克豪森和利盖蒂。而另外如阿沃·帕特、约翰·塔文纳、戈雷斯基等音乐家则开创了所谓精神性的“Holy Minimalism”的领域,尤其是戈雷斯基所写的三号交响曲是90年代最畅销的古典音乐专辑。而从第二波的极简音乐继承者开始,这些人又被认为具有一些非极简音乐的特征。这些人包括约翰·亚当斯和他的学生Aaron Jay Kernis(英语:Aaron Jay Kernis)写作歌剧音乐。极简音乐此一发展大大扩张了所谓音乐,以及作曲家和乐曲的领域。二十世纪的科技进步使得以电子途径制作声音成为可能,而这有许多方法,有些音乐家使用插电的乐器来演奏古典乐曲,例如梅桑在许多乐曲中使用马特诺电子琴;有些70至80年代的音乐家使用合成器、有些电脑时代的音乐家则使用电脑。还有作曲家放弃乐器而使用录音带来创作音乐,录制音效后,有计划地将它们放置于音乐之中。皮埃尔·谢弗(英语:Pierre Schaeffer)就是这种作法的先驱者,称作具体或具象音乐。而如卡尔海因兹·史托克豪森则采用纯电子途径来创作音乐。在美国,米尔顿·巴比特使用RCA Mark II合成器来创作。有时候此种电子音乐又会混合传统乐器,卡尔海因兹·史托克豪森的“Hymnen”、埃德加·瓦雷兹的“Déserts”、马里奥·大卫朵夫斯基的“Synchronisms”是几个显著的例子。(不过今日演奏“Déserts”一曲时,有时会省略录音带的部分)在电影音乐方面,Oskar Sala(英语:Oskar Sala)利用特劳乌特琴(英语:Trautonium)替亚佛烈德·希区考克的《鸟》一片创作了背景音效;Morton Subotnick(英语:Morton Subotnick)也替《2001太空漫游》一片编写了电子配乐。几个著名以电子乐器,演奏古典音乐传统风格的作品包括:伊阿尼斯·泽纳基斯是另一个使用电脑和电子乐器的现代作曲家,他也自己发明了一种电子乐器。Alvin Lucier(英语:Alvin Lucier)、Gordon Mumma(英语:Gordon Mumma)和David Tudor(英语:David Tudor)等人创造了现场演奏电子音乐的形式。有几个专攻电子音乐的机构在二十世纪之中崛起,巴黎的IRCAM大概是他们之中最著名的一所研究中心。简约音乐家诸如斯蒂夫·莱奇的影响力(特别是“Drumming”一作)明显影响了后来的人如DJ Spooky他们的作品。这是二十世纪音乐和电子音乐(如trip-hop、trance、drum'n'bass)交互影响的极佳范例。许多作曲家将爵士乐风格融入了古典作品中,数个著名的例子包括:“New Complexity”是当代欧洲的前卫音乐潮流,他们的音乐家有布莱恩·芬尼豪赫、James Dillon(英语:James Dillon (composer))、Michael Finnissy(英语:Michael Finnissy)等人。另一个方向朝着器乐技巧和音色的扩张,例如赫尔穆特·拉亨曼、Salvatore Sciarrino(英语:Salvatore Sciarrino)等人的作品。还有令一个值得注意的潮流乃是“频谱音乐”,著名的音乐家包括Tristan Murail(英语:Tristan Murail)、Gérard Grisey(英语:Gérard Grisey),还有“后频谱音乐”的卡伊娅·萨里阿霍 、芒努斯·林德贝里(英语:Magnus Lindberg)等人。

相关

  • 半合成"半合成"指以从来自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天然产物为起始原料合成最终产物的化学合成方法。所需原料通常已具备最终产物的基本骨架及其多数官能团,甚至已具备最终产物所需的
  • 蓝婴症青紫婴儿(blue baby),或称为发绀婴儿、蓝婴,是指婴儿因先天性心脏缺损或后天性缺氧,血含氧量较正常人低,造成发绀现象。因患儿身体呈蓝紫色而得名。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Templat
  • 低血镁低血镁症(Hypomagnaesemia)是描述血液中的镁离子含量低于正常值的现象。正常人体内的血镁约介于 1.7–2.2 mg/dL 之间,如果血镁值低于 1.7 mg/dL(0.7 mmol/L)就是低血镁症。症
  • 可可花火子(英语:Hanabiko,1971年7月4日-2018年6月19日),昵称可可(Koko),是一头雌性西部低地大猩猩,以掌握大量修改版美国手语手势而闻名。根据可可的照料人兼她的教师弗朗辛·帕特森(英语:F
  • 葡萄糖胺氨基葡萄糖(C6H13NO5)又称葡萄糖胺、葡糖胺或氨基葡糖,是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葡萄糖是蛋白质或脂类糖基化反应中的重要前体。氨基葡萄糖衍生物N-乙酰氨
  • 杏林大学杏林大学(日语:きょうりんだいがく),简称杏林大,是一所本部位于东京都三鹰市新川6-20-2的日本的私立大学。1970年设立。 杏林大学拥有位于三鹰市和八王子市的三个校区,是一所设有
  • 莫莱-明托改革莫莱-明托改革(Morley-Minto Reforms, Government of India Act 1909)即“1909年印度政府法案”,因由当时印度事务大臣、自由党(Liberal Party)政治家兼作家约翰·莫莱和时任总督
  • 亨利二世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亚奎丹公爵(1152年起)。他所
  • 斑蚊黑斑蚊是伊蚊属(学名:Aedes)昆虫的通称,又称伊蚊、斑蚊或艾迪斯蚊,属于蚊科库蚊亚科,有很多种类分布在世界各地。此类型蚊虫通常活跃于傍晚和清晨时分,其中白线斑蚊及埃及斑蚊是登
  • 罗兰·加洛斯球场罗兰·加洛斯球场(Stade Roland-Garros)是法国网球公开赛的比赛场地,坐落在巴黎西郊。这也是四大网球公开赛中唯一采用红土场地的赛事。球场的名字是为了纪念法国民族英雄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