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瑞鳕

✍ dations ◷ 2025-10-22 07:04:51 #墨瑞鳕

墨瑞鳕(学名:,英语:Murray cod、cod、greenfish或者goodoo)中国大陆译作澳洲龙纹斑,虫纹麦鳕鲈、虫纹鳕鲈、虫纹石斑鱼,台湾译作墨瑞河真鲈、河鳕、东洋鳕、淡水鲈鱼,是真鲈科下麦鳕鲈属的一种肉食性淡水鱼。尽管在当地方言中称为“鳕”(cod),但是这种鱼其实与北半球海洋的鳕属()鱼类毫无关系。 墨瑞鳕发现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无论从经济还是生态学角度上讲,它都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有脊椎野生动物之一。墨瑞鳕是澳大利亚淡水鱼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墨瑞鳕的学名曾有一段时间被改为,以与墨累河鳕区别,当时墨累河鳕被认为是墨瑞鳕的亚种。2010年,墨累河鳕成为完全的种,得到种名,于是墨瑞鳕的种名改回。

虽然原本墨瑞鳕栖息于几乎自整个墨累-达令流域,但是自澳大利亚英国殖民时期以来,墨瑞鳕的数量因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而急剧减少,现在已成为濒危物种。

墨瑞鳕是一种肉食性鱼类,靠捕捉其他鱼类为食。在春季产卵后,亲鱼会尽职尽责地保护卵。在澳大利亚水族馆,墨瑞鳕是一种很常见也很受欢迎的鱼。

墨瑞鳕和石斑鱼很像,身体肥厚、狭长,头部宽阔、略有凹陷,巨大的口中有细碎的针状牙齿。上下颚基本等长,有时下颚稍稍突出。

墨瑞鳕的背鳍前端呈锯齿状,后部为圆形且更高。臀鳍和尾鳍都是大的圆形鳍,颜色灰黑有白边。胸鳍颜色和身体两侧的颜色相同,腹鳍不甚灵活,白色,有两条拖曳的白色细丝。

墨瑞鳕的腹部是白色或奶白色,而背部和身侧则从黄绿色到绿色不等,有大片黑灰色斑点。其颜色的具体深浅取决于水的透明度,生活在清澈水域的小型至中型墨瑞鳕色彩特别明晰,大型个体则呈现出灰绿色的外观。

墨瑞鳕是一种大型鱼,成年个体可达到80-100厘米(31-39英寸)。最长可达1.8米(5.9英尺),重达113千克(249英磅)。不过现在大型个体在野外已经很少见到了。

1800年代和1900年代早期,渔夫、河边居民和鱼类学家一般将两种相似的鱼分为墨瑞鳕和鳟鳕。但是在分类学上二者之间的界限却混淆不清,当时只有墨瑞鳕被正式认可,学名为,来自于一位姓McCulloch的澳大利亚早期鱼类研究者和发现其第一个正模标本的麦觉理河。。直到1970年代,基因学证据显示这两种鱼是完全不同的物种,而且最初所谓“墨瑞鳕”的标本其实是鳟鳕的。于是根据生物分类法,被改作鳟鳕的学名,而赋予墨瑞鳕新学名,代表其新正模标本发现的皮尔河。

为了与墨累河鳕相区别,墨瑞鳕的学名曾有一段时间被改为,当时墨累河鳕被认为是墨瑞鳕的亚种。2010年,墨累河鳕成为完全的种,得到种名,于是墨瑞鳕的种名改回。

墨瑞鳕的俗名来自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墨累河,这篇流域灌溉著澳洲大陆约14%的土地。墨瑞鳕的自然栖息地几乎全位于该盆地内,特别是低地、盆地南部700米(2,297英尺)以下的高低和北部1,000米(3,300英尺)以下的高地。

实际上,在墨累-达令流域内,从浅滩、激流到池塘、小溪,几乎都适合墨瑞鳕生存。

然而墨瑞鳕已经开始逐渐从高地地区消失了,盆地南部尤甚。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采矿业的发展、水坝和鱼梁的建造,后者阻断了墨瑞鳕的迁徙路线。盆地内发达的畜牧业经常使用砷基浴羊药剂,也对河流产生了污染。新引进的鳟鱼等外来物种也开始和墨瑞鳕进行竞争。

墨瑞鳕是澳大利亚最长寿的淡水鱼之一。长寿是澳大利亚鱼类为了因对多变的气候而发展出的生存策略之一,这样可以保证成年个体可以多次产卵,得到更多的后代。寿命最长的墨瑞鳕活了48年,有些证据显示甚至有活到70岁以至更久的墨瑞鳕。

墨瑞鳕是墨累-达令流域中的顶级掠食者,其食谱包括几乎所有比它小的生物,包括鲤、河鲈、岩鲈、北澳海�、澳洲鳗鲶和甲壳亚门的一些生物。有时也会捕食鸭、鸬鹚、陆龟、鼠、蛇和青蛙。

在出生后4至6年间,墨瑞鳕达到性成熟。大约70%的墨瑞鳕成年时体长可以长到50厘米(20英寸)。一些地区的野生墨瑞鳕则会长到60厘米(24英寸)。

15-35千克(33-77英磅)的大型雌性墨瑞鳕是最佳繁殖对象,大型的个体可以产出拥有更大卵黄囊的幼鱼,它们拥有相对更好的基因,在选择产卵、孵化点时也更加谨慎。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幼鱼的成活率。

刚刚达到性成熟的雌性墨瑞鳕产卵量不会超过10,000枚,而超大型个体则可能产出80,000–90,000枚卵,有记录表明,曾有一只33千克(73英磅)的墨瑞鳕产下了超过110,000卵。不过相对于其他同等大小的鱼类,墨瑞鳕的产卵量并不算多。

墨瑞鳕的繁殖季节在春季,升高的水温和变长的光周期是日子来临的信号。最初,鱼类学家认为20至21摄氏度的水温和春汛是必要条件,春汛为幼鱼带来了丰富的、可供食用的浮游生物和无脊椎动物。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墨瑞鳕每年无论是否有春汛,都会产卵,并且水温也在15摄氏度之下。墨瑞鳕的幼鱼可以在许多条件下生存,在一些没有春汛的河流中,也有许多成功活下来的幼鱼。

如果条件允许,墨瑞鳕会溯游向上前去产卵,有时距离跨度达120千米(75英里)。在求偶时,墨瑞鳕会将预定的产卵点清理干净,通常产卵点选在坚硬物体如原木或岩石的表面,有时也会选择水深2-3米(6.6-9.8英尺)的 粘土河床。在雄性将卵受精之后,雌性就会离开产卵点,雄性则继续守卫尚未孵化的鱼卵,一般持续6至10天,并在卵孵化后继续守卫一个星期。最后,幼鱼会在夜晚离开巢穴,分散到河流之中,在这期内,它们会吸收掉剩余的卵黄囊,并开始捕食浮游生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最为遭到大量捕捞之前,墨瑞鳕曾是墨累-达令流域最常见的物种之一,1800年代和1900年代早期的过度捕捞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19世纪的最后两个十年间,仅维多利亚州伊丘卡一地,就有40至150吨墨瑞鳕被捕捉。1883年,仅新南威尔士州墨阿马一地,就向墨尔本提供了147吨墨瑞鳕。1929年南澳大利亚州一家报纸报导:

在29年间,墨尔本人吃掉了26,214,502 磅墨瑞鳕。市场监管人(Mr G. B. Minns)在他的一份清单中列出了这些数字,并指出墨瑞鳕供应量正在减少。在最高峰1918年,有2,229,024磅鱼进入市场,但是1921年数量开始下降,当年只有1,101,520磅进入墨尔本市场,而去年仅有551,040磅

现在各州政府渔业部门已经开始支持墨瑞鳕保育工作。

水坝、鱼梁等人工建筑阻碍了成年墨瑞鳕溯游而上前往繁殖地点。另外,有研究表明50%的墨瑞鳕幼苗在通过鱼梁时会被杀死。

数量众多的水下沉积物,在过去的150年间被不断移除。这一行为极大地改变了墨瑞鳕生活的生态环境,对墨瑞鳕来说这是重要的栖息地和产卵场所。这些地方有丰富的生物聚落,为水下生物提供著必要的养分。

植被清理和畜群的践踏,也是其栖息地破坏的元凶。

从其他地区引进的鲤鱼、鳟鱼等物种成为了墨瑞鳕的竞争对手,鲤鱼统治了整个墨累-达令流域低地,不只是墨瑞鳕,很多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都遭到严重破坏。

外来的水生生物也带了异国的细菌,墨瑞鳕因为无法抵挡这些病菌的侵袭而死去。

在许多澳大利亚原住民神话中,墨瑞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墨累河边生活的一些部落把墨瑞鳕当作图腾一般的存在。有些神话中说墨累河的形成和一条从猎人手中逃脱的巨大墨瑞鳕有关,墨累河本来只是条小溪,因为逃窜的墨瑞鳕不断扑腾而扩大。最终在墨累河的源头这条墨瑞鳕被逮住杀死,切成片扔回了河里,而这些碎片则变成了河中的其他的鱼。

警告:默认排序关键字“Murray Cod”覆盖了之前的默认排序关键字“Maccullochella peelii”。

相关

  • 抽血检查血液检查(英语:Blood test),是指通过采血以获得受检者的血液,并利用其进行临床检查以获取受检者的健康状况。主要通过医检师进行检验。血液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身
  • 菲利普·狄克菲利普·金德里德·狄克(Philip Kindred Dick,1928年12月16日-1982年3月2日),美国的科幻小说作家,除了现在仍在发行的38本书外,他还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和少数作品出版在廉价杂志上,其
  • 浓姬浓姬(1535年-未知),日本战国时代的女性,父亲为斋藤道三,母亲为正室小见之方。织田信长的正室。后世一般称之为“浓姬”,意即来自美浓的贵族女性。据江户时代成立的《美浓国诸旧记》
  • PopMatters《PopMatters》是一本国际线上杂志,由莎拉·萨普科于1999年创建。该杂志主要刊登对流行文化的一些评论,涵盖电视、电影、图书、电子游戏、漫画、体育、戏剧、视觉艺术、旅行和
  • 电影版电影版又叫大电影,泛指由其他媒体原作改编而成的电影。日语用法称为剧场版,中文遇到使用这词汇的日本作品时,常直接使用剧场版一词而不使用电影版,剧场版一词本身并不局限原本的
  • 中田由美中田由美(日语:中田 ゆみ),日本女性漫画家,冈山县出身。1999年,于《Young Animal》(白泉社)发表读切作品而成为正式的漫画家。2000年到2002年间,主要是在成人杂志上连载青年漫画,2003
  • 李延寿 (消歧义)李延寿可以指:
  • 上沙力站上沙力站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新沙村的一个铁路车站,邮政编码22181。车站建于1990年,有滨洲铁路经过该站,现不办理客货运业务,车站及其上下行区间均未电气化。车站距离哈
  • 来玉龙来玉龙(1945年11月-),山西省应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1964年8月进入太原工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1972年12月,来玉龙成为雁北行署林业局政工干事。1979年11月,升为雁北行署林业局秘书科副科长。1981年6月,升为副处级的雁北行署农委生产办公室副主任。1982年6月,改为担任雁北行署多种经营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1983年5月,任平鲁县委副书记;同年9月,升为县委书记。1988年12月,调入朔州市政府筹备组。1989年3月,担任新成立的朔州市副市长。期间,来玉龙于1989年9月至19
  • IAR 80战斗机罗马尼亚航空工业 IAR 80战斗机是罗马尼亚王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生产的一型低单翼,全金属结构的战斗机;其后续型号IAR 81战斗轰炸机也被改造成俯冲轰炸机。当于1939年首飞时,IAR 80战斗机的性能足以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如英国霍克飓风战斗机和德国Bf 109E战斗机)相媲美。然而,由于量产中所遇到的技术困难和二战爆发后外购武备的交付延迟,IAR 80战斗机直到1941年才进入现役,远远晚于计划。在整场战争中,IAR 80一直是罗马尼亚皇家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它先是参与了巴巴罗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