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盂鼎

✍ dations ◷ 2025-05-01 01:09:44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西周青铜器,宝鸡文物,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1849年考古发现

大盂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岐山是古代周朝的发源地。大盂鼎铸造于周康王二十三年(约前1003年),鼎高102厘米,重153.5公斤,腹内侧铸有19行铭文,分2段,共291字。铭文的内容是有关一个名叫盂的贵族为颂扬周康王的赏赐、训告和伟绩,铸鼎以铭记。

当时的岐山首富宋金鉴把铜鼎买下,因为器形巨大,十分引人瞩目,鼎很快被岐山知县周庚盛占有,他把鼎转卖到北京的古董商人。宋金鉴在考中翰林后出价3000两白银又购得了宝鼎,在他去世后,后代以700两白银卖给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后袁将其送予左宗棠,左又送予了恩人潘祖荫。

潘祖荫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与翁同龢并称,他还收藏着大克鼎。他弄清了鼎的铭文,并为之定名为“大盂鼎”。潘祖荫逝世后,鼎由其弟潘祖年收藏。潘祖年携大盂鼎回到苏州老家,一直对大盂鼎垂涎三尺的两江总督端方不断派人纠缠,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端方被派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而丧命。潘祖年死后,潘家成年男子也都相继去世,潘家的珍贵收藏由孙媳妇潘达于掌管看护。抗日战争开始后,为了不让宝鼎落入日军之手,潘家将大鼎和其他古玩埋于大宅后院的中央大厅中,之后举家迁往上海。日军占领苏州后在潘家多次搜查,但一直未能找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家经过商议,潘达于上书华东文化部希望由国家收藏大盂鼎。1951年7月26日,上海文管会从苏州南石子街的潘宅挖出大盂鼎和大克鼎。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时,大盂鼎和大克鼎与公众见面。后大盂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与大盂鼎同时出土的还有小盂鼎。小盂鼎已佚,仅存铭文拓本。

大盂鼎内腹侧铸铭文19行,分2段,共291字。

王曰:“须!令女盂型乃嗣祖南公。”王曰:“盂!廼召夹死司戎,敏罚讼,夙夕召我一人烝四方,雩我其遹省先王受民受疆土,易女鬯一卣,冂、衣、巿、舃、车马,易乃祖南公旗,用狩。易女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迁自氒土。”王曰:“盂!若敬乃正,勿废朕令!”盂用对王休,用乍祖南公宝鼎,隹王廿又三祀。

相关

  • 杂环杂环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杂环一概念与碳环相对,指的是成环的原子不仅包括碳,还包括氮、氧或硫等原子。简单的杂环环系从3到10员不等;可以是脂环(如四氢呋
  • 古吉拉特语古吉拉特语(ગુજરાતી,拉丁化:Gujarātī)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为印度22种官方语言与14种地区性语言之一,同时也是巴基斯坦少数民族语言。全球有大约
  • 虑病症疑病症(英语:Hypochondriasis),也作疑病性神经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虑病症,是指对自身出现的一些身体状况作出不合实际的解释,担心自己身患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疑病症患
  • 狮尾猕猴狮尾猴(学名:Macaca silenus;又名狮尾狝猴)是生活在西高止山脉及南印度的旧世界猴。狮尾猴的毛皮呈深褐色或黑色。其特征是围绕头部的银白色鬃毛。面部无毛,呈黑色。头至尾巴长45
  • 尤卡坦州尤卡坦州(西班牙语:Yucatán)是墨西哥的一个州,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北临墨西哥湾。历史上曾包括坎佩切州和金塔纳罗奥州。十九世纪时曾是尤卡坦共和国的一部分,短暂脱离墨西哥而独
  •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出典自《医方集解》,共含有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子、大黄、芒硝、黄芩、石膏、桔梗、甘草、滑石、生姜、葱白等19种中药材
  • 朱简朱简(1570年-?),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休宁人,明代篆刻家。善诗文,与当时的著名文人李流芳、赵宦光、陈继儒等互有唱和。精研古代篆体。篆刻着重笔意,有草篆意趣,善用切刀。印风涩
  • 长尾雉属长尾雉属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鸡形目中的雉科中的一个属。尾羽长,眼部周围红色,该属的雌鸟和幼鸟都相当相似。与雉属 是近缘属。本属共5种,其中白颈长尾雉和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特有
  • 续唐书《续唐书》,清朝人陈鳣撰,凡七十卷。陈鳣以后唐为唐朝皇统的延续,南唐为后唐的延续,并以两国为正统,五代十国其他国家均列入世家中。后清末广雅书局收入《光绪广雅丛书》中。
  • 葛嫩娘葛嫩娘(17世纪?-1646年),字蕊芳,金陵人。明末名妓。早年为将门之后,其父因抗清殉国,家破人亡,葛嫩沦落秦淮,“指奸辨贤,抱香自重”。孙临为葛嫩娘赎身,娶为侧室。清初孙临参加抗清活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