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盂鼎

✍ dations ◷ 2025-11-27 01:42:01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西周青铜器,宝鸡文物,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1849年考古发现

大盂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岐山是古代周朝的发源地。大盂鼎铸造于周康王二十三年(约前1003年),鼎高102厘米,重153.5公斤,腹内侧铸有19行铭文,分2段,共291字。铭文的内容是有关一个名叫盂的贵族为颂扬周康王的赏赐、训告和伟绩,铸鼎以铭记。

当时的岐山首富宋金鉴把铜鼎买下,因为器形巨大,十分引人瞩目,鼎很快被岐山知县周庚盛占有,他把鼎转卖到北京的古董商人。宋金鉴在考中翰林后出价3000两白银又购得了宝鼎,在他去世后,后代以700两白银卖给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后袁将其送予左宗棠,左又送予了恩人潘祖荫。

潘祖荫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与翁同龢并称,他还收藏着大克鼎。他弄清了鼎的铭文,并为之定名为“大盂鼎”。潘祖荫逝世后,鼎由其弟潘祖年收藏。潘祖年携大盂鼎回到苏州老家,一直对大盂鼎垂涎三尺的两江总督端方不断派人纠缠,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端方被派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而丧命。潘祖年死后,潘家成年男子也都相继去世,潘家的珍贵收藏由孙媳妇潘达于掌管看护。抗日战争开始后,为了不让宝鼎落入日军之手,潘家将大鼎和其他古玩埋于大宅后院的中央大厅中,之后举家迁往上海。日军占领苏州后在潘家多次搜查,但一直未能找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家经过商议,潘达于上书华东文化部希望由国家收藏大盂鼎。1951年7月26日,上海文管会从苏州南石子街的潘宅挖出大盂鼎和大克鼎。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时,大盂鼎和大克鼎与公众见面。后大盂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与大盂鼎同时出土的还有小盂鼎。小盂鼎已佚,仅存铭文拓本。

大盂鼎内腹侧铸铭文19行,分2段,共291字。

王曰:“须!令女盂型乃嗣祖南公。”王曰:“盂!廼召夹死司戎,敏罚讼,夙夕召我一人烝四方,雩我其遹省先王受民受疆土,易女鬯一卣,冂、衣、巿、舃、车马,易乃祖南公旗,用狩。易女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迁自氒土。”王曰:“盂!若敬乃正,勿废朕令!”盂用对王休,用乍祖南公宝鼎,隹王廿又三祀。

相关

  • 疟原虫疟原虫属(Plasmodium)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囊泡虫。本属生物通称为疟原虫。本属生物中有五种疟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包括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
  • 申叔舟申叔舟(1417年-1475年),字泛翁,号希贤堂(一作保闲斋),是朝鲜王朝初期的政治家,曾奉世宗大王之命,参与朝鲜民族文字训民正音的发明。申叔舟本贯高灵,1439年文科合格并出仕,在当时是学问研
  • 馈赠礼物,也称礼品,通常是人和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物件。而目的是为了取悦对方,或表达善意、敬意。礼物也用来庆祝节日或重要的日子,比如情人节的玫瑰或生日礼物。礼物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 青岛前湾港区3号疏港高速公路青岛前湾港区3号疏港高速公路,简称青岛前湾港区3号疏港高速,高速公路网编号为S7603,是中国青岛市黄岛区连通青岛前湾港的一条疏港高速公路,全长3.3km。该公路起于辛安立交桥,止于
  • 玛格理特·海克勒玛格理特·海克勒(英语:Margaret Mary Heckler;1931年6月21日-2018年8月6日)是美国政治家,马萨诸塞州共和党成员,自1967年至1983年在美国众议院任职八届任期后来,卫生和公共服务部
  • 连浊连浊(日语:.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
  • 孟瑶 (作家)孟瑶(1919年5月25日-2000年10月6日),作家、学者。本名扬宗珍。籍贯湖北武昌青山。《浮云白日》《这一代》《杜甫传》【忠烈传】(好读网站)
  • 兰平勇兰平勇(1963年8月-),福建连江人,畲族,无党派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福建省代表。2018年,兰平勇被选为福建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固有瑕疵《固有瑕疵》(英语:)是一本由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所写的小说,在2009年8月出版。本书是黑色幽默侦探小说,故事设定在1970年代的加州,讲述侦探Larry "Doc" Sportello的前女友要求他
  • 达米安·斯兹弗隆达米安·斯兹弗隆 (Damián Szifron,1975年7月9日-) 是一位阿根廷影视导演和编剧。最知名作品为电视剧 (2002)和电影《荒蛮故事》(2014)。他与电影理论作家Angel Faretta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