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审判

✍ dations ◷ 2025-04-12 09:25:43 #隐私权,传媒问题,舆论

媒体审判(英文:Trial by media)是一个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流行起来的短语。它用于描述电视或报纸在法院判决之前或之后报导相关案件偏向于有罪或无罪的感知性定论,这将广泛影响到涉事个人的声誉。

媒体审判最早来源于ITV电视台于1967年2月3日播出的由大卫·弗罗斯特主持的《The Frost Programme》电视节目,这集节目一经播出即被称为“电视审判”(Trial by Television)。弗罗斯特与保险诈骗犯埃米尔·萨文德拉(英语:Emil Savundra)的对峙和采访中提出的个人对抗性质的质询,导致ITV 高管担心这可能会影响萨文德拉的公正审判权(英语:Right to a fair trial)。

在公开程度高的法院案件中,媒体经常被指控煽动公众情绪致使处于类似于暴民私刑的歇斯底里的气氛中,这不仅使得审判可能无法以一种公正的视角进行,而且也意味着无论审判的结果如何,被告都可能将在非议中度过余生。此外,即使被告遭到媒体审判的伤害,要求其披露报导中的信息来源时,也可能以“信息来源的机密性”为理由受到拒绝,这也阻碍证明自身清白的一个因素。

另一种于上述相反的观点是:因从众效应而来的舆论是独立于媒体的存在,媒体只是在表达公众已经拥有的观点。

媒体审判并不包括利用国家控制的新闻媒体将政治异见者定为罪犯的行为。不过,一般来说,它适用于一个人的名誉受到非政治性出版物影响的所有场合。

相关

  • 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
  • 下消化道消化系统(英语:digestive system)是多细胞生物用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遗剩余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摄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遗。其中有关排遗的部分,也
  • 西游记《西游记》,又称《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书
  • 东方网东方网(新三板: 834678),是由上海市10家主要新闻媒体及相关企业联合投资的大型综合性服务类网站,创站于2000年5月28日,是上海市重要的网上媒体。东方网由上海市主要新闻媒体解放
  • Hatch-Waxman法案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案(英语:Drug Price Competition and Patent Term Restoration Act),又称为哈奇-韦克斯曼法案(Hatch-Waxman Act),是一部于1984年颁布的美国联邦法案。该
  • 海野十三海野十三(1897年12月26日-1949年5月17日),本名佐野昌一,四国德岛市人,日本科幻小说家、推理小说家、科学解说家,创作了大量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和冒险小说,人称“日本科幻小说始祖”,
  • 凌志慧凌志慧(英文:Lisa J. Ling,1973年8月30日-)是一名华裔美籍记者。其妹妹为记者凌志美。18岁时加入调频一新闻,成为记者和新闻主播。她多次以战地记者身份,赴伊拉克和阿富汗采访。工
  • 林圣二林圣二(日语:林 聖二,?-),日本漫画家。出身于山口县下松市。
  • 反调反调(英语:polemic),又称论战,是一个具争议性的逻辑论证,其意图是建立一个具体了解的真理,及指出相反立场的谬误。论战大多见于很有争议性的话题,该论证的方法或实践称为反调。一个
  • 徒手塑形徒手塑形,是一种新兴的瘦身美容方法,其原理是在肥胖的位置搜索肌肉压力点,将压力点透过徙手塑形技术释放,使肌肉能够回到正常适合位置。徒手塑形有96个不同的调整手法技术,能改善